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還約定第二天清晨進行馬術比試,誰的馬術最好誰就是未來的國王。比試的結果,大流士獲勝了。據說大流士在比賽中使用了小手段,興奮撕鳴的公馬使大流士一馬當先,當仁不讓取得了王位。為此,大流士還樹立了一塊石碑,石碑刻著:“敘斯塔斯帕之子大流士,由於他的馬和他的馬夫歐伊巴雷的功績,贏得了波斯帝國。”
由於時間太過久遠,人們早已無從找到那塊石碑,不知是時間的流沙磨掉了石碑上的字跡,還是人們憑空杜撰出了那樣一塊刻有字的石碑,也許正由於這個謎,人們才對大流士的豐功偉績更有興趣,使人們知道他是曆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的國王。在世界五大文明發源地中,他已征服了其中三個,逼近了第四個。晚年變得固執昏庸的他,在公元前490年的馬拉鬆戰役中,被希臘人打得大敗。不幸的是,10年後,大流士的兒子薛西斯又一次被希臘人打得落花流水,從那以後他開創的波斯帝國逐漸走向衰落。
傳說終歸是傳說,大流士取得波斯王位的謎團一直未能揭開。
亞曆山大死亡之謎
亞曆山大與漢尼拔、愷撒、拿破侖被西方人認為是四大軍事偉人。他20歲即位,一年以後出發遠征波斯帝國,33歲征服了波斯、埃及和印度北部以後,在回軍途中病逝。
亞曆山大大帝一生縱橫無敵,他曾率領馬其頓希臘聯軍發起對波斯帝國的遠征,用近10年的時間征服了東方廣大地區,從而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
生於馬其頓都城伯拉的亞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出身於新興的王族家庭,他的父親是腓力二世。他小時候曾拜著名哲學家亞裏士多德為師,受到良好的希臘文化教育;他16歲就隨父出征,又學得不少軍事知識。公元前336年即位,先後平定宮廷內亂,製伏北方諸侯反叛,並擊畋了希臘各邦的反馬其頓運動。
公元前334年春,亞曆山大帶領著他的馬其頓希臘聯軍,穿過赫斯灣海峽遠征波斯。公元前333年,在小亞細亞伊蘇城附近把大流士三世率領的波斯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並俘獲了大流士三世的母親和妻子。公元前327年夏,利用印度諸國之間的矛盾,亞曆山大占領印度西北的許多地區。但是由於當地人民的頑強抵抗以及戰士的厭戰情緒,再加上當地氣溫高,瘟疫流行,亞曆山大被迫撤軍。公元前324年,亞曆山大軍隊分別從海陸兩路回到了巴比倫。
亞曆山大一生在征戰中度過,打過大小戰役無數,最重要的是四大會戰。其中一戰是橫渡赫勒斯龐以後不久的格拉尼卡斯戰役,波斯邊疆省份的3位總督,包括波斯皇帝大流士的駙馬,2萬波斯騎兵、2萬希臘雇傭兵共聯兵4萬被亞曆山大一戰擊敗。此戰中亞曆山大親率近衛騎兵衝鋒,手刃2位波斯總督,自己的頭盔和帽纓也被其中一位波斯總督的戰斧劈掉。另外一位波斯總督在亞曆山大身後偷襲時被亞曆山大的部將殺死。
然而,這位縱橫天下的大帝於公元前322年夏正準備著一次新的遠征時卻在巴比倫突然暴病猝死,至於他到底死於何病,則一直是個謎。
一種看法是他死於惡性疾病。蘇聯學者塞爾格葉夫曾在《古希臘》中提及此事。在《亞曆山大新傳》這本書中,美國學者高勒將軍認為“亞曆山大由於長期在沼澤地區作戰而染上惡性疾病,在公元前323年6月13日晚上發作,從此離開人世”。他來不及留下遺囑,更沒時間指定由誰來繼位,持同樣看法的還有我國史學家吳子謹教授。
另一種看法是英國著名史學家赫·喬·韋爾斯提出的:“在巴比倫,亞曆山大有一回酩酊大醉以後,突然發燒,從此一病不起,不久就死去了。”
《大英百科全書》也有這樣的看法:“在一次超長的酒宴之後,他突然一病不起,10天之後,即公元前323年6月13日去世了。”
