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如何正確處理好人際關係(3 / 3)

(2)正確對待老師的過失,委婉地向老師提出意見。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會對沒有缺點的人敬而遠之。其實,世界上沒有零缺點的人存在。同樣,老師也是不完美的,若他的想法不是太正確,對同學有些誤解或是太嚴厲。如果發現老師的不足要持理解態度,在向老師提意見時,語氣要婉轉,時機要適當。如果老師冤枉了你,暫時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氣和時再說。要置老師於長者的地位,照顧老師的自尊心和麵子。

(3)對老師的要求和期望要實事求是。社會對教師有較高的社會期望和較多的價值標準。而在實際生活中老師常常麵臨著諸多的煩惱,也有喜怒哀樂,也有情緒差做錯事的時候。如錯怪了同學,要學會體諒老師,采用冷處理、先回避的策略,然後采用適當的方法向老師解釋。老師能感受到你對他的理解和信任,這樣一來,不僅密切了師生關係,也使老師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4)犯了錯誤要勇於承認並及時改正。有的同學明知道自己錯了,受到批評,即使心裏已經知道自己不對,嘴上卻不認錯;有的人則相反,受過一次批評後,就特別怕那個老師,擔心他對自己有成見。這都是沒有必要的。錯了就錯了,主動向老師承認,及時改正,老師一樣會喜歡。沒有哪個老師會因為學生的一次犯錯,就對學生下定論,說他是壞學生,就對他有成見,相信每個老師都會比較全麵、客觀地評價學生的。

4.與父母交往。心理學家認為,子女和父母之間產生矛盾是難免的,並形象地把這一現象稱為“代溝”。在每個家庭中,“代溝”的深淺和可跨程度是不相同的,子女和父母兩代人相互埋怨,無視現實,各執一方,互不相讓,這時“代溝”必然會加深;如果兩代人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兼容並包,兼收並蓄,相信“代溝”必然縮小。但要減少“代際衝突”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那麼,作為中學生應怎樣做呢?

(1)尊敬父母。每個父母都在無私地擔負著教育、撫養子女的社會職責,常年操勞,省吃儉用,精心地安排子女的生活,教給子女做人的道理,體貼細微,無所不包,這是人世間沒有任何感情能代替了的;因此,父母理應受到子女的尊敬。尊敬父母是我們民族的美德,尊敬父母應體現在行動上:如虛心聽取父母教誨,接受他們正確的、合理的建議和要求。如果父母的意見是錯誤的,也不要公開頂撞,可以用溫和、委婉的方式表明你的看法,使他們樂意地接受並認同你的意見。犯了錯誤要敢於承認錯誤,向父母說清楚,以求得他們的諒解和幫助,並下定決定改正。

(2)多與父母談心,縮短感情距離。由於父母和子女生活的環境、社會的責任存在著差別,在思想、觀念、意識、感情、行為方式等方麵有較大的不同,可以通過多談心、多交心,向父母介紹一些你所學的新知識和新事物,談談你的所思所想,征求父母的意見,了解父母坎坷的經曆和希望要求,不僅能溝通思想,增進了解,同時也換取愛心,達到感情和心靈的融洽,“代溝”也便可以彼此跨越了。

(3)善於反思,加強修養。現代的中學生思想開放,氣宇軒昂,大有天塌下來也能頂得住的氣概,這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都有積極作用;但在與父母的交往中不可有如此“血氣方剛”,要學會冷靜、遇事退避三舍地反思一下;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避免爭辯產生的不愉快,而且可以博得父母的信任而尊重你的意見,從而形成親密、和諧、融洽的氣氛。

中學生的人際關係對其學習、生活、身心的健康成長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中學生應正確處理好人際關係,為自己創設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自己健康成長。

人際交往心理輔導:

交往是人的一種基本心理需要,又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離開了交往,社會經驗的學習、規範的掌握、角色的理解,將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