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海盜船長基德之謎(2 / 3)

各界紛紛指責特赦霍法背後有暗箱交易,隻是一直沒有證據。當尼克鬆陣營獲得巨額資金遭各方譴責後不久,霍法卻神秘地失蹤了。

有的說他隱身避世,有的說是被尼克鬆政府的特工“封口”殺了。30多年來,盛傳著多種霍法死亡版本。比如,他被人“埋”進了新澤西州巨人體育館的混凝土中;仇人將他碾碎,並把他拋進水塘中喂魚;他被人扔進強酸罐車中毀屍滅跡。他的失蹤被列為“美國十大謎團之一”。

美國黑手黨會長吉米·霍法到底哪裏去了?肯尼迪與他有何瓜葛呢?

隨著檔案的解密,美國聯邦調查局決定在密歇根州一處寓所展開大捜查,看看霍法是否確實被當年的美國特工秘密殺害了。為此,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特工們曾在密歇根州一處寓所展開大規模的挖掘行動,希望能找到1975年神秘失蹤的美國黑手黨會長吉米·霍法。

一名叫韋爾斯的獄中毒販曾向美國聯邦調查局提供了埋屍地點,韋爾斯提供的線索說,在霍法失蹤前,有人在馬場挖坑,而且馬場主人羅蘭後來對他說,坑裏埋葬的“就是霍法”。羅蘭曾經是霍法下屬。

隨後大隊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法醫專家、考古學家攜帶嗔探犬、地麵探測儀等趕往米爾福德,直奔一處名為“隱藏夢想”的養馬場。

美國聯邦調查局幾乎把馬場掀了個底朝天,之後,美國聯邦調查局開始拆除一處占地437平方米的馬廄,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探員們希望能挖出有用線索,結果連霍法的一根頭發也沒有找到。

“紐約失蹤王”之誠

紐約大法官約瑟夫·克雷特失蹤一案被美國媒體稱為紐約曆史上最神秘的失蹤案,其令人不可思議的程度超過任何好萊塢懸念大師的作品。這一重大懸案不僅沒有被時間湮滅,每隔一段時間,總會發生與這一案件有關的新聞。

早在富蘭克林·羅斯福任紐約州外長時,便對約瑟夫·克雷特深為喜愛。羅斯福出任總統後,41歲的約瑟夫·克雷特也成了紐約州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可是,克雷特並沒有在這個人人羨慕的位置上待多久,出任大法官4個月後,紐約媒體突然爆出驚天新聞:克雷特1930年8月6日在紐約市街頭搭上一輛出租車後就神秘失蹤了。19年之後,美國官方慎重宣布約瑟夫·克雷特巳經死亡。但是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裏,很多人宣稱在世界的不同地點看見過這位衣冠楚楚的大法官,他因此被冠以“紐約失蹤王”之名。

1930年8月6日,克雷特法官早早地起了床,隨後他首先跑到銀行,兌換了兩張總計超過5000美元的支票,另外又從自己的銀行賬戶上提取了2萬美元現金,這筆錢是他競選大法官之前募集捐款的剩餘款項。當時2.5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25萬美元,一次性取出這麼多錢,誰看了都會覺得意外。他取這些錢做什麼?沒人知道。

人們知道的是,他走出銀行後,接著去了辦公室。據他的同事介紹,在辦公室裏,他的表現也非常輕鬆,與平時沒什麼兩樣。離開辦公室前,一向喜歡整潔的克雷特將文件整理了一下。在出門時,他還不忘提醒他的助手:“約翰遜,走時別忘了關燈啊!”

就在那天晚上,這位身材高大、打扮整潔的中年法官高高興興地去見他的情人。他的情人是位廣告女郎,年輕貌美,是克雷特“生活的希望”。據事後他的這位情人證實,那頓晚飯是她與克雷特以及另外一位朋友一起吃的。三人吃得很愉快。晚餐結束後,克雷特叫了一輛出租車。隨後,他消失在夜色裏,也從情人麵前永遠地神秘消失了。克雷特就這樣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地失蹤了。

紐約州曆史上最興師動眾的大調查行動由此拉開帷幕。

一些人推測,其實他的情人還有一位是黑社會成員的男友弗蘭克·科斯特洛,克雷特不識時務,竟然碰黑社會的“奶酪”。於是,弗蘭克·科斯特洛“做掉”了克雷特,他死於三角戀仇殺。可是,推測歸推測,誰也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

