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有機產業結構:知識經濟時代的中國產業結構(一)(3 / 3)

同樣地,對於屬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由於長期的封閉經濟發展,對市場變化反應遲鈍,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和結構效率低下,從而極大地製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再加上長期的政府直接介入經濟,通過行政手段幹預經濟運行的全過程,使得政策偏差導致產業結構的畸形。麵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們很難想象在一個落後的產業結構支撐下的生產力能夠發展到與發達國家持平或超出的水平。同樣,如果不能比發達國家(清一色的資本主義國家)有更高更快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就無法發揮出來,就不能向中國人民交待。所以,無論是發展中國家的現實,還是社會主義製度的要求,都使我們必須把握住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機遇,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創新,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迅速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我國的產業結構是不容樂觀的。改革開放前,由於受傳統的計劃經濟體製的製約和迅速建立國民經濟工業體係的要求,產業結構處於沒有自組織能力的狀態之下,並且在產業結構中“農輕重”之間的大比例不協調,重工業比重過大。改革開放以來,由於長期壓抑的消費需求的帶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內在要求,使得輕工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許多耐用消費品的生產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巨大轉變,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結構的變動有了生機和活力,加上外資的引入,使得國外產業向國內轉移,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動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作用。但是,隨之而來的是舊的產業結構被打破了,而新的產業結構並未完善地建立起來:伴隨著輕工業的發展,大量的重複建設導致產業結構趨同化傾向達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彩電、電冰箱、洗衣機等等的生產能力嚴重過剩;伴隨著外資的進入,許多在國內已經飽和的產業和“夕陽產業”又被陸續地引進,使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受到嚴重影響;舊體製改革中的不配套也使得許多新興產業的發展受到製約,或者就是無序發展。這些問題,在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向跨世紀發展時急需得到解決,否則,振興民族經濟,走向國際市場就是一句迷人的謊話、大話、空話。

產業結構是支撐一國經濟增長與發展的“龍骨”,是生產力的最真實的反映與表現。然而,我國的產業結構時至今日仍未形成一種良性狀態,而是處在一種“結構空化”的尷尬局麵。這種情況的出現有許多原因,但是最根本的恐怕還是改革過程中的某些環節出現了順序錯誤,從而導致操作與目標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的結果是削弱了改革措施的效果和產生了新的“畸變”,導致出現新的問題。在體製的變動和過渡時期,這種“畸變”必然會加大改革的成本和使大多數人的利益受損,少數人獲利,從而出現“改革疲勞症”,使改革的積極性下降,改革的推進阻力越來越大。

產業結構的“空化”表現在,舊有的產業結構的調整步履維艱,而新的產業結構的形成更是麵臨“難產”的境地,從而使國民經濟缺乏強有力的支撐,在生產領域表現為失業和下崗人員的增多,在流通領域表現為流通速度遲緩,在消費領域表現為有效需求不足,在分配領域出現嚴重的社會分配不公,在政策領域出現嚴重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混亂,在財政金融領域表現為中央財政的吃緊和金融秩序的混亂……可見,利用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有利時機,抓住機遇,促成飛躍,實現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實現有機產業結構的形成,對於中國經濟的增長與發展至關重要。

產業結構的“空化”現象已經由來已久。長期以來在理論界和實踐中我們都在尋找一個東西,這個東西被我們理解為可以帶來經濟奇跡的神奇的力量,這就是對“經濟增長點”的尋找。我們知道,經濟增長點的理論是創新理論中的重要內容,創新理論大師熊彼特認為主導產業的存在是創新的主體,而羅斯托更是認為主導產業是一國經濟起飛的關鍵。於是,對於主導產業的尋找和確立就成為當然的行為,因此,把哪個產業當作主導產業,當作中國經濟的“增長點”,就必然會成為滿懷著革命熱情的人們趨之若鶩進行探尋的“阿裏巴巴寶藏”。於是,關於汽車工業是不是中國經濟的增長點的爭論硝煙彌漫,但是不久又轉向了電子行業,然後是各種各樣的增長點,每一個“尋找”到了這個神奇之物的人都在興奮地告訴人們,××行業或產業的發展必然會給經濟的發展帶來多大的好處雲雲。可是,這些言論或分析都或多或少地忽略了一個基本的簡單的事實,那就是產業結構是一個“結構”,是一個係統化的組織,而不是頭腦中的想象,所以,這些爭論都在實踐中遭到了幻滅。發展的實踐表明,在中國這樣一個生產力發展水平極不均衡、科學技術發展和推行緩慢、人員素質普遍不高的國家,單單憑借一兩個產業的發展來實現經濟的整體帶動或增長是“孩童般的天真”,是“可恨有餘可愛不足”的。這些爭論從而導致的實踐的懲罰,其損失是巨大的,難以用金錢來估價的。因為中國現在最迫切需要的並不僅僅是金錢,而是知識和時間。資金的缺乏可以補足,而時間的喪失則是自毀前途。

因此中國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必須從過去的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避免新的錯誤尤其是同樣錯誤的出現,實現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產業結構的有機調整,真正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實現中國經濟的筋骨的強壯和係統運行的完善,從而為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提供可靠的可持續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