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以尊重為鏡,可以豐富自己(1 / 2)

你可以不喜歡他人,但是你必須學會尊重他人,因為這是獲得尊重與信賴的基礎。

尊重就像一麵鏡子,鏡子裏麵的你會隨時根據自己的一顰一笑而變化,傷心流淚時對著鏡子看,越看自己越覺得悲慘。隻有學會尊重人,給他人留點兒空間,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

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一麵。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往往很敬重那些德高望重的前輩,因為他們有很高的學識和素養,他們值得我們尊重,而職位、能力、水平還不如自己的人,我們往往會忽視他們。

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的愛好、性格都不一樣,我們不能用單一的標準去衡量、要求,更不能因為他人和自己的性格愛好不同而去否定他人。在為人處世中,我們隻有懷著一顆寬厚、溫和、仁愛的心,才會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氣氛。

在辦公室裏,不管是對同事還是對上司,如果你的內心充滿著尊敬,當你對他人說話時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他人一定會感覺到;而如果你是懷著惡意,一味地去抨擊諷刺他人,你一定會遭到大多數人的鄙視。

一個人值得我們去尊重,定會有值得我們尊重的理由。也許一兩句隔靴搔癢的話不足以證明他就是個道德敗壞的人,有時候,即使是敵人,即使是傷害過你的人,你也應該對其抱有一個寬大無私的胸懷。給別人留條路,會使自己的路更寬闊。

三國時期,曹操被稱為是最有名的奸雄。提起他,人們總是會說他詭計多端、手腕十足,但是他的英氣和壯誌卻讓人讚不絕口,事事體現出大將風範。

官渡之戰前,陳琳在一篇檄文中這樣說曹操:“曹主實乃古今第一‘貪殘虐烈無道之臣。’”這篇檄文是他為袁紹討伐曹操寫的,言辭很犀利,從曹操的祖父罵起,一直罵到曹操本人。此篇文章被傳到曹營,頓時沸沸揚揚,沒有人不咬牙切齒,覺得陳琳完蛋了,曹主是不會放過他的。

據說這篇文章對曹操的打擊不小,確實點中了他的要害。聽到這篇檄文時,他正頭痛萬分,看完之後渾身直冒冷汗,不禁大聲厲喝,突然間,頭竟然不疼了。

曆史往往就是那麼巧合,誰也不曾預料到,袁紹戰敗後,陳琳轉投曹操,眾人皆認為曹操這回肯定會狠狠懲罰陳琳。雖然曹操對這篇火力凶猛的檄文仍耿耿於懷,但他還是平複了自己的怒火,問陳琳:“你罵我就罵我吧,為何要連我的祖宗三代都不放過呢?”陳琳的回答言簡意賅、不卑不亢:“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曹操聽了嗬嗬一笑,不再計較。此後,曹操對陳琳依然尊重,對於檄文一事不再提及,而陳琳從此對曹操忠心耿耿。

曹操此舉無疑是非常聰明的。當年陳琳為敵人辦事,自然處處針對曹操,這是臣子應盡的職責。如果殺掉陳琳,雖然別人無話可說,卻會擾亂軍心。留下他、重用他,這讓天下文人武將都能看到曹操對人才的渴求和尊重,其胸懷之寬廣更是賢明君主的表現,繼而吸引更多能人投奔他,可謂一箭數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