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姆斯道:“誇人隻需要舌頭,罵人卻需要智慧。”
的確如此,這裏有一個蘇東坡整和尚的故事:
話說有一天,蘇東坡外出遊玩,玩了一整天,又累又渴,遠遠看到一個小寺廟,便喜出望外地跑過去想要討杯水喝,順道休息一下。
廟裏的老僧看到穿著極為普通的蘇東坡,對他愛理不理。為了喝水,蘇東坡隻好報上姓名。老僧一聽,原來是赫赫有名的蘇大學士,瞬間變了一個樣,不僅百般殷勤地奉上好茶,還請蘇東坡到上等客房休息。
待蘇東坡欲離去時,老僧臉上的笑容甜得像喝了蜂蜜一樣,諂媚的話說了一連串,之後他又要求蘇東坡題字留念。蘇東坡麵對這個勢利鬼,倒也不擺架子,立刻拿起筆來寫了一副對聯:“日落香殘,免去凡心一點;火盡爐寒,備把意馬牢拴。”
老僧得到大學士的手跡,非常興奮,把它掛到了大堂之上,並且不時地對過往香客炫耀一番。
一天,一位文人來到寺廟裏,一見到掛在大堂中央的這副對聯,忍不住捧腹大笑。老和尚看得莫名其妙,這個文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解釋道:“這副字寫得真妙,‘日落香殘’是個‘禾’字,‘凡’字去了一點就是‘幾’字,合起來就是個‘禿’字。‘爐’去火是為‘戶’,再加上馬就是‘驢’。所以,蘇大學士是在罵你‘禿驢’哪!你竟然還這麼得意!真是笑死人了!哈哈……”
蘇東坡文采飛揚,罵人不帶髒字,讓老僧自取其辱,還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如果你自認為有蘇東坡的文采,當然可以暢所欲言,道盡你心裏想罵的話。如果沒有,你又有什麼資格去罵別人?
清代的紀曉嵐與和珅同朝為官。紀曉嵐任侍郎,和珅任尚書。
有一次,兩人同飲,和珅指著一隻狗問:“是狼(侍郎)是狗?”
紀曉嵐非常機敏,立即意識到和珅是在拐彎抹角地罵自己,就給予還擊,於是,他泰然自若地說:“垂尾是狼,上豎(尚書)是狗。”
“是狼”與“侍郎”諧音;“上豎”與“尚書”諧音。和珅用諧音攻擊紀曉嵐,自以為穩操勝券,聰明卓絕,沒想到紀曉嵐用同樣的技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使狡猾的和珅沒有占到絲毫的便宜。
鍾的完美不在於走得快,而在於走得準確;指責別人的話不在於髒,而在於是否能切中這個人的要害。即使指責別人也要講究說話的藝術,這才是做人的“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