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珍惜名節,珍視名譽(1 / 1)

一個人的名譽相當於一個人的招牌,招牌沒了,你就很難在社會中立足。

一位哲學家曾說:“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內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如果我們不能夠嚴於自律而自我放縱,那麼就會像沉渣泛起的濁水那樣,思想受到玷汙,心境不再純淨,為功名利祿所困,進而動搖理想與信念,人生的方向開始迷失,最後走向危險的境地。因此,要想遵守崇高的道德法則,首先就要珍視自己的名譽。

我們常聽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這裏的“臉”就是指人的名譽,也就是說,名譽相對於人來說就像樹皮對樹一樣重要,是體現一個人價值的根本所在。在職場中,一個人的名譽相當於一個人的招牌,招牌沒了,你就很難在職場中立足。

在職場中,想借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所付出的代價是慘痛的,在職場中,尤其是對於女性而言,和老板套近乎、依靠自己的容貌去增加事業成功的籌碼是不可靠的。其實,在這麼一個競爭慘烈而又複雜的環境下,名譽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形象,更是你的個人名片。

如果一個人任由自己的惡念延伸,那麼他的親人朋友一定會漸漸疏遠他。在利益、誘惑麵前,我們都有可能成為它們的奴隸,但是在道德和尊嚴麵前,我們應該成為自己的主人。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迷失自我,嚴於自律、珍惜自己的名節、愛護自己的名譽對於職場中的我們極為重要。

有時候,生活總會和我們開玩笑,現實中也總會有太多變數,似乎我們還沒來得及準備就要走上工作崗位。麵對職場,我們一下子會變得不知所措,如果想為自己書寫輝煌的篇章,如果想為自己贏得名譽,那麼我們必須遵守自己的本真。在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

魯國宰相公儀休非常喜歡吃魚。一天,公儀休和他的學生正在交談,有人送來兩條鮮活的大鯉魚,公儀休婉言謝絕了,他的學生不解地問:“老師,您不是很喜歡吃魚嗎?現在有人送魚來,您為什麼不接受呢?”

公儀休看了一下他的學生,說道:“我非常愛吃魚,但是正是因為非常愛,所以才不會接受他的禮物。你想,他為什麼要送魚給我?正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求’。他肯定有事要求我,知道我喜歡吃魚,所以特地送給我。如果我喜歡書畫,他肯定會費盡周折地送我書畫。而我如果僅僅因為喜歡就收下,那麼他明天也許會把玉製魚盤送給我,後天呢?後天他又會送什麼……如此下去,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最後,你想擺脫都由不得你自己了,你就會成為金錢的奴隸。你收了別人的禮,就要按照人家的意思辦事。長此以往,難免要違反國家的法律條文。一旦犯了法,成了罪人,被罷官,你想,今後誰還會給我送魚呢?我還能再吃上魚嗎?所以即使我再喜歡,也堅決不能收呀!現在,我身為宰相,一個月拿的俸祿足夠我買一年的魚吃。想吃魚就自己買,我不是一直都有魚吃嗎?”

學生聽過之後直點頭:“是呀,送禮的人投您所好,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因為是自己喜愛之物就收下,難免就會走上歧途,毀了自己的名節呀!老師,您做得對!”

麵對利益與誘惑,公儀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珍惜名譽、恪守情操。在職場中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應該視名譽為自己的生命,時刻記住遵守道德規範;嚴於自律,保持著一顆平常、潔淨之心,做一個職場中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