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存在著使一個中產收入階層出現的契機。當我們從物質的需求上找不到新的經濟增長點時,目前在中國存在的對提高教育的強烈需求,卻未能納入到經濟學家的視野中予以研究。目前中國高等教育同中國的經濟發展極不相稱,中國的大學生占全部人口的比例比印度還低一半。由於中國高等、中等、職業教育投資嚴重不足,招生數量同社會求學的需求嚴重脫節,因此形成中國特有的一年比一年更悲壯而激烈的優勝劣汰的高考。目前中國啟動的通過公共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的投資中,令人遺憾的是,在這筆巨額投資中竟沒有擴大教育規模的投資。知識經濟的發展,使教育成為帶動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大產業,已越來越被發達國家所重視。在我國教育發展嚴重落後的情況下,發展教育產業,帶動中國的經濟發展,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在目前中國增長低迷的情況下,擴大教育投資規模,將教育產業作為目前帶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是一種符合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戰略選擇。
1.擴大教育投資,可以從根本上緩解我國嚴重存在的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給之間的矛盾。以此減輕目前在全國存在的為高考而形成的應試教育,為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創造條件。
2.通過擴大教育,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有利於中國中產階層的形成。使中國的科研教育工作者成為中國經濟第二輪增長中首先富起來的人。
3.擴大教育投資規模之後,將行政機關精減下的一批人轉到教育部門不僅可以解決機關幹部的分流問題,而且還可以解決師資隊伍的短缺問題。既有利於機構改革的順利進行,又有利於教育事業的發展。
4.教育基建投資,同其他公共設施投資一樣,也會牽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5.教育事業發展,可以為中國發展奠定堅實的後續力,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本的積累創造條件。
總之,我們需要更新對教育產業投資的觀念,將教育投資當作培育創新資源、帶動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來對待。教育創新是知識創新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所在。加大教育投資,擴大教育供給,真正將科教興國戰略落到實處,是當代中國迫在眉睫的大事。
第三個層次的創新資源存在於由於改革不到位、或尚未涉及的領域之中。在現有基礎上深度改革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中國20年經濟改革最大的成果,是將在計劃經濟體製下被壓抑和積存的生產力得到了初步的釋放與發展。從整體上考察中國20年經濟改革時,可以發現,中國經濟改革是沿著從計劃體製的外層或薄弱環節,向計劃經濟體製的內層或核心部分進行的,即沿著從農村到城市,從鄉鎮企業到國有企業,從社會到政府,從經濟到教育的順序進行。中國實行計劃經濟的幾十年中,人力、財力又恰恰集中在計劃經濟體製的內層或核心層,中國教育部門、行政事業部門、國有大中型企業、金融係統等這些核心部門,不僅是計劃經濟體製下的人、財、物集中的部門,即使在改革開放的20年中,仍然是中國新增人力資源和資本的主要集中部門。這些部門也正是目前中國改革最難深入或嚴重滯後的部門。有些部門仍處於計劃經濟外殼的保護之中,有些外殼雖然已被打開,但尚未找到進入市場的路徑和結合點。可以說,到目前為止,中國20年改革所解放的生產力,隻是中國現存生產力的一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一大部分尚未徹底解放,由此決定了中國在第二輪經濟增長中的改革難度將會越來越大。但是改革一旦成功,其釋放出的創新效能也較大。
(三)創新資源的再發現與創新:中國的再鼎盛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當代中國待開發的創新資源具有無形性、全局性、深層性等特點。改革開放以來所開發利用的創新資源,主要是有形的物質形態方麵的資源。尚未開發的資源則主要是以知識、文化、管理、科技等形態存在的,這些可創新資源的開發利用,麵臨著這樣一些大的轉變:
——從對創新資源的啟動轉向對創新資源的培養。在第一輪經濟改革中,我們以極低的成本利用了推動經濟發展的創新資源。這些創新資源,隻要開發出來就可以直接利用。由於初期的市場經濟發展在低水平上進行,對於參與競爭者的要求很低,所以在改革開放之初的許多事情,並不是你能不能幹的問題,而是你敢不敢幹的問題。隻要人們轉變了觀念,依靠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就足以在市場經濟中發展。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80年代市場經濟中出現的弄潮兒,是一大批文化程度很低的人,即使一些擁有知識的人進入市場後,也發現英雄無用武之地。在改革開放之初,不僅可直接使用原有人力資源的積累,即使在計劃經濟體製中的核心部門如政府、國有大中型企業、金融係統,隻要進行了與市場經濟發生某些邊緣性接觸的改革,也會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是從現在開始,像這樣極其廉價地直接利用創新資源的時期已成為過去。對目前儲存於中國社會中的深層創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須付出較大代價。現在對已經形成的這個龐大物質生產體係中儲存資源的再開發;使已進入市場的人力資本再增殖;使目前儲存於政府、金融係統、國有大中型企業、科教係統創新資源的再開發,僅僅依靠改革這個啟動和開發存量資源的手段還不夠,還要通過新的投入去培植新的增量資源。用我們通常的語言講,僅僅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還不夠,還要為有積極性的人輸入新的知識能量。當代中國經濟的創新,僅僅是政府官員、企業領導、科技人員、農民或工人具有新觀念、新思維之類的東西還不夠,還需要增加新知識、新技術、新素質。總之,以知識創新和知識投入帶動整個經濟的創新是當代中國麵臨的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