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老好人”嗎
美國有位心理學家發現了一種名為“取悅病”的心理疾病,說的就是生活中的“老好人”現象。這些老好人對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都有求必應。
據美國媒體報道,兩位女士受到了各種不同程度的麻煩困擾,她們述說自己患上了一種奇怪的疾病,一種取悅他人的強迫症。其中一位說,她受到了一種奇怪的欲望和想法的驅使,這種感覺驅動她不斷地想要取悅他人,麵對要求和命令,她為了讓對方高興,總是會很樂意地答應下來。這兩位女士都性格懦弱,害怕拒絕別人,害怕拒絕之後所產生的後果,所以習慣用取悅別人來換取信任和認同。
無獨有偶,英國《每日郵報》也曾經刊登過一篇露西·泰勒寫的關於老好人的文章,文章通過好友的親身經曆來分析這種現象。
露西·泰勒的一個朋友對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關係都處理得很好,工作、家庭和朋友麵麵俱到,自己還帶了兩個孩子。她一邊要在家照看孩子,收拾家務;一邊還要照顧母親,一連身兼數職。她的侄女每天也要跟她打電話訴苦、抱怨,講自己的丈夫如何如何對自己不好,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聽話,一說就是數小時。電話那頭一會哀歎,一會兒怒吼,自己就像是一個垃圾桶一樣。
泰勒講述,從表麵上來看,這位朋友是大家眼中最善良無私的人。但在私底下,她卻向泰勒坦陳,自己早就已經身心俱疲,煩惱透頂。
一位心理學家認為:“這類女性具有相當大的數量,她們看起來友善無私的麵孔背後其實是痛苦、焦慮、空虛、罪惡感、羞恥感。”泰勒這位朋友的表現,即是如此。實際上,“取悅病”的根源就在於取悅所有人的心態。這種心態讓人過度的友善,害怕被人拒絕,尤其是被自己所取悅的人拒絕。在他們看來,拒絕別人是一件傷麵子、傷感情的事情。
不僅在國外,中國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他“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當中,也塑造了高覺新這樣一個典型的“老好人”角色。
作為家中的長子,高覺新本應是個頂天立地,有擔當、有作為的男子漢,可是卻因為性格過於懦弱順從而成為一個“老好人”。
麵對家中長輩,盡管他心裏十分不情願,卻無法拒絕和那些無事可做的女人一起打牌,聊天。作為長子,家中長輩如果遇到什麼不愉快,一定會拿他來當出氣筒,即便受到這樣的委屈,高覺新也不會反抗,更不會有絲毫的違逆之心。
又比如,因為一些小事,高覺新被自己所鍾情女子的家庭拒絕,可他卻沒有做出一點努力去爭取,隻知道順從別人的意思;自己結發妻子懷孕臨盆,被狠心的長輩趕到小診所去生產,他也沒有抗爭,導致妻子因為惡劣的醫療條件悲慘而死。
在他的生命中,總是被各種條條框框所束縛,被封建社會的綱常倫理所約束。高覺新認為自己是家中長子,要做好表率,做人處事都要厚道,要溫良恭謙。他不懂得去反抗,不懂得改變自己的處境和遭遇,隻知道一味自責,後悔。
高覺新的性格同樣是取悅心理在作祟,“老好人”病讓他無法拒絕家人的打牌要求,因為拒絕必然會讓那些女人們不高興,自己就不會有好日子過。在自己的感情問題上,如果高覺新勇於抵抗戀人家中退婚的要求,必然也會引起對方的不悅,甚至指責。他害怕給長輩留下不好的印象,害怕被長輩記恨。在這種恐懼感的籠罩之下,高覺新自然就無法鼓起勇氣對周遭的人說出一個“不”字。種種懼怕和怯懦的心理讓高覺新的性格看起來隨和,隨之而來的是個性漸失,沒有主見,無法獨立,變成了一個十足的“老好人”。
在現實生活中,處處不乏像高覺新這樣不懂拒絕的老好人。這群“高覺新”們喜歡以自己忠厚老實的形象示人,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性格懦弱,更是因為他們本身所具有的取悅別人的心理疾病。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種無法說“不”的老好人在於其沒有建立起健全的界限意識。這個界限意識不僅是生理或心理上的,也是情緒上的。界限意識模糊的人,常常意識不到別人已經“越界”的請求,即使不情願,也不會拒絕。實際上,你希望別人禮貌地對待你,尊重你,首先就要向別人明確你的原則、底線以及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讓別人對你有一個心理預期。可以說,決定別人如何對待我們的關鍵因素恰恰是我們自己。因此,我們要做一個有明晰界限的人,清楚自己的權益和義務,當受到侵犯時,我們就要堅決采取措施保護自己。
如何擺脫“全能選手”的窘境
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當朋友將一件事情做得不如人意時,他總會把你當“全能選手”搬出來。在他眼裏,你有著鋼筋鐵骨,任何難題在你麵前都不是難題。可對於你來說,那些事情你也都是硬著頭皮才解決的。要想擺脫“全能選手”的窘境,你就要想方設法跳出這個無限循環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