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陝北蘇區的吳起鎮,但敵東北騎兵軍二師很快就尾追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地區。
根據毛“絕不讓敵人進入邊去”的指示,陝甘支隊彭德懷司令員立即指揮發起“割尾巴”的吳起鎮戰役。
紅軍陝甘支隊集中兩個縱隊的優勢兵力,利用山坡溝壑設伏,經過前後四次伏擊戰,全殲東北騎兵軍一個騎兵團,兩個團被重創;擊潰青馬一個騎兵團,斃傷敵六百、俘虜七百,繳獲戰馬一千匹,連東北騎兵軍二師師長也差點被活捉,正是: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二十五軍做為偏師從鄂、豫、皖根據地北上,於1935年7月份到達陝北並和劉誌丹的二十六軍合並成十五軍團。二十六軍打破國民黨的兩次“圍剿”,鞏固和開創了一大片陝甘根據地。中央紅軍一、三軍團曆經千辛到達根據地的保安縣吳起鎮,結束了長征。
11月3日,紅軍成立西北革命JUNSHI委員會,毛任主席,周恩來、彭德懷任副主席。中央紅軍恢複軍團稱號,並把十五軍團編入紅一方麵軍,共約一萬一千餘人。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蔣介石調集東北軍五個師的兵力,以東、西對進的合圍之勢,妄圖圍殲紅軍於葫蘆河、洛河之間地區。
紅軍和國民黨軍實力懸殊,為打破國民黨軍對陝甘蘇區的第三次“圍剿”,以及對紅軍長征後士氣低落的鼓舞,中央決定在直羅鎮打一次殲滅戰。
紅一、十五兩個軍團在紅一方麵軍彭德懷司令員統一指揮下,團結協作,一舉殲滅國民黨東北軍一個師又一個團,敵109師師長自殺;擊斃東北軍100師師長、師參謀長等人;俘虜5300餘人,繳槍3500餘支,大漲了紅軍將士的士氣,也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甘蘇區的敵三次“圍剿”。
不到一個月,東北軍就損失兩個多師,西北“剿總”副司令張學良至此情緒低落,又不肯擔當打內戰的罵名,對南京政府敷衍塞責,從而加速了國民黨營壘的分化。
日本發動“9。18”事變,強占我東北四省,隨後導演的“華北五省自治”正緊鑼密鼓的進行著,我華北五省已名存實亡。蔣介石卻繼續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調動幾十萬大軍向我陝北蘇區大舉進犯,又想乘中央紅軍立足未穩之際一舉殲滅之。
陝甘蘇區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經濟落後,交通閉塞,蘇區的鞏固和發展受到很大限製。而中央紅軍經過一年的長征,百個人減員了九十九,裝備之差,作戰部隊有一半的人都沒有武器,一支槍也不足五發子彈;嚴冬將至,大部分紅軍還是穿的破爛單衣、打的是赤腳,紅軍急需擴紅籌款、休整補充。
雖然十五軍團把壓箱底的東西都拿了出來,陝甘蘇區還是無法解決紅軍的燃眉之急,也難以供養大批的部隊和機關,鞏固和擴大陝甘蘇區就成了紅軍當前的頭等大事。
為此,中央於1935年12月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會議選舉毛為中央JUN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為副主席,確定把國內戰爭同名族戰爭結合起來,紅軍準備對日作戰,擴大紅軍。
紅軍的軍事部署和作戰是“打通抗日路線”和“擴大現有蘇區”;把紅軍行動和蘇區發展放在東邊的山西和北邊的綏遠等省,提出了“抗日反蔣、渡河東征”的戰略口號。。。。。
中央把擴大蘇區的戰略目標定在了南有太行、西有呂梁山為依托的廣袤富饒的山西大地上,又是師出有名的北上抗日。陝北軍民即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組成以毛、彭德懷、葉劍英分別任政治委員【兼】、司令員和參謀長的東進部隊;擴紅和整編了多股地方部隊組成紅二十八、二十九軍和黃河遊擊師等。
1936年1月,毛、周、彭共同簽發了“關於紅軍東進抗日及討伐賣國賊閻錫山的命令”;命令“主力紅軍即刻出發,打到山西去。”遵照上述指示,各路東進部隊迅速隱蔽集結黃河岸邊,進行渡河準備。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紅軍東進部隊一麵造船和征集船夫,一麵派出多股偵察部隊先期東渡黃河。既然恢複了紅一方麵軍旗幟,紅軍總參謀部又掛牌運轉,像流浪漢一樣的總部特勤隊就又物歸原主,不過還是暫撥歸主力一軍團建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