更加蹊蹺的是,就在克雷特失蹤兩個月後,他的情人也神秘失蹤了。更加具有傳奇色彩的是,克雷特一案大有國際化的趨勢,因為對於他莫名其妙的失蹤,多年來一直謠傳不斷,有很多人聲稱他並沒有死,在其他國家的某個地方偶然碰到過他。比如,有人說在中國南海的某個小島上見到過克雷特,也有人說在更遙遠的地方見到過這位大法官。

克雷特失蹤案在紛紛擾擾中一直沒有什麼眉目,一直是個謎。紐約警察曾宣布,他們離發現法官約瑟夫·克雷特的屍體也許隻有一步之遙了。他們透露,據一封寫於50多年前的信顯示,屍體應該埋藏在科尼島一條木板路的下麵。75年前,人們正是在這裏最後一次看到克雷特離開時代廣場酒吧。調查人員稱,據說這封信是一位老婦人親筆寫的。2005年這位老婦人去世後,她的孫女芭芭拉·奧布倫在一個保險箱裏發現了這封神秘的信件,信封上寫著“我死後再打開”的字樣。作者在信中寫道,她的父親在臨終之時告訴她,克雷特的屍體埋藏在目前的紐約水族館的下麵,凶手是一位出租車司機,名叫弗蘭克·伯恩,而伯恩當年與紐約警方關係密切。

警方說,20世紀50年代修建那座水族館時並沒有發現遺骸,可是有人稱在那裏挖出了5具屍體。

直到現在,紐約大法官約瑟夫·克雷特一案一直未能揭開。

洛克比空難之謎

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103次班機從聯邦德國法蘭克福途經倫敦飛往紐約。7點03分,當客機飛抵蘇格蘭洛克比小鎮上空時,一個行李箱突然爆炸,機身被炸出個窟窿。飛機上全部人員共259人全部遇難。

飛機爆炸後的碎片落到了洛克比的民房、街道,引發民宅及瓦斯管起火,導致11名洛克比居民無辜喪生。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洛克比空難,共造成270人死亡。

事發後,聯邦調查局立即派人趕到失事現場,調查局化驗室的專家也趕蘭與當地警察一起進行捜索證據。根據專家的判斷,飛機是由於炸才墜毀的。一周後,他們得到了突破性的線索:炸彈並不是存放在貨艙裏,而是在乘客行李艙裏爆炸的。

破專家還在金屬托盤殘骸上發現了一塊小塑膠片,經過仔細觀察和模擬試驗,聯邦調查局得出了進一步的結論:炸藥就藏在一種便攜式的收錄機中。探員們又從一小片燒得幾近炭黑的脆紙片上隱約看到了英文和阿拉伯文書寫的說明書字樣,聯邦調查局馬上想起這可能與巴勒斯坦的解放軍有關。最後,聯邦調查局把目標鎖定了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陣線總指揮部的黎巴嫩成員塔爾布,他因恐怖活動曾在瑞典坐過牢。但在審查中塔爾布矢口否認他與洛克比事件有任何牽連。後來,聯邦調查局又在一堆衣服和用品之中發現了另一個重要的線索。根據這一線索,1991年11月美英兩國通過意大利駐利比亞大使館向利比亞遞交了對艾巴戴爾·麥格拉希和拉曼費馬的起訴書和通緝令。盡管利比亞政府拘留了兩名嫌疑犯,卻拒絕把他們引渡到美國交給聯邦調查局。

1992年,安理會通過“731號決議”,要求利比亞立即配合洛克比空難案的國際調查。利比亞同意將兩名涉嫌製造洛克比空難案的利比亞人交給法庭審判,但必須由阿拉伯國家聯盟親自處理。4月15日,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宣布,對利比亞實行製裁。聯合國安理會對利比亞實行了武器禁運,並禁止利比亞的航空旅行。之後的兩年,安理會還通過新的決議凍結利比亞資產,並禁止成員國向利比亞出口某些石油設備。由於國際製裁和限製,使利比亞造成235億美元的損失和數千人死亡。但利比亞方麵仍堅持必須在英美以外的第三國對兩名嫌疑人進行審判。

2000年5月3日,在距阿姆斯特丹約50千米的前美國軍事基地宰斯特軍營開庭審判這兩名嫌疑犯。由於該案事隔11年多,又涉及50多個國家、5000多名證人及20餘萬件證物,使審理工作一度十分混亂。

