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為人熱誠,守信重義。隻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盡量辦到,當地人非常敬重他。以至人們有什麼困難都希望得到他的幫助,久而久之,就流傳出這樣一句話:“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一諾千金”這一成語的來曆。可見當時季布的形象在人們心裏是多麼高大。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後,下令全國通緝季布。雖然官兵的搜查很仔細,但由於季布人緣好,在危難之時總能化險為夷。後來,季布在朋友的幫助下逃到山東,在一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的人後來知道他就是一諾千金的季布時,就通過關係找到劉邦的老朋友夏侯嬰,讓他到劉邦那裏為季布說情。
劉邦在夏侯嬰的勸說下果然撤銷了對季布的通緝,還封季布做了官。
山本是做化妝品批發生意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的出口生意很火爆,賺了不少錢。由此,他便去銀行貸款,備足大量貨品,以適應市場需求。然而正當他準備大顯身手的時候,事情卻發生了轉變。原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口停止,貨品立刻滯銷,他隻好把大量的庫存降價出售。然而貨款收不回來,開出去的支票很快也成了問題,雖然盡力挽救,卻也無力回天了。就在這時,山本宣布破產,把自己所有的財物都交給銀行處理,甚至連太太的戒指和自己的金懷表也交了出去。
山本表現出了與一般人不同的人格,本來按慣例,這種情況下個人是可以保留一些生活日用品的,尤其是太太的飾物一類,是可以不動用的,但是山本堅持要拿出全部的東西哪怕是一丁點值錢的東西。
後來銀行經理對他說:“山本先生,這一次的損失固然是你的責任,但戰後生意的不景氣,也不是你所能決定的,你負責任的誠意,我們很了解,可是也不必做到這種程度,你店裏的東西,當然要全拿出來,像這些身邊的物品,就不必拿出來了,尤其是你太太的戒指……還是請你拿回去吧。”
對於銀行的好意,山本領情,但執意不肯拿回。後來,銀行為他的誠信所感動,非但派人給他送去了太太的戒指,而且還給他帶去了數額巨大的一筆貸款作為新事業的啟動資金,這是他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也正是這筆錢使他最後渡過了難關,重新在生意場上站立起來。
“言必信,行必果”“人之交,信為本”“出言信先”“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說的都是做人的基本法則——誠信。生活中,最值得人們肯定和最能贏得人們青睞的恐怕就是“誠信”二字了。因為友誼、敬仰、信賴、合作,無一不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的。
正如一位哲人說過:“誠信像樹木的根,如果沒有根,樹木就談不上生命。”可見一個人講究誠信是何等的重要!可以說,誠信是一種人格的體現,如能良好地秉守這一準則,必將能夠提升自己的魅力並獲得他人的信任。
曾國藩曾講,無論何人、何官,有無才能,“危急之際言而無信,便一錢不值矣!”離開信用,必將寸步難行,到處碰壁。
孔子說:“人無信不立。”誠信是個人的品牌,是個人的無形資產。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誠信”成了與危機相連的詞彙。人才的信任危機,商業的信譽危機,嚴重破壞了社會結構,造成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相互防備與猜疑,造成了嚴重的交易資本損耗。不過,正因為信任缺失,才更應該建立好守信的品牌,擁有了它,就等於擁有了一張通行證。
在個人生活或事業上,我們可能由於守信而失去某些東西,但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如果沒有誠信的名聲,沒有樹立起聲譽,那就不是失去某些東西,而是全部或者是什麼都得不到。
一個不講誠信的人,即使他在平時表現得很好,一旦觸及其個人利益,他可能就會表現出自己的本性。一個不守信的人,誰又肯信任他呢?誰又願意與這樣的人交往呢?
誠實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贏得他人信賴的重要所在。在與人交往中,恪守這一原則將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支柱,可以說信譽與名聲既是搖錢樹,又是獲得財富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