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海域,一個月間連續出現數起飛機失蹤案在曆史上是不多見的。但在龍三角區域,這樣的事情確實發生了,這個“惡月”就是1957年3月。3月12日,一架KB-50型加油機在日本與威克群島間失蹤,機上8名人員失蹤,當時氣候良好,飛行基地未接到求救信號。3月16日,一架美國“入侵者”戰鬥機在日本與琉球之間失蹤,也未發求救信號;3月19日,菲律賓總統麥格賽賽的座機在濃霧中失蹤,總統本人和24名隨員杳無蹤影;3月22日,一架美C-7運輸機在日本東南方失蹤,之前未發求救信號。
單看這些事例就能夠讓讀者觸目驚心了,然而下述幾起怪事更令人詫異萬分。1957年4月19日,當地時間11時52分,日輪“吉川丸號”正在南太平洋向日本方向駛去,船主和水手們清清楚楚地看到“兩個閃著銀光、沒有機翼、直徑10來米長、呈圓盤形的金屬飛行物”從天而降,一下子鑽入了離“吉川丸號”不遠的水中。船主馬上記下了當時的方位,北緯31°,東經142~30°,是在離日本東海岸邊緣8500米海溝的海域。當這兩個物體鑽入水下後,海麵上掀起了奔騰的海浪。
1981年4月17日,“多喜丸號”航行在日本東海岸外海,距金澤市不到200海裏。當時是白天,天氣很好,海麵平靜。船長臼田突然看到一個閃閃發光的圓盤狀物體冒出海麵,首先在附近盤旋,然後飛到“多喜丸號”上空。臼田形容這個飛行物發出藍色光芒,當它從海中衝出時,曾掀起一陣大浪,差點打翻了“多喜丸號”。後來它又飛回海中時,又造成大浪,把“多喜丸號”的外殼打壞了。臼田船長當時雖然嚇壞了,而且也很擔心貨船和船員的安全,但他還是大概計算了一下從這個飛行物出現、盤旋到消失的時間共約15分鍾。飛碟飛行的速度極快,無法看清楚它的詳細模樣。臼田船長想以無線電求救,但卻發現無線電失靈,而船上儀器的指針也亂成一團,瘋狂地快速旋轉。當飛盤飛到“多喜丸號”上空時,臼田船長大略估計了一下它的大小,發現它的直徑大約是“多喜丸號”長度的4到5倍。最奇怪的是,這個不明飛行物飛回海中後,臼田船長發現船上的時鍾慢了15分鍾,而這正好是這個UFO從出現到消失的時間。
以我們目前的認識,UFO還是一個不可解的謎,因為它們還是“不明”飛行物。它們可能是某種極為先進的航空工具——人類最近推出的一些實驗機型,和某些UFO的外形十分相似。目前,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曾有很多UFO在龍三角內出現,因此更增加了龍三角的神秘色彩。
人們在遠東的這片海域不僅看到過UFO,還發現過神秘的“閃閃發光的海底巨輪”。1967年3月,3艘商船上的水手們都看到了“發磷光的巨輪”的奇特現象。當時許多光帶飛速從水下穿過,像是從一旋轉的中心光源中輻射出來似的。
3艘商船中,其中一艘的水手們在一周之中就看到過兩次這樣的現象。另一艘船上的水手10月份在同一海域還看到過發光的螺旋現象。這樣,在幾個月中人們總共觀察到5次,地點都在從曼穀到婆羅洲西北這一條線上,這種磷光巨輪放射出千道光芒。
這5條消息都刊載在《海洋觀察家》雜誌上,德國水文地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世界上研究磷光巨輪的權威——漢堡的庫特·卡勒教授還對這5次發現寫了評論。
中國“成都號”輪船的船長說,他曾經看到過乳白色霧狀波浪,波浪寬9米,彼此相隔9米,在離水麵25米的深處、以每秒起伏兩次的節律從船下穿過。這說明,磷光巨輪的支臂以每秒至少30米的速度在旋轉。一周之後,“成都號”船長又看到了兩個巨“輪”,每秒放射5~6次光。閃光照亮了海麵,雖然並不太亮,但可以看清書上的字。“格倫法洛赫號”輪船船長說,他也曾經看到過一種像發光的霧似的沙堆從一個直徑15~30米的中心點中湧了出來。
卡勒教授說,這些奇怪的輪子在婆羅洲海麵和暹羅灣海麵容易看到,1957年和1961年都發現過這種磷光巨輪。“河狸堤號”
船上的軍官們說,水下巨輪的“支臂”是在離開海麵50厘米的地方出現的。他們說,這些“支臂”的前緣是閃亮的綠光,它們每分鍾從船下穿過12~15次。
“格倫法洛赫號”觀察到有兩個重疊巨輪,一個在另一個上麵作反向旋轉。
