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伊·辛普森是一個因登山而致殘的登山愛好者,他並不是一個文學愛好者,但是,為了洗清朋友西蒙·耶茨因為自己而蒙受的難以辯解的冤屈,他決定要為朋友寫一本書。
18年前,25歲的辛普森和21歲的耶茨相遇於英國北部城市設菲爾德登山俱樂部。由於對登山的至愛,兩人很快就成了要好的朋友和配合默契的搭檔。兩人經常一起登山,世界上的很多高峰、險峰都留下了他們共同攀登的足跡。
1985年5月,辛普森、耶茨和俱樂部的另外兩個人。組成了一個四人團,決定去攀登秘魯安第斯山脈一座海拔4500英尺的山峰。在此之前,一些登山者也曾試圖征服這座山峰,但最後都因為天氣惡劣、山路過於險峻而退縮了。他們4人來到了峰下,在做最後的準備的時候,另外兩人失去了登峰的勇氣,辛普森和耶茨則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上山。雖然天氣比他們預計的還要惡劣,但他們依然借助石縫打下一顆顆岩釘,在峭壁絕岩上一步步地前進,他們時常被風刮得像蕩秋千般地在絕壁上飄著。最後,他們勝利了,終於到達了山頂。站在山頂上,他們笑得像一對天真的孩子。
他們在山頂作了短暫的停留,又小心翼翼地開始下山。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途中,辛普森突然一腳踏空,身子失去了平衡,“噌”地一聲就從陡坡上滑了下去。下落的過程中,他的左腿膝蓋骨被一塊凸起的岩石撞得粉碎。關鍵時刻耶茨一手抓住了岩釘上的繩子;一手抓住辛普森係在腰間的繩子,迅速地控製住了辛普森的下落。
耶茨牢牢地抓著一頭係在辛普森腰間一頭連著自己的繩子,一步一步地下移。他們終於看到了希望:快到山腳了。此時,兩個人又渴又餓,體力差不多都已耗盡。就在這時,耶茨突然感到係著辛普森的繩子劇烈地搖動起來。開始,耶茨想控製住繩子,可馬上他就明白自己已經控製不了了。辛普森的下麵是一道很深的山的裂縫,他直向裂縫滑下去,耶茨也被拉著滑下去,根本穩定不住腳步。這樣下去,兩個人都必死無疑。在決定生死的一瞬間,他迅速抽出小刀割斷了牽著辛普森的繩子,辛普森掉了下去……
下山後,耶茨懷著悲痛和悔恨的心情,馬上就到辛普森掉下去的那個裂縫處去找。然而,他在茫茫的大山中轉了3天,也沒能找到辛普森的身影。就在他放棄尋找準備打包離開的時候,突然聽見在他們臨時搭建的帳篷上方有叫聲,他馬上衝了出去,他看見了昏迷過去的辛普森。原來辛普森掉下裂縫時,被山崖上突出的山岩擋了幾次,延緩了下降的速度,幸運的是他又落到了一堆很厚的積雪上,雖傷得不輕,但卻躲過了一劫。清醒後,他忍著劇烈的疼痛朝前爬了幾英裏,直到耶茨聽到他的呼救聲。
辛普森雖然僥幸撿回了一條命,但這次事故卻給他帶來了嚴重的後遺症。兩年之內,他在醫院裏做了5次手術,夜夜都被關節的疼痛折磨得睡不著覺。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心跳過速、呼吸急促、身體顫抖。這還不是最大的痛苦,最讓他悲傷的是他這輩子再也不能登山了。
如果說辛普森的痛苦都是來自軀體,那麼,加在耶茨身上的卻是無法忍受的心靈的折磨。回到設菲爾德登山俱樂部後,沒有人理他,人們都對他冷嘲熱諷,說他是置朋友的生死於不顧的小人,沒人叫他西蒙·耶茨,當麵背後都稱他是“割斷繩子的人”。耶茨怎能忍受這樣的恥辱妮?他想解釋,然而,沒有人願意聽。他在日記中曾寫道:“人們總是帶著鄙視的眼光看我,在他們的眼中,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人。我受不了,受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