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有效使用人脈資源(3)(1 / 3)

如果公司貿然給你增加提成,那麼你手下的人勢必也會效仿你,要求公司增加薪金,這樣公司在年前做好的計劃勢必就要更改。你也知道,一個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資金鏈的問題,如果資金鏈出現問題,那麼企業一定會受到影響。企業的利益受到影響,員工的利益自然沒有辦法得到保障,這樣,還有什麼提高提成可言呢?

“Lina你想想,做一個企業要從全盤考慮,不能因為一個人的利益而損害很多人的利益。我當然知道你很能幹,業績非常好,但是,即使是要給你增加提成,也要在公司開始下一年計劃之前。”

經理孟林的話開始讓Lina有一些動搖了,她本來就覺得自己貿然提出增加提成沒有看準時間,所以勝算的把握一點也不大。

經理孟林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他拍著Lina的肩膀說:“這樣吧年輕人,在公司進行上半年結算的時候,如果真的應該給你增加提成,公司會這麼做的。”

Lina聽見經理這樣說,總算鬆了一口氣。而經理孟林也用了模糊的口吻,巧妙地拒絕了員工的要求,既沒有傷害自己和員工之間的和氣,也讓員工安心工作。

一般情況下,任何一個明智的領導都不會直接回絕員工的請求,他們會打模糊眼,借著“認真考量”的幌子拖延一段時間。這樣做的優點如下: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一個調查,看看這位員工是否真的如他所說的那樣出色,或者他對公司現在以及將來的發展有怎樣的作用,同時,這段時間內,這位提要求的員工必然是內心慌張不已,有些底氣不足的人甚至會後悔自己的“冒失”之舉,這個時候你再找他談這件事情,取得的成果一定非常好。

要讓員工心裏明白,羊毛必然出在羊身上,如果一個企業想要“算計”你,作為員工的你隻能落得“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下場。當然,話雖如此,卻不能這麼直白地說出來,而是隱晦地讓員工意識到這一點,同時,上司也要清楚,員工這種為自己爭取利益的想法也是正常的。作為有機巧的說服者,要做的就是讓對方明白並且相信,不管他提的要求能否被滿足,對他而言都是一種收獲,公司不會給他造成任何損失,相反,還會為他創造更好的發展平台,這是在別的公司得不到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先以退為進,或者按兵不動,拖延一段時間後再解決,這樣可以讓自己掌握主動權,然後通過例舉以往的例子來增加自己話語的可信度。員工也會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如果上級的理由能夠讓他們信服,那麼員工自然會妥協,繼續更加努力地位公司效命。

“損友”也可以為我所用

好風憑借力,送我入青雲。渴望成功的人喜歡借勢借力,以機遇為跳板,因此大家擠破了頭皮來尋找機遇。然而,對於“什麼是機遇”卻很少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某知名企業的關鍵崗位出現空缺,這是個好機遇,但是未必能輪到你頭上,因此,機遇絕對不是沒有墜落坐標的肉包子。當幸運對自己而言是一個未知數的時候,就不能稱之為機遇,就像買彩票,你不能握著沒有開獎的彩票把它視為自己人生的轉折點。其實,機遇不是給人以美好希冀的事物,而是能為人帶來實實在在的轉機的事物。從這點看來,一切事物,不管好壞都可以稱之為機遇,即使是一件不幸,隻要利用得當,誰能說它對你而言不是“塞翁失馬”呢?

清朝末年,在上海閘北區有一家梨膏店,生意做得非常大,店門口掛著“天知道”的牌匾。

“天知道”梨膏店的對麵是一家水果店,梨膏店的發跡全靠這家水果店。

光緒八年,於家水果店從山東萊陽運到上海閘北區50簍梨,因為路途遙遠,梨運到目的地時就開始爛,即使很便宜都賣不出去。

對麵的小店裏住著夫妻二人,正沒有糧食吃,看到對麵的於家扔掉很多爛梨,他們就撿回家削去皮,挖掉爛眼,吃起來覺得很甜,於是,他們把削好的碎梨切成小塊,一個銅錢賣五塊,生意非常好。

夫妻二人又到於家水果店把很多爛梨買下來。由於梨爛了不值錢,於家便一股腦兒地都便宜賣給了他們。夫婦二人把梨削好放到大缸用糖醃起來,這樣一來更好吃了,一上市就賣得很火。

後來,夫婦二人到處收爛梨,削去皮後放到鍋裏熬成梨汁,製成膏糖。

在春天沒梨吃的時候,人們便開始吃梨膏糖了,這種東西一下子成了南方的特產。

有一年,朝廷的欽差大臣在上海閘北區出巡時也買了梨膏糖,發現很好吃,就把梨膏糖帶到京城獻給慈禧太後。正趕上慈禧太後咳嗽,吃後覺得味道好,嗓子也舒服了,就傳旨叫夫婦二人進貢梨膏糖。這下夫婦二人的生意做大了,開了一家梨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