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如何與父母溝通(1 / 2)

在父母與子女之間應該學會溝通。子女逐漸長大,一些對人生的了解便會日益深入,性格也逐漸形成,會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甚至有可能某些觀點與父母的發生衝突,這可能就是許多人所說的產生了“代溝”。這時,如果溝通不善,就會產生矛盾,矛盾過激甚至會產生不良後果。遇到這種情況,溝通就得占主導地位。父母得積極了解子女的情緒和想法,子女也得體諒父母的關心。做好了這個過程,好的結果就不言而喻了。家是一個溫暖的港灣,有效的溝通就能更給人一種“家”的感覺。

有一位單親媽媽,含辛茹苦,在一家服裝廠做工,月入不過千圓。但兒子不爭氣,花錢大手大腳,並屢屢違反班級規定,累教難改。於是,老師找到學生,並沒有再批評他,而是向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周日休息的時候,到她母親工作的車間去看一看,並陪母親共進午餐。起初,學生表現極不情願,但聽說老師要陪他前往時,他勉強答應還是獨自前往。周一,學生主動找老師談心,他說當看到母親在狹小陰暗的車間內,趕製服裝時,他的鼻子不禁酸了,眼淚欲奪眶而出;當母親看到他時,是何等的幸喜與激動。此後,這位同學加強了自控,變得懂事了,不但節約了很多,而且在校表現良好,不再使母親操心。一次,媽媽生病了,他半夜三點鍾,將母親背下7樓,送往醫院就醫。

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發育階段,內心逐漸產生一種要自己支配生活和學習的欲望,而父母則希望在各方麵指導你們,所以,怎樣和父母溝通就成了一個問題。

與父母的交往

中學生要了解父母,關心父母,不要回避父母。平時要與父母多溝通,讓父母知道你的想法。在溝通的過程中,要多觀察,多傾聽,注意溝通的方式,尊重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體會父母的愛子心情,用溫和、委婉的語氣表明自己的想法,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與父母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

1.進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獨立,渴望重視,甚至挑戰父母權威;

2.父母還把中學生當小孩,不放心、嘮叨、責怪,於是矛盾產生了。

與父母產生代溝和矛盾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正確對待與父母的代溝和矛盾:

1.要走進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2.學會與父母溝通商量。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通過溝通,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父母的意見。

3.把握與父母溝通的要領: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是求同存異。

與父母交往的藝術:

1.讚賞父母,交往起來無煩惱;

2.認真聆聽,交往起來免誤會;

3.幫助父母,交往起來無障礙;

4.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即使父母錯了,也要原諒。

如何與父母溝通

在家庭中,子女與父母之間難免會有分歧,而且中學生與父母的分歧會更多一些。這其中,有生活方麵的,如晚飯吃什麼菜呀,今天穿什麼衣服呀,房間怎麼布置呀等等;有學習方麵的,如學習時間的安排,學習計劃的製定,學習方法的采用等等;還有思想認識方麵的,如對某種社會現象的不同評價,對某部電視劇的不同看法等等。這些問題上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代中學生和父母的各種心態。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沒有父母的愛所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中學生渴望得到愛,更渴望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可現實恰恰相反,一些父母在愛的旗幟下,不約而同的推行“專製”主義。於是,兩代人在愛與被愛之間發生了無休止的“戰爭”。誰也不會否認,目前我們這個社會有“代溝”存在,互相不能理解、不能溝通的家庭也很多,個別家庭的矛盾還挺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