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與別人見麵後,任我們說爛了三寸之舌,對方好像並不太領我們的情,表情非常冷漠,隻是偶爾回應一兩聲或者隻是回報一個微笑了之,讓我們非常尷尬。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原因:一是對方性格過於內向,不善言辭,在交際的過程中隻會扮演聆聽者的角色;二是對方真的不領我們的情,對我們的話沒興趣甚至對我們非常反感。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或者說是,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這就需要我們掌握“讓對方暢所欲言的交際技巧和心理策略”。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德國實業家哈根想向銀行貸一筆款修公寓,於是他去拜訪銀行經理肖夫曼。肖夫曼是一個性格非常傲慢的人,很難接近。
哈根來到肖夫曼的辦公室,問好之後,就向肖夫曼提起了貸款的事情。肖夫曼一臉嚴肅,連正眼都沒給哈根一個。很顯然,肖夫曼不看好哈根這個顧客。哈根說了很多好聽的,都沒打動肖夫曼。在這個過程中,肖夫曼隻回了一句話。哈根想,照這樣下去可不行,這款肯定貸不到。那該怎麼辦呢?
就在這時,哈根的腦海裏突然間掠過一個想法:以前聽說過肖夫曼喜歡網球,這也許是個突破口。
哈根決定試試運氣,於是他和顏悅色地說:“肖夫曼經理,您好,今天溫布爾敦網球賽停賽,你沒有關注嗎?”
沒想到這真的成了一個轉機。肖夫曼一聽,立刻來了精神,臉上還有了笑容:“嗯?對網球,哈根先生也有濃厚興趣?”
哈根一時間也信心十足了:“好漢不提當年勇嘍。年輕時,我還參加過溫網賽呢,可惜第一回合就被淘汰了。”
“哦?沒看出來啊,哈根先生原來還是溫網英雄?哈哈……”肖夫曼甚至爽朗大笑起來。
接下來,兩人談得很投機,談了很多關於網球的趣事。這讓肖夫曼覺得兩人十分投緣,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結果可想而知,哈根如願以償——與銀行達成了利率優惠的貸款協議。
與誌趣相投的人談話其樂無窮,與誌趣相異的人談話,會感到“話不投機半句多”。在交談時,從對方的興趣愛好切入話題,會讓對方感到我們與他誌趣相投,話匣子就自然地打開了。哈根正是利用了這個心理策略,打開了肖夫曼的話匣子,最終獲得了肖夫曼的好感,貸款成功的。
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喜歡交際的人。我們說過,每個人天生對自己都有一種自豪感,每個人都有一種在人前炫耀自己的心理傾向。如果我們能抓住這一心理特點,在交際的過程中,適當地采取交際技巧,就可以突破那些不善交際或者不想與我們交際的人的心理戒備,讓他們暢所欲言,繼而和我們建立良好的交際關係。這樣,我們就會在社交場上避免很多突然來臨的沉默與尷尬氣氛,這對我們的交際是很有好處的。當然,這隻是“讓他人暢所欲言的心理策略”的基礎,具體到技巧層麵,是有很多種方法值得嚐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