巧妙的退讓,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為人處世要有禮讓的態度方顯高明。與人方便,自己方便。讓人也為自己日後留下方便的基矗也許,你可以禮讓,但難得的是堅持到底的風度。
一個紳士過獨木橋,剛走幾步便遇到一個孕婦。紳士很禮貌地轉過身回到橋頭讓孕婦過了橋。孕婦一過橋,紳土又走上了橋。走到橋中時又遇到了一位挑柴的樵夫,紳士二話沒說,回到橋頭讓樵夫過了橋。
第三次紳士再也不貿然上橋,而是等獨木橋上的人過盡後,才匆匆上了橋。眼看就到橋頭了,迎麵趕來一位推獨輪車的農夫。紳士這次不甘心回頭,摘下帽子向農夫致敬:“親愛的農夫先生,你看我就要到橋頭了,能不能讓我先過去。”農夫不幹,把眼一瞪,說:“你沒看我推車趕集嗎?”話不投機,兩人爭執起來。
這時河麵上浮來一葉小舟,舟上坐著一個胖和尚。和尚剛到橋下,兩人不約而同地請和尚為他們評理。和尚雙手合十,看了看農夫。問他:“你真的很急嗎?”農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趕不上集了。”
和尚說:“你既然急著去趕集,為什麼不盡快給紳士讓路呢?你隻要退那麼幾步,紳士便過去了,紳士一過,你不就可以早點過橋了嗎?”
農夫一言不發,和尚便笑著問紳士:“你為什麼要農夫給你讓路呢,就是因為你快到橋頭了嗎?”紳士爭辯道:“在此之前我已給許多人讓了路,如果繼續讓農夫的話,便過不了橋了。”
“那你現在是不是就過去了呢?”和尚反問道:“你既已經給那麼多人讓了路,再讓農夫一次,即使過不了橋,起碼保持了你的風度,何樂而不為呢?”紳士滿臉漲得通紅。
人生旅途中,我們是不是有過類似的遭遇呢。其實給別人讓路,也是在給自己讓路啊!人生就應少一些爭奪與計較之類的不良之舉。因為它們會攪亂那美好的旅途。
記住:給人讓路,也是給自己選擇了一條路。這條路上到處充滿友善與愛。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人為微不足道的小事惡語相交,這些人即使年過花甲,仍要重返學校就讀!忍讓和退縮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剛強,是一種有效的以退為進的方法。它表麵是軟弱的退縮,實質是進攻,退是為了更好地進。
所謂物極必反,遇事若能先低頭,然後以退為進,可能會有更大的收獲。
有一位留學美國的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結果接連碰壁,許多家公司都將這位博士拒之門外。這樣高的學曆,這樣吃香的專業,為什麼找不到一份工作呢?萬般無奈之下,這位博士決定換一種方法試試。
他收起了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再去求職。不久他就被一家電腦公司錄用,做一名最基層的程序錄入員。這是一份稍有學曆的人都不願去幹的工作,而這位博士卻幹得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沒過多久,上司就發現了他的出眾才華: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這絕非一般錄入人員所能比的。這時他亮出了自己的學士證明,老板於是給他調換了一個與本科畢業生對口的工作。
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在新的崗位上遊刃有餘,還能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建議,這比一般大學生高明,這時他才亮出自己的碩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兩次的經驗,老板就比較注意觀察他,發現他還是比碩士有水平,對專業知識認識的廣度與深度都非常人可及,就再次找他談話。這時他才拿出博士學位證明,並敘述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此時老板才恍然大悟,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因為對他的學識、能力和敬業精神都很了解了。你可以像那位紳士和農夫一樣“執著”,也可以像那個博士一樣懂得“退一步”的藝術。有的時候,一念之差就會帶來天壤之別的結局。處世的智慧就在於你懂不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不去做無謂的堅持。
人生感悟
關鍵時刻,不要一味向前衝,要懂得以退為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