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7章 求人辦事“請客吃飯”不能少(1 / 2)

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中,必然免不了請客吃飯。人們借著形形色色的名目,大大小小的圈子,或同學一群,或同事一桌,或至交三二人,共同歡聚暢談,品嚐佳肴美味,以消除陌生感,加強感情,加深了解,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人類社會對此樂之不疲,古代與現代,外國與中國皆為如此,這真是人類獨有的好方法、好主意。因此名目繁多的大宴小酌統統出籠了,把這個社會點綴得五顏六色,讓人們愈來愈沉醉其中。

不過,無論是大宴小酌,在事前都應當做周詳的考慮,這樣才能不至於疏失,造成反作用或效果不佳。

第一,注意請客的對象。

確定邀請對象是邀請者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而邀請對象的選擇,必須根據求人的目的而定。求人辦事,邀請的對象自然是能給你帶來幫助的人,但有時也需要一些其他朋友作陪,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應當精心安排。選擇邀請對象,要根據求人的性質、需要,以及宴會規模的大小等,遵循先主要後次要,先親近後疏遠的原則,來劃定邀請範圍,依次確定邀請名單。此外,還要適當考慮邀請對象的學識、年齡、地位、性格的差異和他們相互間的關係等,以防邀非其人,破壞邀請對象間的和諧關係,給你的求人交際帶來不便和麻煩。

第二,注意邀請的方式。

采取何種方式邀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交際的性質、對象而定。學者、專家、領導等,大多工作忙、時間緊,對他們最好提前相約,以便他們做好工作調整、時間安排;閑暇時間多、工作容易調度的早點約定,自然更好,即使臨時邀請,一般也能隨請隨到;對某團體的要人,公開邀請,甚至借助傳播媒介,就既能體現公正無私、光明磊落,又利於引起關注,促進宣傳,擴大影響;而朋友密談則悄悄地進行更利於避開旁人的視線,保證交往活動的隱蔽性;比較重要的工作聯係、業務關係、公關事務等就必須采用相應的公文格式,如發書信、寄請柬等,或者按照一定的規格派專人傳達、親自登門,以示重視、鄭重和尊重。邀請前一定要明確宴會的時間、地點、活動內容、邀請對象等,以便心中有數。還需將上述事項向邀請對象傳達明白,以利其接受邀請,擔負相應的角色,準時赴約。

第三,注意請客的“可行性”。

也就是說,請客吃飯要量力而行,既不強人所難,也不為所不能為。同時,要盡可能地為邀請對象著想,為其提供來往、交通等方麵的便利。這樣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利人利己。最後,還要真誠相約,不虛情假意,不違約、不失信。有人曾邀請幾位朋友到他家去做客,朋友信以為真,誰知他卻是虛意敷衍,讓朋友吃了閉門羹。他這種失禮行為,使朋友非常氣憤,事隔多年,提及此事,朋友仍然耿耿於懷。這麼邀請耍弄了別人,失去了朋友,豈不害人害己!

第四,請客吃飯的基本程序與禮儀。

請親朋好友吃飯,應當控製在相當的條件下,即指從計劃開始到結束,都應當在意料之中,切忌力不從心的宴請,諸如宴請未開始自己便先累倒了,或菜式太多太複雜,結果使客人怪不好意思,有的人不顧自己鬥室麵積的實際,邀請的客人太多,弄得大家無立錐之地,搞得屋子裏亂哄哄,使客人心情煩悶、無精打采。宴請時要知道客人的口味愛好,邀請的陪客也應當有相同的談話話題,至少也必須對主賓沒有意見或矛盾。在使用燈光方麵,應當使燈光柔和,不能太亮,使人感到刺目。客人來了之後,應當負責介紹來賓的姓名、身份、工作,不要隨意誇張,不要肆意渲染,必須簡要,兩三句便可以。當來賓坐下之後,切莫獨自和某一個人開展忘我的長談,必須注意處理好與眾人的關係,不要對這個冷,對那個熱。對於那些遭到冷落或接不上嘴的沉默之人,應去為其解圍,使大家在熱烈、融洽、友好氣氛之中得到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