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聘者甲說:“在我負責銷售部的時候,我讓部門工作獲得了較大起色,在我的嚴格管理下,本部門工作人員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和進步,所以我得到了總公司的讚賞,這讓我感到欣慰!”
應聘者乙說:“在我負責銷售部的時候,部門工作獲得很大起色,不但銷售額比去年上升了20%,部門的員工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和進步。總公司對此的獎勵,是對我們全部工作人員的極大鼓勵。”
顯然,應聘者乙比應聘者甲更會讓人接受和喜歡。他沒有一連串地使用5個“我”,而且也沒把功勞全部歸於自己,因此同樣的內容,應聘者乙的表達效果就好得多。
主持人在進行主持時,經常說“讓我們……”,記者在采訪時也常說“請問我們公司……”。這樣的話會緩解說話人與聽眾之間的陌生感,為什麼很多著名的主持人在訪談節目中能夠使邀請的嘉賓有“一見如故”的感覺?就是因為他們能夠成功地掌握好用詞的藝術,一句“我們”能帶來“我”所不能比擬的功效,即使是從未謀麵的人,幾句話便能讓對方覺得像是在和多年不見的老朋友聊天。
當然,並不是所有情況下都適合用“我們”來替換“我”,當涉及到責任和利益問題時,要嚴格把握住所屬權和責任方的界限。
兩個人一起忙完了地裏的農活,在回家的路上,張三發現前麵的地上有一把鐮刀,趕緊跑過去把那把鐮刀撿起來,說:“我們撿到的這把鐮刀還是新的呀!”李四當然看出張三想把鐮刀帶回家占為己有,李四一想,這把鐮刀是張三發現的,理應歸他所有,於是說:“你說錯了,你不應該說‘我們撿到’,因為這是你撿到的,所以你應該說‘我撿了一把鐮刀’才對。”張三聽李四這麼說當然很高興,連句客氣話也沒有,就算默認了。
兩個人繼續往前走,張三的手中依舊拿著那把鐮刀。過了一會兒,遺失這把鐮刀的人走了過來,遠遠地看見張三的手上拿著他的鐮刀,就朝他們的方向追過來,眼看對方就要追上來了。這時候張三非常緊張地看了李四一眼說:“怎麼辦?這下我們要被他抓到了,這下可把臉丟大了。”李四聽張三這麼說,知道張三想把責任平攤到兩個人身上。於是李四非常嚴肅地對張三說:“你說錯了,剛才你說鐮刀是你撿到的,現在人家追來了,你應該說‘我要被他抓到了’,而不是‘我們要被他抓到了’。”
可見,這“我們”和“我”的使用還是有講究的,出於友善目的的使用會取得更好的回應,以下就是在交際中關於二者的使用方麵的技巧:
(1)一般交談總,將單數的“我”變為複數的“我們”。
(2)用具有彈性的詞語,把“我建議”“我認為”等強調色彩非常濃的詞語換成“我覺得”“我想”,以起到緩衝作用。
(3)在使用“我”字時,可以用必要的修飾,比如“我的拙見”等。
(4)在合適的時候省略主語,比如把“我認為這次會談的結果非常好”省略主語變成“這次會談的結果非常好”。
想要吸引人,就先吊足對方胃口
2010年,人氣歌星周傑倫在台北小巨蛋舉辦超時代唱會,從演唱會消息發布到最後一場演唱開始之前,媒體始終都沒有放棄追問一個話題:“蔡依林會不會被作為邀請嘉賓現身演唱會現場?”然而雙方經濟公司與當事人都予以否認,但是很多跡象卻又讓人產生懷疑,所有人都吊足了胃口。自兩人傳出相戀消息以來,他們之間的感情始終是媒體和各界關注的焦點,曖昧、相戀、分手、複合……始終是“雙J戀”的主題,雙方粉絲也期待著二人之間的新進展。第三場演唱會都開始了,很多明星都曾現身為周傑倫助威,唯獨他的緋聞女友蔡依林遲遲沒有任何動靜,也許真的像雙方宣稱的“檔期問題”使二人沒有同台機會吧。演唱會進行的非常順利,在場歌迷熱情高漲,然而,在周傑倫演唱《給我一首歌的時間》途中,他與眾舞伴突然單膝跪地,就在大家期待他更優美的舞蹈時,他卻意外地喊道:“讓我們歡迎特別來賓——蔡依林!”與此同時,蔡依林一邊唱著歌一邊從舞台最前方乘著升降梯緩緩上升,直到整個人出現在歌迷眼前,隨後二人開始跳貼身熱舞。從蔡依林出現到她短暫表演後立場,整個演唱會掀起了尖叫的狂潮,媒體在報道中都稱之為“雙J合舞,HIGH翻小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