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7章 收獲與付出成正比(1 / 1)

我們在物理課上都學過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理論,這個理論指出,當你向一個物體施加多大力時,這個物體將反作用給你一個完全相等的力,這一原則同樣可以從物理學上應用到人際交往中。事實就是這樣,當你對別人的尊重多一分時,別人對你的尊重也在增長。

以下由兩個著名談判專家所講述的小故事也許可以說明這個原理。

我和一位同事去曼哈頓出差,由於在那天早上的第一個約會前有一點時間,我們可以從容地吃頓早飯。點完菜之後,我的同事出去買份報紙。過了5分鍾,他空手回來了。他搖搖腦袋,含糊不清地小聲罵街。

“怎麼啦?”我問。

他答道:“我走到對麵那個報亭,拿了一份報紙,遞給那家夥一張10美元的票子。他不是找錢,而是從我腋下抽走了報紙。我正在納悶,他開始教訓我了,說他的生意絕不是在這個高峰時間給人換零錢的。”

我們一邊吃飯,一邊討論這一插曲,我的同事認為這裏的人傲慢無理,都是“品質惡劣的家夥”。他以後再不讓任何人給找10美元的票子了。飯後,我決定去試一試,讓我的同事在飯店門口看著我,我橫過馬路去。

當報亭主人轉向我時,我和順地說:“先生,對不起,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幫個忙。我是個外地人,需要一份《紐約時報》。可是我隻有一張10美元的票子,我該怎麼辦?”他毫不猶豫地把一份報紙遞給我道:“嗨,拿去吧,找開錢再來!”

我興高采烈拿了“勝利品”凱旋而歸。我的同伴搖搖腦袋,隨後他把這件事稱為“街上的奇跡”。

我順口說道:“我們這次出差又多得一分收獲,一切在於方法。”

事實正是這樣,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心眼”和策略,這樣你會和陌生人之間保持一種融洽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就能建立起公平和信任,並能互相交換實情、態度、感情和需要。有了這種自由的相互影響和共同分擔後,就可以找到創造性的解決辦法,從而使雙方都成為勝利者。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已故的休斯製作了一部電影《被剝奪權利者》。電影主演是珍·拉塞爾,一位漂亮的淺黑色女郎,半露的高聳乳峰給人留下很深印象。這個電影可能已經被人忘記了,但是電影的廣告牌也許還記得:拉塞爾仰臥在空中的一堆幹草上。

那時候休斯迷上了拉塞爾,以致跟她簽訂了一個一年一百萬美元的雇用合同。

12個月之後,她合理合法地說:“我想要我合同上規定的錢。”

休斯聲明他現在沒有現金,但有許多不動產。女明星的立場是她不聽這些辯辭,她隻要她的錢。休斯繼續向她說明他現在現金周轉不靈,要她等一等。而拉塞爾一直指出合同的法律性,上麵清楚地說明年底付款。

雙方的爭執看來是沒法和解的,他們以競爭性的敵對麵目出現,於是都通過自己的律師在交涉,原先的親密關係變成了勝敗的鬥爭關係。外界謠傳說,隻有通過法律程序來解決了(請注意,這位休斯就是後來的環球航空公司為產權爭議花過120萬美元訴訟費的人)。如將這一衝突訴諸法律的話,誰將獲勝,也許律師是唯一的勝利者。

這一衝突後來是怎樣解決的?事實上,拉塞爾很聰明地對休斯說:“啊,你我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奮鬥目標,讓我們看看我們能不能在互相信任的氣氛下分享信息、感覺和需要呢?”他們正是這樣做了,於是以合作者出現,結果使他們之間的糾紛得到了創造性地解決,滿足了雙方的需要。

最後把原來的合同改為每年付5萬,分20年付清,合同上的金額不變,但時間變了。結果休斯解決了資金周轉困難,並獲得本金的利息;另一方麵,拉塞爾的所得稅逐年分期交納,並且會有所降低,有了20年的年金收入,她就不必為每日的財務問題操心了。

兩個人的相互尊重使雙方既保住了麵子,又取得了勝利。要記住,當你跟休斯這樣的怪人打交道時,即使你對,你也勝不了。就個人的不同需要而論,拉塞爾和休斯都是勝利者。他們都明白打官司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損失更多,兩個人也都是聰明的,采取了和平的方式才使雙方都取得了勝利。

在物理上,力與力的關係中有一種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若用到人際關係中,就是你給別人付出多少,你也就能收獲多少,為他人著想也就是為自己著想,收獲與付出是成正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