有些學者千方百計地想解釋這些神秘水下巨輪的現象,他們認為這很可能是海洋中的生物體的發光現象。我們知道,像夜光蟲這些極微小的生物可以使一些海麵閃現磷光,但這不能用來解釋一個直徑為幾海裏的、有組織的活的機體。這種機體像一部性能良好的機械一樣在運轉,發出比風速、氣流和波更快的射線。這難道會是一些夜光蟲在起作用嗎?這種現象看來是有“智慧”的,說不定,“某種東西”或“海底人”正藏在我們稱之為“死亡三角地區”的海底深處呢。
有人認為上述看到的海底發光輪狀物,很可能是USO(即海底UFO的英文縮寫)。他們在水中潛息,其表麵披上熒光微生物,便會出現上述現象。所以說,USO也很可能是使魔鬼龍三角海域產生災難和事故的根本原因,在這裏船和飛機失事不一定完全是氣象或磁場原因。
同樣令人疑懼的是,在龍三角地區常常有神出鬼沒的海島。
攤開太平洋海圖,經常會看到有地方打上問號,或是標明“存疑”字樣,都是指這些神出鬼沒的小島而言。某些船隻曾在海上發現這些小島,並在海圖上記下它們的經緯度,但隨後的其他船隻卻無法發現這些島嶼的蹤影。人們一般認為,此海域中的小島突然出現或消失的主要原因是龍三角海域內海底及海麵火山的活動頻繁。
譬如在1827年和1873年間,美國海軍軍官米迪中校搭乘美艦“納拉甘色號”駛經新赫布裏底群島附近時,親眼目睹一個有人居住的小島火山爆發,造成小島沉沒;1793年,一個名叫雲千的日本小島火山爆發,使得雲千島沉入海中,島上5萬多居民不幸喪生;1596年,一場大海嘯淹沒了小笠原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島上4000居民喪生;最近,日本一個小島的火山活動頻繁,日本政府趕緊撤走島上的13000居民……由於太平洋海床變化無常,經常浮浮沉沉,所以居住在太平洋地震帶邊的居民十分擔心他們的城市有一天會沉入海中。該地區火山活動日益頻繁,令人憂心如焚。在這種情況下,連整個島都會消失,一些飛機或船隻在此地神秘失蹤似乎並不足為奇,不過,對日本這個島國來說,卻是令他們十分擔憂的。
現在幾乎可以確定的是,龍三角地區存在著一股龐大力量,隻不過是沒有人能夠預測這股龐大力量都由什麼構成,將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宣泄出來而已。
1939年夏天某日下午3時30分,一架軍用運輸機自聖地亞哥海軍陸戰隊航空基地起飛執行任務。3個小時後,該機在太平洋上空發回求救電訊,然後訊號中斷。令人驚異的是,這架飛機又搖搖擺擺地飛了回來,並緊急迫降。著陸後人們發現,機上有12人死亡,唯一活著的是副駕駛,但受了重傷,就是他勉強把飛機開回來的。不幸的是幾分鍾後,他也死了。察看現場,所有死者身上都有很大的傷口,正副駕駛顯然都曾抽出手槍射擊某種東西,子彈打光,彈殼散落駕駛艙。機艙內有硫黃氣味。
在龍三角地區還發現了獨來獨往的“怪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人在龍三角海域發現一艘小船在顛簸的海浪上航行,好像有人駕駛航行一般。
但是當靠近該船時卻發現該船中根本沒有人,一些物品和船槳等還在。那麼為什麼一艘小船不翻呢?又是誰在駕駛著它航行呢?同樣,1840年人們在百慕大海域發現了一艘正在隨風漂泊的法國船隻,當時它張滿風帆,但船上空無一人,船上的貨物完好無損,這當然不會是鬼魂驅使,因為世間真正的鬼魂是不存在的。
1987年,菲律賓商船“卡洛塔號”在龍三角區域航行,周圍海麵無異常情況。突然船甲板上一側起火,而附近並沒有可燃物,怪現象還在後麵。盡管船員奮力撲救,但是怎麼也撲不滅。在船的這邊撲,火在另一頭著;趕去撲另一頭,這頭又燃起。然而過一段時間,火卻令人不可思議地自熄自滅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記載中,有數不清的軍艦和核動力船隻曾在龍三角失蹤,其中包括幾艘帶有核武器的前蘇聯潛艇,和至少一架配備核彈頭的美國戰機。
太平洋海底有將近13億平方英裏的麵積,人類迄今隻探討過其中微不足道的部分海底地區,對於又深而又神秘的龍三角海域隻是束手無策。龍三角海底是不是躲藏著某種文明人類,正密切注意著我們的文明發展?是不是我們濫造核武器的結果,啟動了在海底長眠多年的核防衛係統?這種監視係統可能是史前文明留下來的嗎?
