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自律,就是自由(1 / 2)

如果做不到自律,便不會得到自由,更不可能去領導別人。

“自律就是自由。”對許多人來說,自律是一個令人討厭的詞,因為它意味著沒有自由。殊不知,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就像Stephen R.Covey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一書中所寫的那樣:“不自律的人就是情緒、欲望和感情的奴隸。”

在職場中,每一位員工都是公司的一分子,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以及本部門的各項製度,這是公司對每位員工的基本要求。如果你做不到自律,不能夠遵守公司的規章製度,那麼你就不能夠行使公司所賦予你的權利,當然,你更不會自由地選擇你喜歡做的工作。從長遠來講,不自律的人不但是缺乏自由的,而且也無法得到隨之而來的獨特的技能和能力。

所謂自律指的是,在某一時刻,是你的思考決定你的行動而非你的感情。所謂自由指的是,釋放你的天性、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對你的一生有很大影響的大事麵前,自律常常意味著犧牲樂趣和避免一時的衝動。

貝利從小就非常喜歡踢足球,並且表現出極高的天賦,他常常踢父親給他特製的足球——用一個大號襪子塞滿破布和舊報紙,然後盡量捏成球形,外麵再用繩子捆緊。小時候的貝利經常光著黑瘦的脊梁,在家門前那條坑坑窪窪的小街光著腳練球。雖然練得滿身是汗,有時候還摔得皮開肉綻,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他心中想的就是要向球門衝刺。

漸漸地,貝利因為特別喜歡踢球而有了一些名氣,街坊鄰居見了他常常跟他打招呼,連不認識他的人還向他問好、向他遞煙。和所有未成年人一樣,貝利喜歡那種很酷的感覺,他喜歡吸煙時的那種“長大了”的感覺。

有一次,當貝利在街上向別人要煙抽的時候,他的父親剛好從他身邊經過,父親的臉色很難看,貝利低下頭,不敢看父親的眼睛。因為,他看到父親的眼睛裏有一種憂傷、有一種絕望,還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怒火。

父親說:“我看見你抽煙了。”

貝利不敢回答父親,一言不發。

父親又說:“是我看錯了嗎?”

貝利盯著父親的腳尖,小聲說:“不,您沒有。”

父親又問:“你抽煙多久了?”

貝利小聲為自己辯解:“隻有幾次,幾天前才……”

父親打斷了他的話,說:“告訴我味道好嗎?我沒抽過煙,不知道煙是什麼味道。”貝利說:“其實,我也說不清楚,不太好。”貝利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捂住自己的臉,生怕父親一巴掌扇過來,因為他看到站在自己跟前的父親猛地抬起了手。但是,那並不是貝利預料中的耳光,而是父親把他摟在了懷中。

父親說:“你踢球有點兒天分,可能未來你會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如果你抽煙、喝酒,那就到此為止了,因為你不可能在抽煙、喝酒上有大出息,你自己看著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