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2章 好朋友(2 / 2)

在這樣的情緒下,耶茨帶著極度痛苦的心靈,放棄了他酷愛的登山,搬到一個小村莊,過起了隱居的生活。他不敢見熟人,他害怕那種讓他心靈顫抖的目光。

辛普森出院以後,到設菲爾德登山俱樂部來找耶茨,才知道發生的一切。他試圖告訴人們:“在當時的情況之下,耶茨的選擇可以說是最明智之舉,我滑向深深的裂縫時,他為什麼要做不必要的犧牲呢?”然而,沒有人聽他的解釋。

辛普森來到耶茨的隱居地,對他說:“我已經沒有登山的條件了,但我還是熱愛著這項運動。我不希望一個和我同樣熱愛登山,而且有攀登高峰勇氣的人因為我的緣故而放棄登山。”耶茨流著淚緊握著辛普森的手說:“對於你的理解和寬容的胸懷,我深深地感動,並向你說一聲謝謝!可是,人們願意理解我在當時的情況下所做的選擇嗎?”

辛普森作了短暫的思考之後堅定地說:“我相信,不需要多長時間,人們就會對你作出新的認識!肯定會的。”

說這話的時候,他突然想到要為耶茨寫一本書,敘述他們倆的登山全過程,讓人們置身空曠的險山之中,設身處地來感受一下他們當時所處的境況,人們一定會理解耶茨的行為的。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辛普森立即聯係了倫敦一家著名的出版公司的一個編輯,這個編輯非常支持他的做法。辛普森一鼓作氣,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感受空曠》的初稿。1988年該書正式出版後,立即成為暢銷書。

在書的首頁上,辛普森特意寫上了這樣的一段話:“希望讀者在看《感受空曠》時,不要斷章取義,隻把注意力集中在耶茨割斷繩子的那一段上。我寫這一段,是想把事件完整地呈現出來,我希望讀者能從全麵的角度去理解當時的狀況和行為。”

這本書引起了轟動,許多人都給耶茨寫信,表示對他當年割斷繩子一事的理解;曾經羞辱過他的登山者,也紛紛來信向他道歉。讀著辛普森的《感受空曠》和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來信,耶茨又一次流下了熱淚。

朋友的良苦用心,怎不讓他感動至深?不久,設菲爾德俱樂部又把耶茨請了回來。從此以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熱愛的登山運動中。他經常舉辦有關登山運動的講座,開創了一個登山運動公司,帶領眾多登山愛好者攀登喜馬拉雅山或南美的一些山脈。在他的培養下,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登山運動員誕生了。

他說:“我現在登山不僅是滿足自己的征服欲望,也是在完成辛普森的心願。雖然他不能再登山了,但是我要幫他完成他應該攀登的那一部分。”

《感受空曠》推出後,辛普森獲得登山紀實性文學的最高獎項——“塔斯科獎”,後又獲得了“英國非小說類文學獎”。辛普森重新找到了自己未來生活的方向,決定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之中。

一本為朋友寫的書,就這樣重塑了兩個人的生命和未來。辛普森和耶茨一直保持著很好的關係,他們每年都會見上幾次麵,聊聊彼此的生活近況和取得的成績。有一次他們道別的時候,耶茨說:“我們又要分開了!”辛普森笑著說:“不,我們的心會永遠跳在一起的。不要忘了,當你登山的時候,我正通過你的眼睛望著遠處的山峰!”

“真情感悟”

真正的朋友不會記恨朋友的過錯,懂得用理解和寬容去化解彼此的矛盾,體現的是另一種友誼,真正融為一體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