還一種說法是亞曆山大為毒藥所害。古希臘史學家阿瑞安的《亞曆山大遠征記》中說部將安提帕特魯送給亞曆山大一服藥,正是這服藥讓亞曆山大命喪黃泉。還說藥是盛在一個騾蹄殼裏,由安提帕特魯的兒子卡山德送到亞曆山大那裏去,這服藥是亞裏士多德替安提帕特魯配的。卡山德的弟弟埃歐拉斯裏是亞曆山大的侍從,由於亞曆山大曾冤枉過他,他一直懷恨在心。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正處於人生及事業巔峰的亞曆山大大帝一病不起,至今仍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隻有讓後人麵對著他所建立的不朽功勳大發感慨。
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之謎
葉卡捷琳娜,德國人,14歲隨母親來到俄國,在一場政治婚姻中嫁給了俄國女皇的侄子彼得,並板依俄國東正教,成為俄國王位的繼承人。
1762年,葉卡捷琳娜發動宮廷政變後成為俄國女沙皇。在俄國曆史上,葉卡捷琳娜女皇與彼得大帝齊名,她建立了人類曆史上空前絕後的龐大帝國,自誣為“開明君主”,伏爾泰說她是歐洲上空最耀眼的明星。
她在位34年,俄羅斯國家的土地麵積擴大了67萬平方千米。她不僅是個成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而且對需要幫助的文人學者也常施以援手,如女皇曾資助了狄德羅幾十萬盧布買下了他所有的藏書。
登上沙皇寶座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對內政策方麵,力圖加強貴族官僚的國家機構,擴大貴族特權,維護和發展農奴製度。1775年,頒布“全俄帝國各省管理體製敕令”,加強了貴族在各地的權力。在被征服的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強製的俄羅斯化政策。1785年頒布《禦賜貴族特權詔書》和《禦賜城市特權詔書》,使貴族成為社會上的特權階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經濟政治地位。在位期間,她將農奴製度強加給烏克蘭人;賜給貴族以大批土地和農奴;先後頒布地主有權放逐農民,農民必須服從地主的詔書,使農奴製度發展到頂點。
在對外政策方麵,為實現其奪取世界霸權的計劃,她對土耳其發動了兩次戰爭,打通了黑海口,侵吞克裏木半島在內的黑海北岸廣大地區。1788—1790年同瑞典進行了戰爭;夥同普魯士和奧地利,於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三次瓜分波蘭。侵占了立陶宛、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的大部分土地,置格魯吉亞國為保護國。望著日漸擴張的俄國地圖,葉卡捷琳娜曾豪情萬丈地說:“假如我能夠活到200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她使波蘭消失和土耳其迅速衰落的同時,使俄國更加強大,統治力量進一步逼近歐洲心髒地帶,並在即將到來的拿破侖戰爭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她讚助和支持俄國藝術的發展,反對愚昧和落後。她治國有方、功績顯赫,其才幹與名氣聞名海內外,成為俄國人心目中的一代英主。
由於葉卡捷琳娜的政績及一段段令人目不暇接的情史,她成為史學家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那麼,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怎樣登上皇帝的寶座呢?有人說是繼承,有人說是通過發動宮廷政變,那麼她又是怎樣發動宮廷政變的?她是如何死的?誰是她欽定的皇位接班人呢?
