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建立有價值的人脈(6)(1 / 2)

拒絕短板

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了短板效應(亦稱水桶效應),即一隻水桶若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並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麵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也就是說,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不在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為短板效應。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於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

短板效應適用於各個領域,特別是在人際交往中,尤其要注意短板效應。一個團隊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不僅僅受綜合能力最強的人的影響,還受限於綜合能力最差的人。如果一個團隊中,始終有這樣一個影響整體進度的“拖後腿”的人,那麼這個人必將出局。這是與殘忍、同情、可憐等詞彙無關的行為,這是現代職場的生存準則,更是追求價值最大化的最佳選擇,“強者進,弱者退”已經是約定成俗的規則。所以,要審視你的身邊是否存在這樣一塊短板,如果有,那麼你應該考慮將其替換。

李奇打工多年後,自己開了一家廣告公司,他的團隊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每一個人都是能夠獨當一麵的精英。李奇對自己的團隊頗為滿意,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做平麵設計的小孟讓他有些為難,小孟畢業於名校,有多年工作經驗,是位非常有潛力的平麵設計師,但他唯一的缺點是太過恃才傲物,常常得罪客戶。起初,李奇覺得驕傲的人必然具備驕傲的條件,從一些角度看,越是驕傲的人,其自身條件就越出眾,例如小孟,雖然盛氣淩人,但是畢竟是不可多得的設計人才,所以對於雞毛蒜皮的小事他都不跟小孟計較。

一次,李奇所在公司的業務部聯係到一個大客戶,李奇派小孟去談具體事宜,還特地委婉地叮囑小孟千萬別和對方鬧僵,因為這筆單子對於公司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都非常重要。小孟並沒把李奇的話太放在心上,不以為然地點點頭,留下忐忑不已的李奇在公司等候消息。

接待李奇的是對方一個中高層領導,可見對方對這一設計的重視程度。李奇在與對方探討具體設計方案時,這位領導提出了幾點修改建議,並闡述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可沒想到被小孟全盤否認:“我做這一行多少年了,從來沒聽過像你這麼要求設計方案的,但凡具備一點鑒賞能力的人都不會提出如此不專業的意見,另外,你對於整個設計的想法也實在令我不敢恭維。”結果可想而知,被貶損的一無是處的領導當場結束了這次談判,還打電話到李奇公司一頓痛罵:“你們簡直連二流三流的公司都不配,讓這種沒素質的員工來談業務,是對我們的不重視還是你們本身就不具備入流的員工?於這樣的公司合作,實在是給我們品牌抹黑!”

李奇沒有半點猶豫,直接將小孟開除。其實李奇也是忍痛割愛,但是他更清楚,這件事沒有回旋的餘地,公司本來就在創業初期,是積累客戶資源最關鍵的時期,這種不可一世的員工留著也是禍害,即使以後公司發展壯大了,也不排除他捅更大婁子的可能性。李奇不想重蹈前人“辛苦打拚數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覆轍,更不想因為這樣一個狂妄自大的人害的自己和眾下屬失去飯碗。

現代企業中,每個成員都是一塊木板。木板的長短不僅在於專業素質,還取決於綜合能力,特別是人際交往能力,不善於溝通的人無法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實力,因此人際短板的人永遠都矮人一截。此外,人際方麵的短板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不善於與周圍人團結合作的人會逐漸被孤立疏遠,最終導致木板與木板之間出現巨大空缺,這樣的結果不是水桶容的水少了,而是根本留不住水。

埃德沃·波克被稱為美國文學界的一個知名人士,他的經曆很不一般,一生中僅上過6年學。

小時候,他隨著家人來到了美國。由於生活貧困,13歲時他不能再念書,就到一家電信公司工作。

然而,他仍堅持學習,他比其他的同齡人更有遠見,很早就知道經營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他想方設法省下一些錢買了一套美國名人錄。接著,波克做出了一個讓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事,他直接寫信給書中的那些名人,詢問書中有關記載的趣聞軼事。例如,他寫信給當時的總統競選者,問他是否真的在條件艱苦的船上工作過;他又寫信給當時的格蘭特將軍,問他戰爭中發生的一些事。

當波克到了14歲的時候,他就用這種方法結識了美國很多有名的政治家、經濟學家和作家。當時的那些名人也都喜愛這位積極熱情的波蘭小移民。

小波克因此獲得了與多位名人見麵的機會,他決定利用這些特殊的關係來改變自己的生活。他開始努力撰寫文章,然後向社會名流毛遂自薦,替他們寫傳記。不久,他收到了大量訂單,他需要多名助手才能趕完這些訂單。波克在不到20歲的時候,就成了知名的傳記作家。

波克的成功秘訣在於他能夠認識到要想使自己被重視、被歡迎,首先必須使自己成為一個對別人有價值的人,於是他抓住一切機遇使自己成為一塊長板。很多人抱怨自己運氣不好,不能被重視,在抱怨之前,卻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自己之所以運氣不好,是因為自己隻是個庸庸之輩,不能為別人創造更高的價值,也不值得別人加以重用。在台灣證券界,有個非常成功的人士,他就是楊耀宇,他曾就職於統一公司,後來退出職場,為他人擔任財務顧問,並成為五家電子公司的董事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