聽從指揮的怪泉我國幅員遼闊,有數以千計、千姿百態的碧水清泉,總數有10萬之多。其中被曆代公認為名列前茅的是中冷泉、惠山泉、觀音泉。
中冷泉,在江蘇省鎮江金山之西、石彈山下,號稱“天下第一泉”。唐陸羽評天下飲水時,中冷泉評為全國第七。稍後劉伯芻把宜於煮茶的水分為七等,中冷泉被評為第一,從此稱中冷泉為“天下第一泉”。泉南有亭,泉北有樓,泉四周圍以石欄,清代書法家王仁堪寫了“天下第一泉”五字刻在石欄上,是金山名勝之一。
惠山泉,又稱“天下第二泉”,在江蘇無錫市惠山山麓。相傳經唐代陸羽品題而得名。開鑿於唐大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水質甘香重滑,唐人以其宜茶,品為天下第二。宋徽宗時成為宮廷貢品。分為上池、中池和下池,上池水質最好。
觀音泉,也稱“天下第三泉”,在江蘇省蘇州市虎丘,是虎丘勝景之一。
我國有不少城市以泉聞名,濟南就是一座全國最著名的泉城。清代文人劉鶚的《老殘遊記》中描寫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句,點出了它獨有的風貌。“齊多甘泉,甲於天下”,泉水甘而涼,清而洌。
據史書記載,濟南曾有名泉72眼,但由於天長日久,現在有的泉已經絕跡,與此同時,又出現了一些新泉。眾多泉水北流,最後在城北彙成一片巨大湖麵——大明湖。古人有詩讚曰:“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的泉水,根據出露集中性可分成四大泉群,即趵突泉群、黑虎泉群、珍珠泉群、五龍潭泉群。在四大泉群中,以黑虎泉湧水量居首位,而單個泉以趵突泉為最大。
我國的山泉,有的以水量大、水質好而聞名於世,也有的則因某些奇異現象,成為“怪泉”。其中“喊泉”可稱得上“怪泉”之最了,千百年來,這些“怪泉”被人們在傳說中賦予了種種神秘奇異的色彩。其實,那是一種自然的奇景。
所謂“喊泉”,就是它的湧水量大小,竟和聲音發生了密切的關係,甚至聽從人們喊聲的指揮。幾年前,廣西興安縣發現了一處“喊泉”。它生長在一條水平岩溶裂帶,共有四處出水口。一、二泉口平時涓涓細流,三、四泉口則長期幹涸,但一聞人聲,碗口粗的水柱便會從四個泉口噴吐而出。幾個小時後,泉口卻像一隻張口吸氣的巨鯨那樣,把吐出來的水又吸了回去,於是泉口又呈現了幹涸狀態。聞聲湧水的山泉,古已有之,又非一地獨有,而且形式各異。如安徽壽縣的“咄泉”、貴州貴陽的“神應泉”、平壩的“喜客泉”等。
“喊泉”的內部結構十分複雜,很像一隻“大鋁水壺”。
它有寬大而深廣的“壺身”,有拐彎形似虹吸管的“壺嘴”,“壺蓋”上有通往表土層的供水路小裂縫,“壺身”上部有貫通地下水的小管道,接受補給水。人們的叫喊聲,能使“喊泉”湧出水來,完全是由於“喊泉”的岩洞的特殊地質結構以及因受聲音、水生動物活動的誘發而造成的。所以,當人們在“喊泉”前叫喊,聲波傳入岩洞內的儲水池,就會產生一係列如共鳴、回聲、聲壓的物理學作用,或使洞內生物聞聲受驚,激起水波,從而使處於臨界狀態的儲水池水麵受到壓力,誘發引起虹吸作用,如同用筒抽水那樣,氣從這邊的管子往下壓,水從那邊的管子裏往上冒,壓力越大,冒出的水也就越多,導致泉水噴湧而出。
“怪泉”不怪,合乎科學道理。當然,要完全揭開“喊泉”的奧秘,還有待於岩溶地質學、聲學科學家們的進一步考察探索了。
“外客”來襲——球狀閃電20世紀中期,蘇聯一架大型飛機在北極考察,當飛機飛到沃洛格達州的一個森林地帶上空時,有一個耀眼的白球穿過密封的機艙壁進入飛機,悄悄從駕駛艙移向無線電室,隻聽見轟的一聲,散出一團煙霧,電台被擊中而短路,但損壞不大,很快修複,機組人員覺得驚奇:冬天零下14度,又無雷電,怎麼會出現球狀閃電?