葉卡捷琳娜是彼得大公的妻子,她在為俄皇室完成傳宗接代任務後,在皇室中便無足輕重了,丈夫彼得大公喜新厭舊,另覓新歡,她隻是默默忍耐,等待時機。
也許是命中注定葉卡捷琳娜是位不同凡響的女人,不會心甘情願做一名忠實的妻子和殉難者。她一方麵靠追逐聲色犬馬的生活來滿足自己已被激起的肉欲;另一方麵,她又忍辱負重地等待著。伊麗莎白通過沒有流血的政變而登上皇位的先例,給了她巨大的熱忱和希望。
葉卡捷琳娜為了達到目的,開始野心勃勃地培植私黨。格裏戈利·奧爾洛夫列和她的4個兄弟阿列克謝、費多爾、伊凡和弗拉基米爾禁衛軍軍官等成了她忠心耿耿的黨羽,奧爾洛夫還是他的情夫。
她的丈夫彼得大公對葉卡捷琳娜的陰謀有所察覺,也在積極行動想把葉卡捷琳娜甩掉。
1762年,根據遺詔,彼得大公做了皇帝,即彼得三世。新登基的彼得三世好像是俄羅斯的克星,他把俄國推到災難的邊緣。他的登基也為他不安分的妻子葉卡捷琳娜帶來了滅頂之災:彼得決定把葉卡捷琳娜幽禁在舒呂塞爾堡要塞殺掉。
彼得三世逮捕了葉卡捷琳娜的黨徒帕塞克。葉卡捷琳娜怕後下手遭殃,在奧爾洛夫兄弟的支持下,乘彼得三世離開彼得堡去奧拉寧堡發動對丹麥的進攻之機,1762年6月28日發動了宮廷政變。
士兵們穿著俄羅斯的傳統軍服,簇擁在新女皇葉卡捷琳娜周圍並且衝上前吻她的手、她的腳和她的衣服的下擺。女皇置身於歡樂的喧囂中。所有的俄國人好像都很興奮,他們高呼著“葉卡捷琳娜!我們的母親葉卡捷琳娜”,宮廷顯貴、各國公使、神父爭先恐後地歡迎他們的新女皇。
在既成的事實麵前,軟弱無能的彼得二世被迫退位,接著又被軟禁起來,不久就被謀殺。葉卡捷琳娜的沼示說彼得死於劇烈絞痛。但彼得死時全身發黑,使向遺體告別而吻他嘴唇的人自己的嘴都腫了。也許這是因為葉卡捷琳娜對其十分怨恨吧!
1796年11月6日,女皇像往常一樣享用了濃咖啡之後獨自到換衣間去更衣。過了一段時間後,宮女打開大門,發現女皇中風倒在地上死去。她死前吩咐把一份詔書藏在首飾盒中,這份詔書很可能寫著她死後王位的歸屬(據說是亞曆山大),但這份遺沼被隨即趕來的保羅大公燒毀。後者成了俄國的新皇帝。
1801年,不得人心的保羅一世彼得洛維奇被刺殺,亞曆山大大公繼位,就是亞曆山大一世。女皇的最後一個預言也曲折地實現了!
尼古拉二世死亡之謎
尼古拉二世·亞曆山德羅維奇,俄羅斯帝國的末代沙皇,1868年5月18日出生於聖彼得堡,是亞曆山大三世與皇後瑪利亞的長子。
1894年他正式登基,同年11月26日在聖彼得堡娶黑森·達姆施塔特公國的愛麗絲·維多利亞·海倫·路易絲公主為妻。
尼古拉二世胸襟狹窄,頑固不化,又極端殘忍,被稱為“血腥的尼古拉”。1905年1月9日,他以“工人想摧毀冬宮、殺害沙皇”為借口,下令向彼得堡請願的工人群眾開槍,當場被子彈打死、馬刀砍死和軍馬踩死的有1000多人,受傷者在2000人以上,其中包括許多婦女和兒童。彼得堡街頭灑滿了工人們的鮮血。這就是著名的“流血的星期日”。這一事件為他帶來“血腥的尼古拉”的綽號,並導致俄國1905年革命的爆發。
1914年,尼古拉二世帶領俄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戰況不利、糧食困難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滿。1917年3月,首都聖彼得堡市民發動反饑餓遊行,引發二月革命。由於皇後寵信“惡僧”拉斯普京,引起年輕貴族和軍官團的不滿,沙皇失去了軍部、官僚和資本家的支持。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革命勝利後,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被新成立的彼得格勒蘇維埃和俄臨時政府下令幽閉在彼得格勒郊外的皇村宮中。之後,臨時政府將其全家搬到很遠的額爾齊斯河畔的托博爾斯克。隨後沙皇一家又被轉移到烏拉爾山脈東側的葉卡捷琳堡。他們於1918年4月26日出發,30日才到達葉卡捷琳堡,尼古拉二世的兒子阿列克塞因生病的緣故直到5月20日才去葉卡捷琳堡。
1918年5月,蘇維埃政權準備把捷克軍團遣返回去,途中捷克軍團與白衛分子勾結發動叛亂,伏爾加河流域以西西伯利亞的大片土地被占領。
葉卡捷琳堡也被圍攻,為防止在押的末代沙皇被劫走,產生不良後果,7月16日深夜,尼古拉二世被烏拉爾州肅反委員會委員雅·米·尤羅夫斯基率領的行刑人員處決了。同末代沙皇一起死亡的共11人,這11具屍體被尤羅夫斯基連夜弄到郊外的樹林中焚毀。
20世紀90年代,沙皇一家的遺體被找到,並經DNA檢測得到確認。隻有皇儲阿列克謝和一位公主(身份不詳)的遺體未被發現。1998年,根據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命令,沙皇一家的遺體被隆重安葬在聖彼得堡的彼得·保羅要塞教堂中。2000年,尼古拉二世全家被俄羅斯東正教會追封為殉教聖徒。
到底是誰下令槍殺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呢?這種未經法庭審判就槍殺沙皇全家的行為遭到許多人的非議,尤其是他的兒子和仆人也在被害之列,狹及無辜,讓人不得不產生疑問。
蘇聯的許多書籍,包括權威性極高的《大百科全書》都記載:白軍已攻圍了葉卡捷琳堡,危在旦夕,為使尼古拉二世不被劫走,隻有將他們就地正法,烏拉爾州的蘇維埃政權於是就下命令槍殺了沙皇及其全家。
有人對此表示質疑,烏拉爾州蘇維埃真有殺害俄國皇帝尼古拉二世的權力嗎?
