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華佗大膽開創外科學,自創麻藥施行開腹術、開顱術等,突破了中醫長期因循內科保守治療的框套。
漢朝醫聖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創立了“辨證論治”的治療原則,打破了因藥治病、對症下藥的治療原則。
金元四大家張子和、劉完素、朱丹溪、李東垣的攻邪派、寒涼派、養陰派、補土派的興起,敢於向經典挑戰,活躍了中醫界的學術空氣,為中醫各家學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並且大膽創立了新方,打破了經方統治中醫的局麵。
唐朝孫思邈著《千金方》收載了許多有關房中術的記載,大膽地闖入了性醫學的禁區。
宋朝宋慈著《洗冤錄》創建了我國法醫學,開辟了醫學法治的新領域。
我國16世紀,約明朝即開始人痘接種術,是預防醫學的大膽創新。
明朝吳又可著《溫疫論》發現了傳染病的病原戾氣,突破了傳統溫病病因為時氣的舊觀點。
清朝傅青主著《傅青主男科》為中醫男科學開創了先河。
清朝王清任著《醫林改錯》大膽打開了中醫解剖學的新的一頁。
清朝溫病學家王安道首先質疑:“溫病不能盡貶於傷寒。”為溫病學獨立和崛起的先驅者。
近代中醫對急證、急腹症的探索也衝出了前人的成就。
從上述中醫曆代的重大突破中可以看出,中醫雖然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比較深,但法家革新的浪朝也衝擊了中醫界,中醫界的這些重要發展和法家思想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二、法家法製與中醫醫製的建立
法家嚴格的法、術、勢法治療體係影響了中醫學醫製的形成和建立。中醫最初的醫製為診籍的建立,《黃帝內經》已有個案的最早記載。我國第一部診籍為記載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的諄於意診病醫案,共二十五例,這是最早的診籍文獻,包括姓名、性別、職業、病理、診斷、治療及預後等。診籍以後發展為醫案、病例。明朝江馞的《名醫類案》,清朝魏之秀的《續名醫類案》為我國最完整的醫案專著。醫案、病例製度的建立為醫學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秦漢在法家的影響下建立了嚴格的醫製,包括醫政結構和醫者的考核分科製度。
宋代以後更加強了醫政管理,嚴格了考核製度,整頓醫藥隊伍,開設國家藥局,加強預防醫學、環境管理及飲食衛生等製度,為完備中醫醫製起到了促進作用。上述皆說明中醫借鑒了法家的嚴格的法製策略,加強了醫製的建設,對中醫藥的管理工作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三、法家法治與中醫法醫學的產生
法家懲賞分明,執法如山的一套嚴格的司法製度,不但影響了政治社會,同樣也影響到醫學領域,為嚴肅醫療作風和提高醫療質量,秦朝已有死因報告和病案製度的建立,這是法醫學最早的製度。
宋代宋慈《洗冤集錄》的撰著,標誌著中國法醫學的建成。法醫學是順應司法檢驗製度而產生的法學醫學,法醫學的形成和發展對醫學起到了監督和促進作用。法醫學的發展對醫學倫理學、醫政、醫製、醫教都有重要的推動意義。
宋慈與《洗冤集錄》:
宋慈是我國偉大的法醫學家(1186—1249)為宋代刑獄官,親自實踐了許多大案、冤案,其著《洗冤集錄》是我國宋代醫家法醫學的集大成,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法醫學專著,比意大利出版的菲德裏(FortunatoFedeLi)《新編法醫學》(1602年)要早350年。
《洗冤集錄》曾被譯為朝、日、英、德、俄等文,流傳於世界,受到國內外法醫學界的重視。
《洗冤集錄》與《無冤錄》(元·王與撰)及《平冤錄》(南宋·趙逸齋撰)合稱“檢驗三錄”為我國法醫學三傑著。其中許多珍貴的法醫學技術及知識,至今仍有重要參考價值。三書皆被收入明《永樂大典》及清《四庫全書》並皆先後傳入朝鮮、日本等國,宋代法醫學之所以有較大的發展,是與宋代推行嚴法製度有關的。
法醫學的發展無論對提高醫療水平、法醫技術及倫理道德都有著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法家思想體係、法家的政治主張以及法家的許多積極措施,對中醫學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進一步說明中醫學與諸子百家、中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