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拿出80%的精力維護20%的重點關係(4)(1 / 3)

即使自己的本領已經到了令人稱讚的地步,仍然要保持虛心學習的心態,因為人外有人,要學的永遠不僅僅局限於已經學會的。相信沒有哪個領導願意看到自己的下屬有所成就後就止步不前,他們更願意看到下屬們孜孜不倦地努力,或者看到已經事業有成卻仍然能夠禮遇各方的下屬,因為這樣的人才有前途和錢途可言。

把話說到領導心窩裏

想要掌握住目標顧客很容易,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句貼心的話就夠了——康拉德·希爾頓。

人際關係可轉化為生產力,而轉化的載體主要是言語。每個人都會遇到幾個關鍵角色,但是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他們的賞識。不要見了老領導就誇他寶刀未老,不要見了年輕領導就說他青年才俊,這類的話早就聽膩了,關鍵要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把話說到領導的心窩裏去,那些他們毫不感興趣的讚美之詞在他們耳中都是廢話。

元世祖忽必烈是個孝子,一次母親生病了,他就四處求醫,找到了曲沃縣醫師許國楨。在許國楨的精心調理下,沒過多久,忽必烈的母親——莊聖太後就痊愈了。

為了感謝許國楨,忽必烈就任命他為大汗的私人醫生,主要掌管太醫院的事務。母憑子貴,許國禎的母親韓氏也一同隨其進宮,韓氏燒得一手好菜,所以就毛遂自薦做了莊聖太後的廚師。

莊聖太後去世以後,韓氏就給忽必烈做飯,由於常年吃一些山珍海味,忽必烈對此早已厭煩,所以就想換一換口味。於是韓氏靈機一動,將瘦肉切成長條,將雞蛋麵糊包裹一層,下油鍋炸,最後再清炒一下,做出一道酥而不散、肥而不膩的好菜。

忽必烈吃後讚不絕口,便問道:“這叫什麼菜?”韓氏說:“喇嘛肉。”忽必烈聽後更加高興。原來,忽必烈的父親去世早,母親便和一位喇嘛好上了。忽必烈為了取悅母親,就搭建了一座石橋,為兩人開啟了方便之門。忽必烈自然很厭惡喇嘛,但是礙於母親的原因也不好說什麼。等太後一去世,忽必烈就將喇嘛殺死了,韓氏因這道菜名得到忽必烈的賞賜。

正宮娘娘聽說韓氏燒得一手好菜,也請她露一手。韓氏先將豬肝切成三角形的薄片,然後再裹上一層雞蛋粉麵,用油炸後再炒。正宮娘娘品嚐後,誇讚此菜又鮮又嫩,便問:“菜名是什麼?”韓氏知道正宮與西宮素來不和,因為西宮的妃子年輕漂亮,而且很受忽必烈的寵愛,經常會拿“心肝寶貝”稱呼她們,便將菜名取為“炒肝尖”。這個菜名遂了正宮的心願,令她舒坦極了,便立即賜給韓氏一對如意。

韓氏從來不將心思用在那些花言巧語上,隻是做好本職工作,練好廚藝,然後在關鍵時刻,隻需一句話,甚至幾個字“喇嘛肉”“炒肝尖”就能深得忽必烈和正宮娘娘的歡心。之所以要強調對症下藥,是對症才能奏效。要針對對方的身份、地位以及喜好來說話,越是位高權重的人有些話就越不能說出口,例如正宮娘娘絕對不能把對西宮妃子的憎惡表達的太明顯,而韓氏卻一語破的,讓正宮娘娘的內心著實痛快了一回。

與關鍵人物相處,不僅要善於與之一個鼻孔出氣,說些大快人心的話,更要貼近他們的生活,說些讓他們舒心安心的話,這些話不必多麼華美,也無需太多的修飾,有時候越是樸實的話越能體現出真摯。很多大人物身邊都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這個小人物名不見經傳,也可能沒什麼特殊本事,但是他卻是大人物生活中離不開的角色,甚至連自己脆弱的以免都毫不避諱地展露在這些小人物麵前。在爾虞我詐之餘,誰都會感覺到疲憊,誰都想找到心靈的庇護,越是高不可攀的人物,承受的壓力就越大,而這種痛楚和不安又不能隨意向哪個朋友、哪個下級傾訴,因此,他們的生活中需要一個可以交心又值得信賴的人,一個對自己圈子裏的每一個角色都有所了解卻從來不與他們產生交集的人,也就是完完全全可以吐露心聲的人。

1998年,一位名叫婁曉穎的內蒙古姑娘因為家境貧困來到北京打工,她進入一家家政服務中心工作。連婁曉穎自己也沒有想到,她被分配到了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倪萍的家裏做保姆。得知此消息後,婁曉穎異常激動,同時,她也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現,不讓這位漂亮又才華的女主持失望。

在倪萍家當保姆的日子裏,婁曉穎幹淨利落,能把倪萍交代的每一件事做好。她雖然在內心深處特別喜歡倪萍,但是從來沒有像其他觀眾一樣提出要簽名、要照片之類的看似合理的要求,而且不管她再怎麼好奇,也從來不過問倪萍工作上的事,或是通過倪萍詢問其他主持人、其他演員的事,因為她明白自己的職位就是保姆,倪萍回到家就要擺脫外界各種困擾她的問題,如果回到家還要麵對一個把自己當做明星一樣對待的人,那麼她肯定不會呆的舒心。這讓倪萍有些意外,起初她還真有些擔心這位不經世事的小姑娘會問東問西,也擔心她會把自己家裏的事向外人透露,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倪萍發現婁曉穎說話辦事都很有分寸,對於倪萍工作的事幾乎絕口不提,即使倪萍在無意中談到些令她好奇的事,她也能點到為止,這讓倪萍非常滿意,因為在家裏自己可以放心地做個正常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