20世紀60年代的一天,一架從美國紐約飛往華盛頓的539號班機,也遇上了球雷。當時雷雨大作,突然從機艙門口竄進一個火球,直徑約20厘米,色白偏藍。火球沿機艙的走廊向後移動,進入盥洗室後消失。
機上乘客嚇得麵無人色。
20世紀80年代中期,曾兩次觀察到球狀閃電,分別在我國北京下馬嶺地區和上海嘉善地區。北京當時下大雨,出現一個紅色圓球,損失很輕;上海那次也是發生在風雨雷電交加之中,火球呈鋸齒狀,直徑約80厘米,一聲巨響之後,出現在離地麵一人多高的地方,穿過無縫的牆,進入一村民房內,牆上沒有火球躥越的裂縫,隻是有幾片石灰脫落,房屋內外的電線全部被擊粉碎,室內損失不大,在場的村民安然無恙。
在美國尤尼昂維爾城發生的一次球狀閃電中,火球進入了一個家庭的電冰箱,把冰箱中的生鴨變成了烤鴨,蔬菜也熟透了。原來是火球在冰箱中瞬時產生了高溫,變成了電爐,令人奇怪的是電冰箱完好無損。
在俄羅斯的伯力,有一次一個黃色球雷在屋前的白楊樹上跳來跳去,當它躍到地上時,一個在牛棚下避雨的孩子,踢了它一腳,轟地一聲,火球爆炸,孩子應聲而倒,沒有傷著,可是牛棚裏的11頭牛全被擊死。
上述行為神秘的球狀閃電到底是怎樣形成的?科學家們提出各種假說,有人認為球狀閃電是被加熱的空氣球;也有人認為它是密度極高的等離子體,其電子濃度約為10.25個/米3等。此外,關於球狀閃電的能量來源也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球狀閃電的能量貯藏在球體之中;另一種認為這種能量來自球外。上述這些看法都尚在爭論之中,球狀閃電中的疑謎有待進一步揭開。
——走進神秘的物理王國,尋找那遙遠的答案.
羅得妻子的猝死.
1891年6月9日,據說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莫利遜維爾市一個名叫卡爾普的女人,在鏟煤往灶裏燒時,居然在一塊分成兩半的煤塊中發現了一條金鏈。
卡爾普太太起初以為金鏈條是什麼人無意中掉進煤中的。然而,她很快發現這種想法不對,因為這條金鏈原本是裹在一塊完整的煤塊中間的,煤塊裂開後,裏麵的那條金鏈才露了出來。而這些煤是石炭期形成的,也就是說,距今也在數百萬年之前。
1967年4月10日,世界各國的許多報紙都報道了一條有趣的新聞: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古爾曼的“洛奇”礦山地下的銀脈礦中,發現了人類的遺骸。與人骨一起出土的,還有一個錘煉得極好的銅箭頭。然而根據地質年代標準,這處地層已有數百萬年的曆史。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難道數百萬年前人類就已進化得如此完善,並且就懂得煉銅、煉鐵、煉金並有了精致的製作工藝了嗎?
無獨有偶,1951年6月出版的《美國科學》上,也有這樣一段報道:人們在15英尺深的地下炸岩石時,發現了一個嵌在岩石中的金屬花瓶。花瓶是鋅或含有相當數量的銀合金做的。瓶身上有用銀鑲嵌的花束、人物和花環,做工非常精細。無論是地質學家還是考古學家都無法說出這個花瓶的來曆,但從地質年代標準來說這一地層亦有數百萬年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