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這樣一個笑話,一位經理將自己的助理叫到辦公室,說了很多肯定他工作的話,然後又說:“現在公司經濟壓力比較大,需要通過裁員來解決問題。”說著,經理將一個名單遞給了他,然後交代他去處理這件事,“你一定要處理好這件事,不用不好意思開口,你可以這樣說:‘這段時間以來,你的表現一直令公司很滿意,但是,公司現在的處境不樂觀……’這是公司對你的考驗!”這位助理很慶幸自己沒在裁員名單上,而且聽到領導對自己的讚賞,心裏難免有些飄飄然,覺得升職的機會就要來了,於是高興地去辦這件事。他以鐵麵無私的形象出現在每個被裁的員工麵前,然後“剛直不阿”地宣判他們麵臨的結局。兩天下來,該裁的人都被裁了,他有些幸災樂禍地回想別人憎恨他的眼神,然後興致勃勃地跑到經理辦公室彙報戰果,結果,等他平靜後,經理對他說:“這段時間以來,你的表現一直令公司很滿意,但是,公司現在的處境不樂觀……”
可想而知,這位被經理耍得團團轉的助理最後會多麼狼狽,替經理得罪了一圈人,而自己卻落得這般下場。這個故事雖然好笑,但是反映出很多嚴肅的職場問題。首先,工作中,很多時候你就是老板的槍,他指向哪你就得打向哪,老板看不慣的員工由你去負責解除,老板看不順眼的工作由你去協調,協調中的是非由你來擺平,總之,當老板需要有人出來唱黑臉的時候,你就要義不容辭地擔當此重任,做老板的“清道夫”。其次,醜事盡量美化,畢竟是替別人辦事,不要給自己結下冤家。就像故事裏的助理一樣,明明是替老板開除員工,可最後沒一個人恨老板,而都恨他,試想一下他被開除的情景,一定是受盡了嘲諷。
不僅要做領導的劊子手,還要做精明的劊子手,盡量在替領導完成任務的同時把醜事辦得很美,以免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在這方麵戰國時期的晏子可謂行家。
晏子博學多才,以聰明機智著稱,他是齊國著名的政治家,是齊王的得力幹將,他為齊國的強盛作出巨大貢獻,更為齊王在治理國家方麵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就包括除掉“齊國三傑”。
當時齊國有三個大力士十分厲害,一個叫公孫捷,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他們仗著自己勇猛異常,曾被齊景公寵愛,平日就異常囂張,晏子遇到這三個人的時候也總是恭恭敬敬地快步走過去。但是這三個人相當自負,即使看見晏子走過來,他們也坐在那裏連站都不站起來,根本不把晏子放在眼裏,當時齊國的田氏勢力很強大,他聯合國內的幾個大貴族打敗了掌握實權的榮氏和高氏,於是威望越來越高,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田開疆正屬於田氏一族,齊王很擔心“三傑”為田氏效力會危害到國家,於是為了國家的安全,就想把他們除掉,但是又不能明著誅殺有功之臣,這樣會不利於取民心,晏子對齊王的心思非常清楚,自己也很認可齊王的想法,於是在心裏暗暗拿定了主意:使用計謀除掉“三傑”。
有一次,魯昭公來齊國訪問。齊景公設宴款待。魯國是叔孫培執行禮儀,而齊國是晏子執行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傑”則佩劍立於堂下,態度相當傲慢。當兩位國君喝酒喝得半醉的時候,晏子說:“園中的金桃現在已經熟了,摘幾個來請二位國君嚐嚐新鮮吧!”聽到晏子的建議,齊景公便傳令派人去摘。但是晏子說:“金桃很難得,我應當親自去摘才行。”不一會兒,晏子便領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了6個桃子。景公問:“就結這麼這幾個嗎?”晏子回答:“有倒是有,但是沒太熟,所以隻摘了這6個。”說完晏子就恭恭敬敬地獻給了魯昭公、齊景公每人一個金桃。魯昭公吃完之後盛讚金桃確實名不虛傳,齊景公說:“這金桃天下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應該吃一個。”叔孫培說:“我哪裏趕得上晏相國呢!這個應當請宴相國吃才對。”齊景公說:“既然叔孫大夫推讓晏相國,那就請你們二位都吃金桃吧!”兩位大臣謝過景公,然後吃了金桃。晏子說:“現在盤中還剩下兩個金桃,大王何不讓大臣們都說一說自己的功勞,誰的功勞大,就把金桃賞給誰吃。”齊景公說:“這樣很好。”話音未落,公孫捷第一個走了過來,得意揚揚地說:“我曾跟著主公上山去打獵,忽然一隻吊睛大虎向著主公撲來,於是我用盡全力將那隻老虎打死,救了主公的性命,如此大功還不該吃個桃嗎?”晏子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是應該吃一個金桃。”於是公孫捷接過桃子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