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工作原因,倪萍時常要去外地出差,而最讓她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婁曉穎知道倪萍的難處,於是對她說:“放心吧,雖然我不是這個家裏的人,但是在我從心裏,你們就是我在北京的家人。”為了讓倪萍更好地投入工作,高中都沒畢業的婁曉穎自學了很多照顧孩子的專業知識,非常用心地照顧孩子。這讓倪萍非常感動,同時,也將這個懂事的女孩視為“自己人”並在心裏下決心一定要幫助她改變現狀,不能讓這麼優秀的女孩一輩子都做保姆。
後來,婁曉穎由倪萍推薦報考了中央財經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在倪萍的各種幫助下和自己的不斷努力下,婁曉穎這位從貧困家庭裏走出來的孩子終於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她成為一家大醫院的護士。
婁曉穎的成功並不是特例,現實中有很多像婁曉穎一樣從大人物身邊一步步爬起來的人。他們起初的身份地位都很卑微,做的也都是些無足輕重的事,但是他們卻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並且懂得如果俘獲大人物的心,讓他們能夠發自內心地想幫助自己。會辦事的人未必是會說話的人,而會說話的人一定是能辦事的人,在職場中,很多領導在升遷的同時,他們身邊的小跟班也順理成章地跟著晉職,這些人沒有一個不是說話辦事的高手,沒有一個不是能夠三言兩語打動領導的助手,之所以會練就這樣的本事,是因為他們深深知道,套牢重要人士就是自己命運轉變的關鍵。
肯吃虧的人更受上司歡迎
牛根生說過,吃虧吃到再也吃不進的時候,就不會吃虧了。苦多了,甜就大了。這也許也是一種“苦盡甘來”。人脈圈中,一帆風順的事情是不存在的,為了自身的利益和長遠發展,要懂得作出必要的取舍,“丟車保帥”棋局的規則,當麵臨一場明爭暗鬥時,明智的人能夠以大局為重,毅然舍棄手裏的“車”,保住事關成敗的“帥”,吃點小虧沒什麼,保全大局是關鍵,這種果斷堅決、舍小取大是難能可貴的,具備這樣品質的人會擁有更多擔當重任的機會。
家樂福是法國第一大上市公司,也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在商界的殘酷競爭中,即使是這種大型跨國企業也要時不時吃點虧來保住更大的利益。
2000年9月中旬,進軍香港長達三年多的家樂福超市突然宣布要全麵退出香港市場。隨後,家樂福結束了4家分店,遣散了近500名員工,將店麵交還給當地的投資商管理。其實,在當時的中國內地市場和台灣地區,家樂福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但是,進入香港市場沒多久,就趕上東南亞金融危機,香港經濟一度下滑,民眾的消費需求大大降低,市場情況不容樂觀。因此,家樂福一直大力宣揚的“大型超級市場”的概念和形象沒有什麼收效,市場擴展的速度也遠遠低於預期,業內人士稱其直接虧損額在億元以上。
家樂福放棄香港這塊大肥肉,讓人為之感到遺憾,但是對於家樂福總部來說,這卻是一個明智之舉。中看不中用的市場是商家的大忌,連年虧損的決策就是錯誤的決策,不能在巨額虧損的情況下拚死撐起香港這個“燒錢”的市場。
家樂福的舍小取大在當時的情況下是正確的選擇,吃點小虧,卻維護了大利益,這對日後各企業的精英來說都是有力的借鑒。當然,“吃虧”隨著現實的變化可以演變為各種形式。新東方教育集團的創始人俞敏洪就是吃虧吃出福來的典型人物。在北大讀書期間,俞敏洪始終是主動吃虧的人,對於身邊的每個朋友,他都樂於幫助,特別是宿舍裏的兄弟們。在整個大學四年中,俞敏洪的宿舍從來沒有排過值日表,因為俞敏洪每周都要打掃一次宿舍,平日裏,更是堅持幫室友打熱水,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俞敏洪忘了幫大家打水,結果室友們居然異口同聲地喊道:“俞敏洪,你怎麼沒打水!”正是因為這樣,俞敏洪的人緣非常好,在他創建新東方的時候,各方英雄都來幫忙,他的新東方集團更是彙聚了各路神仙,其中就包括放棄國內外待遇優厚的工作的室友們,用室友們的話說:“我們是看在你堅持四年為我們打水的份上才來幫你的!”可見,俞敏洪是吃了小虧,占的卻是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