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月暗雲淡的夜晚,麵對滿天的繁星,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好奇心:想認識一下這些數也數不清的“天外來客"。
這裏,我們向你介紹的便是古往今來人們的認星經驗。這些經驗雖說不是超世界一流的水準,但它也是天文寶庫中的閃亮明珠。透過這顆顆明珠,你會認識星空,了解咱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
不過,要談認星經驗,咱們得從星圖說起:
為了觀測天象,古人創造了許多星圖。如三國時候的陳卓把前人甘德、石申、巫鹹三家所觀測的恒星,用三種不同的顏色繪製在同一張圖上。這張圖共繪製了283組,l464顆星。
這種直觀式星圖的出現,使人們認識星空有了一種方便而又形象的工具。但在實踐中,人們又慢慢感到,星圖雖然對於辨認星空很有幫助,可是,記憶起來卻不大容易。因而,從隋朝起,又產生了用詩歌形式來介紹全天星辰的作品,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便是丹元子的《步天歌》。其內容包括陳卓星圖的283組1464顆星。它七字一句,韻腳分明,讀起來琅琅上口。讀著它,就像漫步在點點繁星間一樣。例如,亢宿的七言詩是:
角東亢宿四星符,
距在中南象似弧;
大角北瞻明一座,
攝提左右各三珠;
亢下橫連七接威,
陽日雙列直南扇;
頡頏兩個東門置,
車騎諸星向氏歸。
《步天歌》在民間廣為流傳,在普及天文學知識方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曾成為當時我國天文教育的一本實用的教科書。當然,《步天歌》對後世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有人說:“談起中國的古天文學,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步天歌》。"
然而,這在當時通俗易懂的《步天歌》,到了今天,一般人讀起來,卻感到費勁了。因而,今人又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編出了新的步天歌——《四季認星歌》。
也許有同學問:我們頭頂的是同一座天空,為什麼認星卻要分四季呢?這是因為黃道星座和二十四氣點有一定的關係,在一年之中,星空隨著季節而不斷變換,在不同的季節,展現的是不同的星空。比如,夏末秋初的傍晚,我們可以在天頂看到皎皎明亮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可是,到了深冬季節,便見不到它們了。正因為如此,人們才編出《四季認星歌》,讓你了解四季不同的星空。
春夜星空
春風送暖學認星,
北鬥高懸柄指東;
鬥口兩星指北極,
找到北極方向清。
獅子橫臥春夜空,
軒轅十四一等星;
牧夫大角沿鬥柄,
星光點點照航程。
這首琅琅上口的春季認星歌,把我們帶到了春夜的星空:北鬥星已從北方地平線上升,高懸在北方的高空中;它的鬥口兩星,朝著北極星,而它的把柄卻指著東方。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鬥柄東指,天下皆春”。
鬥柄連成的曲線延伸出去,可以找到大角星,它是牧夫座的最亮星。再向南看去,雄偉的獅子座正橫臥在天空正中,它的最高星,也就是一等星,叫軒轅十四,位於黃道上。
夏夜星空
鬥柄南指夏夜來,
天蠍人馬緊相挨;
順著銀河向北看,
天鷹天琴兩邊排。
天鵝飛翔銀河歪,
牛郎織女色青白;
心宿紅星照南鬥,
夏夜星空記心懷。
我們告別了春季的星空,又走進了夏季的夜晚,隻見富有詩情畫意的群星,紛紛登上了夜空的舞台:東北方向的半空中,北鬥七星的鬥柄正在南指;南天正中,天蠍、人馬兩大星座緊緊相挨。希臘神話中,人馬星座是一個上身為人,下身為馬的半人半馬形象,它雙手張弓搭箭,準備射殺“天蠍”。順著銀河再往北看,天鷹、天琴座排在銀河的兩邊,隔“河”遙望。天鷹座的a星,也就是牛郎星;天琴座的a星。也就是織女星,放射著青白色的光芒,在等待著七月七日“鵲橋相會”。天鵝星座則飛翔在斜跨天空的銀河中,與牛郎星和織女星組成一個顯著的大三角形。天蠍座最亮的一等星心宿二,它的火紅光芒,正照著南鬥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