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仁慈,世界因此而溫暖。
小時候,父母、老師們教導我們要有一顆仁慈的心,幫助別人。然而,有些人卻認為對他人仁慈就是對自己不公。
然而,這種思想太過偏激,因為隻要你細心地觀察,就會發現仁慈無處不在,而且生命之所以綿延不息,正是因為人們彼此仁慈相待。一個路人為你指點車站的方向、一個陌生人幫你搬運沉重的行李、一位同事專心傾聽你的抱怨、一個朋友為你加油鼓勁……這些微不足道的、從不曾大肆宣揚的生活小插曲,都是仁慈的表現。
原來,我們每個人都心懷仁慈,隻是很多時候連自己都渾然不知:原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可以說,仁慈使我們戰勝煩惱、困苦,給毫無生氣的生活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和價值。
英國的一個小鎮裏住著一位索羅斯太太,她是一個孤寡老人,並且以慈善而聞名。她經常通過慈善機構向那些遭遇不幸的人捐贈財物。
可是就在上個禮拜,她遇到了一件很棘手的事:當地的一家慈善施樂會不斷地上門遊說,希望她把郊外的一塊土地捐獻出來,給一些孤兒蓋一所孤兒院。他們已經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現在唯獨找不到一塊合適的土地,而索羅斯太太的那塊土地最為合適。
對此,索羅斯太太很苦惱。她雖然很同情那些孤兒,但還是決定拒絕慈善施樂會的請求,因為那塊土地對於她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那塊土地是索羅斯太太祖祖輩輩曆盡艱辛而延傳至今的,還刻有索羅斯太太美好的童年印記。何況,索羅斯太太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她正打算在那塊土地上養老,度過餘下的時光,所以,這塊土地對她未來的生活十分重要。
這一天,索羅斯太太走出家門,她打算把自己的決定告訴慈善施樂會,好讓對方徹底打消讓她捐出那塊土地的想法。在過馬路的時候,由於滿腦子想著孤兒院和那片土地的事,索羅斯太太沒有注意到過往的車輛,結果差點兒被車撞倒,還好一位好心人及時拉了她一把。
當索羅斯太太推開慈善施樂會的大門時,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人們雖然忙來忙去,但臉上都帶著燦爛的笑容,而這些人大多是義工。這時,一位年輕的小姐注意到了索羅斯太太,就立刻走了過去,熱情地為她端上一杯茶。
看著這些忙來忙去的人,索羅斯太太又想起剛才過馬路的時候幫助她的那位好心人,一時感慨萬千,她覺得,自己以往做的那些善事實在微不足道。平日裏,她所捐獻的不過是自己當下認為可有可無的東西,或者隻是一些“多餘”的零花錢,她很少把那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貢獻出去。然而,路邊那位好心人還有眼前這位忙碌的義工小姐,他們卻是贈予他人自己眼下最有用、最需要的東西,這才是真正地對人仁慈。
索羅斯太太看了一眼那位義工小姐,然後徑直走進了施樂會辦公室,她對施樂會的負責人說:“我剛才決定捐出郊外的那塊土地,祝願孤兒院能早日落成。”
仁慈是一種美德,是一種修養,更能體現出一個人優良的人品。一個人的成功有時並不需要波濤洶湧式的艱難曆程,可能需要的僅僅是出於他的仁慈之心的一句話或一個小小的舉動,所以,如果你在職場中或者生活裏懂得處處為別人奉獻愛心和責任,在不經意間就會遇到幸運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