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立即行動,杜絕拖延(1 / 2)

隻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絕不可優柔寡斷,要立刻動手去做。

不管身處何地、身處何位,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責任。身為一道彩虹,就應該閃亮一片天空;身為一名員工,就應該做好本職工作,不去找借口,就不會拖延。很多時候,一些人之所以失敗並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麼蠢笨,更多的原因在於他們懶惰、拖延,以及為自己尋找理由和借口。

當他們做不完工作,就對老板抱怨:“工作量那麼大,我又不是機器。”

當工作質量出現了問題,他們就對老板抱怨:“隻有那麼短的時間,我隻能做到這麼好。”

反正,他們總是為自己尋找拖延的借口。習慣一旦成為自然,產生了慣性的懈怠心理,總是會想“明日複明日”,可是你應該知道,明天還有明天的事。

相反,對於那些珍惜時間、絕不拖延的人而言,今天才是最珍貴的,今天的成就就是明天更好的開始。沒有今天,明天就會一無所有,所以他們會抓住今天的時光,為自己積累財富。而那些總想著還有明天的人,永遠都不會有成就。

陳晴和張雪兩人畢業於同一所學校,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成為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

陳晴的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則是一家公司的副總,她的家庭對她有很大的幫助和支持,她也有主持這方麵的天賦,因為她可以很容易讓別人感受到親近,而且知道怎樣從他人嘴裏“掏出心裏話”。她認為如今缺少的隻是一次機會,隻要有一次機會,那麼她肯定能成功。

有一次,一家電視台招聘節目主持人,招聘的日期是1號、2號、3號,共3天。1號時,母親告訴她應該去麵試了,她說道:“我今天正好準備一下,明天去。”2號時,母親又催她,可她的回答是:“明天還有時間,我明天去。”3號時,她來到了電視台,當她說自己是來麵試的時候,卻得到了一樣的回答:麵試的人太多,已經在昨天提前結束了。

與陳晴完全相反的張雪沒有優越的家境,在大學時就為自己的學費而不得不四處打工。她沒有任何社會背景,她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斷地努力,為自己創造機會。畢業之後,她開始謀職。她跑遍了每一家電視台,但是沒有人願意用她,因為她沒有任何工作經驗。

後來,她得知這家電視台在招聘節目主持人,於是在1號的早晨就來到招聘現場,而且她是第一個接受麵試的人。她經過幾番波折,終於得到了這份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很快就成為一名當地很有知名度的主持人,後來便跳槽到了另一家電視台,開始隻是做一些零碎的工作,但她卻把這些當作鍛煉自己的一次機會。又過了幾年,她終於得到了提升,成為自己夢想已久的電視台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