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喜悅在生命轉彎的地方。”如果人們太習慣於某個想法,或某個非黑即白的絕對判斷,生活中就少了豐富的可能性,就難以享受人生旅途上諸多美妙的驚喜。生活的樂趣是可以主動創造的,好比在筆直前行的途中轉個彎、探訪不同的小徑,或許會因此發現一片美麗、開闊的風景,獲得意外的精彩和美好。所以,為了更加精彩的人生,我們應該學會變通,學會隨機應變。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曾經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把一些蜜蜂和蒼蠅同時放進一隻平放的玻璃瓶裏,使瓶底對著光亮處,瓶口對著暗處。結果,那些蜜蜂拚命地朝著光亮處掙紮,最終因力氣衰竭而死,而亂竄的蒼蠅竟都溜出細口瓶頸成功逃生。隻懂得執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而那些無意之中選擇亂竄的蒼蠅卻生存了下來。可見,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有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朝著既定方向的執著努力,而是要在隨機應變中尋找求生的路。成功的方法往往不是對規則的遵循,而是對規則的突破。我們不能否認執著對人生的推動作用,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一個經常變化的世界裏,靈活機動的行動比有序的衰亡要好很多。
一個人隻有能真正學會變通,才能在變化無窮的紛亂世界中,始終以不變應萬變,從而取得最後的成功。為人處世是這樣,與人交際自然也是如此。懂得變通,學會隨機應變,從為人處世的角度來看,是做人的智慧;從人際交往的角度來講,則是交際策略——是一種可以讓我們從容操縱人際關係的心理策略。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在處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的過程中,隻有懂得“變”的法則,才能真正把握機會,從而逢凶化吉,轉難為易;相反若不知道“應變”,則往往會碰得鼻青臉腫,頭破血流。所以,在保持高尚人格的前提下,學會隨機應變,學會變通,將會使我們在社會生活、工作中受益無窮。
小李和小趙同時去一家公司應聘銷售助理一職。在這之前,她們都做到了“胸有成竹”。可是在麵試過程中,小李因為缺少起碼的應變能力,使自己痛失了一次機會。
小李先被叫到經理室麵試。小李一進到經理室,心裏就盤算著如何回答經理的提問。可是,這個經理並沒有像小李想象的那樣急於提問,而是麵帶微笑地看著她。小李不知道這位經理“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顯得不知所措,不免緊張起來,也不敢正視這位經理。最後,這位經理打破了僵局,按照慣例向小李提出了幾個簡單的問題,便叫她回去等候通知。
接著,輪到小趙麵試,經理同樣麵帶微笑不主動提問。小趙是一個善於察言觀色的人,她這樣揣摩經理的意思:他之所以不講話,肯定是在等我先開口呢,這是在考驗我呢,我必須先開口。想到這裏,小趙便主動出擊了,她首先介紹了自己的基本情況,然後逐漸把重點轉移到介紹自己精通的專業知識上。在交談中,這位經理不斷地穿插一些銷售方麵的問題……麵試的氣氛一下子變得輕鬆自然起來。
最後,這位經理給小趙的評語是:談吐清楚、頭腦靈活、反應敏捷、善於應變,還在後麵打了個“ ”號。
就這樣,小趙順利過關了。
智者知道“變則通,通則久”的處世哲理和交際哲學,而愚者卻往往畫地為牢,墨守成規,束縛住了自己的手腳。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在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的時候,都能像例子中的小趙一樣善於琢磨對方的心理,懂得變通的重要性,然後隨機應變地采取相應的措施,那麼我們做人處世將會順利得多。
其實,隨機應變中的“機”和“變”是多種多樣、千姿百態的,無規律可循。“機”可以是天時、地利、人和……“變”是隨“機”而變的,可以是順水推舟、草船借箭、迎難而上,尋找最佳時機……其“變”運用之妙全在於心。隨機應變無不是才智、膽略的快速反應和臨場發揮。
隨機應變是一門藝術,雖然奧妙無窮,但也並不像九霄雲煙,令人不可企及,它來自於一個人的知識積累,人情世故的練達,超凡脫俗的洞察判斷能力,是經過長期的生活和工作錘煉而凝成的。
隨機應變和靈活變通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讓人受益終生。任何事情,要是都能用積極的心態、多換幾個角度思考,肯定都會有通融的辦法的。學會多角度靈活地看待、處理問題,生活會因此而大放光彩的。
總而言之,有些時候,變換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懂得變通的人才能夠成功。其實,生命中太多的障礙,皆是由於過度固執與愚昧無知所造成。
勇往直前是一種勇氣,急流勇退也是一種勇氣。我們必須順勢而為,學會隨機應變,善於變通。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把隨機應變當成我們為人處世的一種心理策略,並在具體的生活現實之中隨時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