瑞士人皮埃爾·日裏亞爾從1906年開始就擔任俄國宮廷的法語教師,從尼古拉二世被關押就一直陪伴沙皇左右,到皇子阿曆克塞離開托博爾斯克為止。在葉卡捷琳堡攻陷後,他非常關注沙皇的安危,主動參加白衛當局的調查工作。1921年,日裏亞爾在《尼古拉二世及其一家的悲慘命運》認為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斯維爾德洛夫親自下達槍殺沙皇一家的命令是烏拉爾地方蘇維埃作出的。由於日裏亞爾是內幕的參與者,因此他的說法非常有說服力。
但是,1991年3月,美國哈佛大學理查德·德派斯普教授在莫斯科舉行的一次國際學術討論會上宣稱,尼古拉二世的地位和身份非同尋常,事關重大,下令處決尼古拉二世的不是斯維爾德洛夫。這種觀點在西方國家極為流行。
尼古拉二世被處決是罪有應得,但到底是誰下令處決了尼古拉二世,還是曆史上的一個謎。
沙皇彼得三世死亡之謎
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是俄羅斯沙皇帝國一位短命皇帝,僅在位1年。彼得三世本來是德意誌人,幾乎不會說俄語,因為他的姨媽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女皇未婚而且無嗣,1744年他被挑選成為俄羅斯皇位繼承人。
彼得三世即位後,在對外政策上,出於對腓特烈大帝文治武功的崇拜,便停止了有利於俄國的七年戰爭,與普魯士王腓特烈訂立了攻守同盟,並命令攻占柏林的切爾尼謝夫將軍率領2萬俄軍效忠普魯士國王,在腓特烈的麾下對奧地利作戰。
對內,彼得三世則宣告廢除貴族的服役義務製度,停止對非國教徒的迫害,同時沒收修道院領地,強迫軍隊普魯士化。
彼得三世的倒行逆施,使妻子葉卡捷琳娜於1762年6月28日成功地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彼得三世要求與女皇平分政權,遭到葉卡捷琳娜的斷然拒絕。7月18日,葉卡捷琳娜在樞密院正式登基。被迫退位後的彼得三世最後要求女皇歸還他的情人、小提琴和一隻猴子,以便他能度過後半生。
彼得三世被自己的妻子廢黜後,在妻子登基的同一天——7月18日,在獄中突然死去。妻子葉卡捷琳娜對外宣稱丈夫彼得三世由於消化不良而死。
曆史上,世界各國的宮廷中常是陰險欺詐與不擇手段的爭鬥的場所,專製獨裁與宮廷政變經常一起發生,彼得三世正是這種獨裁政治的犧牲品。但彼得三世因何而死?聯係到7月18日是妻子發動宮廷政變後正式登基之日,也是丈夫彼得三世命喪黃泉之時,人們難免認為彼得三世死於妻子葉卡捷琳娜之手。事實真的如此嗎?
退位後的彼得三世從此一蹶不振,對她巳不構成任何威脅,葉卡捷琳娜難道對自己的結發之夫沒有一點惻隱之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