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感情投資是情與情的交流,心與心的碰撞,是人人都需要,人人都必做的。
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傳統社會就是一個人情社會。每個人,從小都必須懂得人情世故,這事實上就是感情投資,如果不懂,便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至於朋友間的感情投資,一定要有選擇性。
誌趣相同的朋友,感情投資一定多。德國大詩人歌德和席勒之間的友誼備受世人羨慕。盡管他們的人生經曆和為人性格大不相同,但是感情間的彼此共鳴把他們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裏,他們一起寫詩,共同完成了傳世之作。
偉大的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更是被譽為“最偉大的友誼”,而共同的革命事業就是他們友誼的紐帶。他們感情的投資是為了崇高的理想,這無疑是最高境界。
現實中,不少朋友之間的感情投資卻不是基於什麼共同誌向,而是為“辦事”為求朋友幫忙才進行,為求朋友幫忙才打電話、發短信,為求朋友幫忙才去與朋友聊天、吃飯,為求朋友幫忙才拜訪朋友,讓朋友感到“你是要用我才找我”。有的人,平時對朋友不理不睬,連打電話問候都不願意,更不會進行什麼感情投資了。這樣的人,在“辦事”時去找朋友,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對朋友進行感情投資在商場中的作用最是明顯,正因為商場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世界,所以商人最需要的恰恰不是金錢,而是極為稀缺的感情投資,它不僅能讓商者贏得財富,更重要的是它能幫商者贏得朋友!
“船王”包玉剛是從航運起家的。他剛開始從事航運的時候,非常重視感情投資。1955年,他低價收購了一艘英國舊貨船,改名“金安號”,租給日本一家船舶公司獲取租金。不久,由於航運業的迅猛發展,租金的行情也看漲。這時,很多船主見有利可圖,便紛紛抬高租金,變“長租”為“短租”,趁勢“宰客”,唯包玉剛反其道而行之,他不僅依舊按相對低廉的價格收取租金,還與客戶簽訂了長期合同。在包玉剛看來,客戶既是合作夥伴,更是朋友,絕不能貪利忘義,置朋友於困苦之中。
包玉剛對客戶的感情投資,換來了客戶的信賴,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一年以後,航運業陷入低迷,租金行情大跌,原來“宰客”的船主紛紛破產,唯包玉剛在坐收厚利,還贏得了誠信的好名聲,他的“客戶”也越來越多。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裏,他靠一艘“金安號”賺回了7條船。這時,財力雄厚的日商也為包玉剛的誠信所動,主動要求包租他的船。包玉剛的感情投入竟奇跡般地產生了連鎖反應。
與日商合作,包玉剛更注重感情投資。深受中國儒家“重義輕利”傳統思想熏陶的日商,在經商中,很看重這個“義”字。包玉剛的感情投資同樣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除租船給日商外,包玉剛還看好日本的造船技術和人力,在決定造船時同樣遇到了航運業的再次低迷,不少訂戶開始退單,造船廠麵臨倒閉,唯包玉剛在照樣信守合同的同時,還增訂了6艘船,令日商感激涕零,稱他為“最高貴的主顧”。與上次相同,當航運業再次複蘇,原來退單的訂戶,這次紛紛被造船廠推單了,而包玉剛訂的船非但沒有減少,並且還在增加。
包玉剛可稱為感情投資的高手,他從來不把客戶當做必須戰勝的敵手,而是看成可以共同攜手的朋友,這也就難怪他能在短時間內暴富了。
包玉剛的感情投資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這種投資使他在日後得到了他的顧客,得到朋友和貴人的相助,可見對朋友的感情投資在商戰中是很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
若想獲得回報,就必須進行投資。對朋友投資可以是金錢上的,也可以是感情上的,金錢投資一般來說還有個數目,但感情投資卻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而且感情投資還可能是投入最少收益最大的,這種長線投資的巨大價值隻有在特定的時候才會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