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真沒那精力以及心情去一類書寫幾本,絮絮叨叨的不斷說。

不知道普通的一本書多少字……

寫多少能出書,又想結束的時候再說吧,不然,就一直這樣羅嗦……找話說!

別人都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在麵對麵談話一樣,我決定就向這點奮鬥!

那時候,我厭倦了每天如行屍走肉一樣的學校生活,在高中我也就是在混時間,每天早起,早自習就在學校補一覺,吃完早飯就開始玩手機啊、聊天啊、看小說啊什麼的,反正就是不聽講,不學習就是了,我們班,約莫著能有一半聽講學習的學生都是高估了,年級十個班,除了文、理科奧賽班,包括體育班、藝術班都是這種情況。

說起來,我初中還在所謂的被貫以、挑選出來的奧賽班裏“混”過兩年,沒錯,兩年,雖然初中三年,但不要排除,還有被“踢”出來的可能,很不幸,也可以說意料之中、或者“自做孽、不可活”

對於初中三年,我隻能說,感慨諸多……

從沒有長時間離開過我們村子那個幼兒園、小學一體的“一畝三分地”的我,被選進鎮上的奧賽班。在這裏,我很不習慣,也很有壓力,聽說這裏麵的都是“精英”。後來,從回憶小學的經曆中總結出,我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

小學,五、六年級就開始有了兩個班,我的成績在這個年級中,屬於上下吧,也可以說中上。

六年級分班的時候,我是六(2)班,平時每年得獎的那幾個,有大半都在我這個班以外的(1)班,那時的我,心裏默算著,默數著有誰誰誰,哪幾個成績比我好點、差不多的,看了一遍後發現,沒幾個,我想,每個班每學期得獎的人都是固定的,剛好我這個班,我感覺能得獎的人低於那個固定名額,直白點說,我覺得我能得獎!這個班我有很大機會得獎,至於真實是不是像我當時想的這樣得出的“心理暗示”,不用思考,至少,在那一年,無論是期中、還是期末,亦或者下學期還是上學期,我每次都拿獎,領著故意不放進書包裏,還謊稱偌大的書包放不下的獎狀以炫耀之姿回到家顯擺,接受表揚……

我現在還記得,當時我母親對我說的一句話“你注意你現在驕傲了嚀”

而我滿不在乎的說“哪有、哪有、沒有”

我記得小學的書上說過,“驕兵必敗”、“勝不驕、敗不餒”……

後來我總算是體會到了“敗餒”的滋味了,可以說,完全改變了原來的軌跡。

初一奧賽班的我,麵臨第一次刷人分班考試,那次,我考的不好,但也不算什麼差。

我滿以為、也滿是擔心的懷疑我會被“分”出去,那樣多醜啊,回去怎麼和自豪的家裏交待……

那時候我真的惶恐、不安、擔憂。

和我小學同學又是一個村一個隊的郎實在忍受不了唉聲歎氣的我安慰我道,也許不算安慰,隻是緩解下他的耳朵,騙我說“你不會被“分”出去的,你開學的時候我看到你媽塞給班主任幾百塊錢,而且還有很多比我考的差的人”

我看我媽這種對別人不太大方的人不像那種會塞錢的人啊。

在半信半疑的渾噩中,一個星期後開始了“分人出局”

沒有我,懸下的心在快要瘋掉的節奏中放了下來。

壓力迎麵鋪天蓋地的席卷而來,我沒有敗的敗了,從來沒有過的氣餒……

兩年,我不知道我是怎樣熬過來的,家裏的壓力、學校的壓力壓的我,快要喘不過氣……

我甚至乞求我的父母不要管我,我會努力的,不要管我。

也許是太過可憐,在今後,他們也多多少少不太過問。

這兩年,我努力想聽課堂上的老師講,可是總是提醒著提醒著自己就腦海空白的走神去了,單純的走神,什麼都沒想……“也許是命運的安排”……此刻的我都覺得這是多麼可笑的“事實”

既然無效,我索性不再刻意強求自己聽講了,自己看著書,做著題,倒也勉強跟的上課程。

隻是後來,初二下學期,我從原先的住讀變為了走讀,隻是因為我覺得,洗衣服實在是太麻煩了,就是現在,我也不喜歡洗衣服、燒火做飯什麼的……我強烈的覺得這應該是女人做的……

我要說的是,那時候走讀,我每天放了學都會在外麵租書回去看到很晚很晚……我喜歡看書,可以說入迷。

我漸漸的,居然可以在上課的時候坐著低下頭睡覺了,我真為我那時候的脖子感到悲哀……

跑了這麼遠的題,是不是還在牽掛上麵我蠱惑的高中同學?

唉,別為那感到那種牽掛,就這樣,我感覺就很好……

知道嗎?我從來沒有寫得這麼流暢過,大部分都按照本心來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