2001年1月31日對洛克比空難進行了最後的宣判。法庭判處被告艾巴戴爾·麥格拉希因策劃炸毀美國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犯有殺人罪,判處其終身監禁;另一名被告拉曼·費馬無罪釋放。

洛克比空難死難者家屬對判決結果極為不滿,責成律師團就該案向利比亞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利比亞政府賠償100億美元。他們認為法庭之所以作出這個判決,背後一定有著不同尋常的秘密交易。

2001年,英國記者約翰·愛生頓在他關於洛克比空難的調查報告《被隱瞞的洛克比醜聞》中認為這事件的凶手是中東的販毒集團,他們炸毀泛美航空103次班機的目的是為了掩蓋中情局與毒品販子之間的肮髒交易:默許販毒分子將毒品運至美國,以換取他們提供的秘密情報。一個叫做查爾斯·麥克基的美國人得知中央情報局與中東毒品販子的肮髒交易,乘坐泛美航空103次班機飛回華盛頓,打算向政府舉報。中東的販毒分子為了阻止這一次行為,遂炸毀飛機。證據是在墜毀現場發現的幾大捆美鈔和兩大包海洛因。另外還有一件印有黎巴嫩真主黨標誌的T恤衫,但是官方始終不承認有過這樣一件T恤衫。

洛克比空難的製造者究竟是黎巴嫩的艾巴戴爾·麥格拉希和拉曼·費馬,還是中東的販毒集團?一時間讓人摸不著頭腦。美英兩國政府麵對遇難家屬的不滿以及約翰·愛生頓的質疑,並沒有深入調查下去,聯邦調查局也始終保持著緘默,這樣,究竟是誰製造了洛克比空難就成了一個謎!

切·格瓦拉身葬何方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出生在阿根廷羅薩裏奧市一個資本家兼莊園主家庭。也是埃內斯托·格瓦拉·林奇和塞莉亞·德拉·塞爾納一德拉·略薩的長子。

1941年,格瓦拉進入中學學習,文學和體育是他最喜愛的兩門課。1947~1953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國立大學醫學係讀書,決心用醫道造福人類。為了實現自己的誌向,在大學期間,格瓦拉利用節假日外出考察旅行。

1964年3月22日,切·格瓦拉化名為拉蒙,領導遊擊隊開始軍事行動。4月17日,切·格瓦拉的《通過三大洲會議致世界人民的信》在哈瓦那發表。7月29日,拉丁美洲團結組織成立大會在哈瓦那開幕。會議主席團根據許多代表團的建議,宣告象征性地成立“拉丁美洲國”,並宣布“敬愛的遊擊隊員埃內斯托·切·格瓦拉少校為我們共同的祖國——拉丁美洲的榮譽公民”。1967年8月,由於叛徒的告密,遊擊隊的秘密倉庫被搗毀,城市中的聯絡網也遭到了破壞。8月31日,遊擊隊分兩路突圍。由於華金率領的一路在橫渡馬西庫裏河時,遭到玻利維亞政府軍的襲擊,全軍覆沒。格瓦拉率領的17名遊擊隊員被圍於尤羅峽穀。10月8日下午1時,格瓦拉率領遊擊隊員滑下峽穀準備突圍。傍晚,格瓦拉腿部不幸中彈,一個遊擊隊員將他由穀底拖到山頂。當他正埋頭包紮傷口時,玻利維亞政府軍槍口已對準了他。格瓦拉鎮靜地說了句:

“我是切·格瓦拉。”

格瓦拉被俘的消息像閃電一樣迅速傳到了玻利維亞最高當局和美國中央情報局。次日黎明,玻利維亞武裝部隊司令親自乘直升飛機趕到現場,確認被俘者就是格瓦拉。

格瓦拉被俘之後,有關他的謎團也緊接著出現了。

在格瓦拉被俘當天發表的政府公告中,玻利維亞政府含糊其辭地宣布:“有5人傷亡,其中大概有切·格瓦拉。”9日上午,森特諾上校向外宣布:格瓦拉已經在與政府軍的戰鬥中被擊斃。而一天後,奧多萬將軍又突然向新聞界宣布:格瓦拉在9日中午前後停止了呼吸,隨後他又改口說格瓦拉的死亡時間是在下午1點30分。此外,當時還流傳著曾參加尤羅山峽戰鬥的士兵關於格瓦拉死亡的說法,與官方所說的大相徑庭。人們如墜霧海,迷惑不解。更令人困惑的是,格瓦拉的遺骨此後神秘地消失了,遺物中隻留下一幅石膏畫像和他的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