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邁克費勁心機,終於想出一個辦法,他在沃爾瑪總公司的對麵掛了一張巨幅廣告牌,而廣告牌上最突出的文字部分正對著沃爾瑪高層領導人的辦公室。一天,當這位領導人無意中向窗外望去的時候,他看見了這張醒目的廣告牌,於是命令下屬去搜集有關該公司的所有資料,後來,幹脆把這個每天闖入自己眼簾的產品買來用用到底怎麼樣。海爾終於進入了沃爾瑪,這是在美國的第一步,也是最有意義的一步,因為他們是“沃爾瑪高層領導信得過的產品”,那麼贏取別人的信任還難嗎?從此,多家零售超市都紛紛向海爾投來訂單,因為他們相信,沃爾瑪貨架上陳列的商品一定會是品質優越的產品。
邁克就這樣成功地打開了海爾在美國的市場,或許,事後這位領導人得知自己“中計”後也會鄙夷邁克的“陰險狡詐”,但相信他更佩服邁克的舉動,因為他為整個營銷界提供了活生生的銷售經驗,而自己也“有幸”成為教材中的一個角色,誰讓自己是那令自己哭笑不得的20%呢。
抓住重點中的重點
利益必然會帶來紛爭。同一個領域內,為了爭奪共同目標而鬧得麵紅耳赤甚至大動幹戈的事情比比皆是。試想一下,有一天你的兩位上司之間產生了利益糾紛,當他們彼此攻擊的時候你應該站在什麼角度?當他們讓你來處理一個問題,而彼此的要求卻截然相反時你又會怎麼處理?哪一方都不能違背,卻又不能不去執行,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一旦遇上了你怎樣做才能既不得罪上司又能保全自身?
清朝時,鹹豐皇帝駕崩後,東太後和西太後共同輔佐同治皇帝處理朝政。東太後地位較高,但是西太後善於權謀,兩人表麵上彼此客氣友好,但實際上卻是彼此口蜜腹劍,事事針對和打壓對方。
這天,山東巡撫丁寶楨正在書房讀書,隻見德州知府匆匆跑來求見,一見到丁寶楨,這位知府頓時失控,痛哭流涕。丁寶楨仔細詢問才知道原來德州知府是被大宦官安德海欺負了。這位知府哭哭啼啼地說,安德海曾到他府上索要白銀五千兩,而且限他三天之內必須交出,否則他和他的家人性命難保。
丁寶楨很清楚,安德海絕對不好惹,弄不好就會連累自己。他是西太後身邊最得寵的一個太監,貪贓枉法,無惡不作。但由於西太後對他的庇護,一般人都惹不起他。丁寶楨雖然很想除害卻自知力量微薄不敢輕舉妄動。
東太後一直視安德海為眼中釘,肉中刺,早就想找個借口除掉他,可是一直沒有合適的理由。他得知丁寶楨對安德海不滿,於是讓他速速將安德海處決。安德海不能違背東太後的懿旨,可是又不能隨隨便便將安德海殺頭,因為這樣會激怒西太後。於是他開始找合適的借口逮捕安德海,後來終於找到突破口:安德海私下裏得到了西太後的恩準,出宮搜刮民脂民膏,但是他並沒有得到皇上的聖旨,也沒有太後的手諭。而大清祖訓中明確規定:內監不許私自離開京城四十裏,違者由地方官就地正法。丁寶楨巧妙地抓住以這一條規矩為轉機。因為東太後素來與西太後有矛盾,早就想出掉安德海,一旦她知道了這件事,必然會降旨定會降旨斬殺安德海,而西太後也不會公然指責自己,畢竟安德海犯規在先。
於是,丁寶楨立即命知府去抓安德海,同時將這件事稟報了東太後。東太後當然大為滿意,她立刻命人擬懿旨將安德海處斬。安德海被抓來後,見到丁寶楨便破口大罵,因為他知道西太後一定會救他的,可安德海怎麼也沒想到,東太後的懿旨居然先到了。
丁寶楨拿著東太後的懿旨大聲念道:“安德海私自出宮,出京城四十裏,依祖訓,就地正法。”安德海一聽,兩腿頓時軟了下來。
丁寶楨大喝一聲:“來人啊!將安德海推出去斬了。”
正在此時,忽聽到有人在門外高喊:“西太後懿旨到!”丁寶楨不用猜都知道西太後的懿旨肯定是來救這個太監的。這讓他很為難,因為放了安德海,等於違背了東太後的懿旨;不放,則西太後絕對不會善罷甘休。就在這時,他靈機一動,命令道:“前門接旨,後門斬首。”說完命人將安德海推出後門處斬。等到丁寶楨親自跑到前門跪聽懿旨時,安德海已經是身首異處了。
丁寶楨的做法實在很高明,他不僅僅使自己免於受責罰,更重要的是借助東太後擋住西太後的箭,同時還去了無惡不作的大宦官,了了心裏的一樁大事。曆史中,坐山觀虎鬥,在強強爭鬥中保全自身的人不多,坐收漁利的人就更罕見了;能夠狐假虎威,借助他人的威風來為自己造勢的人也不多,而能夠借敵人之勢來壯自己威風的人就更罕見了。漢光武帝劉秀就是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