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做事不能沒期限(1 / 1)

胡小姐是一位市場活動主管,獨自負責公司的促銷活動。她做工作總是有這樣的特點:如果有五天時間來籌備活動,前四天她總是心不在焉;而到了第五天“大限逼近”,她才像瘋了一樣聯絡商場、備貨、急聘促銷員。往往到了最後一秒鍾,她才搞定所有的事情,讓懸著的心放下。

你自己是否有類似的習慣?如果你有這樣的習慣,那麼一次次的教訓是否讓你認識到要想按期完成任務,規定時間期限是非常重要的?

曾有教育專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小學生閱讀—篇課文,第一次不規定時間,用了8分鍾全班才完成;第二次規定5分鍾必須讀完,結果全班同學用不到5分鍾時間都讀完了。這說明,時間期限會促使我們按時完成任務,避免拖拉。

我們在做事的時候,應該製定負荷合理的目標和計劃,對可支配的時間進行管理,強迫自己在約定的時間內分階段地完成任務,這才不至於使自己到最後關頭拚命地趕,導致完不成任務,或者影響做事的質量。

拖延對我們的危害是很大的,心理專家指出:在壓力下,人們的表現會更差。著名作家金庸對自己在交稿壓力下產生的作品感到很不滿,因為他覺得那些作品沒有發揮出他應有的水平。

試想,如果你麵臨的是重要的大型項目,而你指望在期限到來之前再把任務完成,可是如果在最後期限到來時,你生病了怎麼辦?或者突然接到了新的任務怎麼辦?或者你突然發現該項目所需要的時間比你預期的時間長,該怎麼辦?當你一直拖延一個項目直到最後截止日期的時候,你往往會發現時間不夠,結果隻能錯過截止日期,或者敷衍了事。

一味拖延,使人們不得不為一個任務投入更多時間,因為超負荷工作會使你身心俱疲、思維模糊不清,結果一件事本來隻需要幾分鍾就可以解決,卻可能用了你更多的時間。

拖延還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二戰時期,拉爾上校正在玩紙牌,忽然有人遞來一個報告,說敵人的軍隊已經快到提拉瓦爾。然而他將報告塞入衣袋中,牌局完畢,他才展開閱讀。雖然他立刻調集部下,出發應戰,但時間已經太遲了,結果是全軍潰敗,自己也因此戰死。僅僅是幾分鍾的延遲,使他喪失了尊榮、自由與生命。

同樣是二戰時期,在引發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日本襲擊珍珠港事件中,當第一波次的日軍轟炸機被美軍雷達觀測站發現時,基地值班軍官卻誤認為是從美國本土飛來的己方機群。而他的上司對這一報告產生過懷疑,並且想到應該去核實一下,但他卻並沒有立刻去做,結果是日機扔下的第一批航空炸彈幫他證實了這一切——飛來的不是己方的飛機。假如這一情況能夠被及時查證,假如基地的戰鬥警報能夠提前拉響兩分鍾、或者一分鍾,就有可能使基地的美軍人員減少生命損失。

拖延的習慣很妨礙人的行動。俗話說的好:命運無常,良緣難在。在我們一生中,若錯過良好機會,不及時抓住,以後就可能永遠失去了。一個生動而強烈的意想、觀念,突然閃入作家的腦海,使他生出一種不可阻遏的衝動,要想提起筆來,將那美麗生動的意象、境界躍入紙間,但是由於某種原因拖延沒有立刻就寫而導致那意象的模糊、褪色,終於完全消失。一個神奇美妙的印象,突然閃電式地襲入畫家的心靈,但是他沒有立刻提起畫筆,將那不朽的印象,表現在畫布上,最後這幅神奇的圖畫就會漸漸地從他的心裏淡去。有些人有病應該及時上醫院就醫,但總是拖延不去就醫,以至病情嚴重。世間有許多人都是因為這種拖延的習慣,造成不少悲劇。

為了避免拖延,對於要做的事情,一定要給自己規定一個“最後期限”。同時,要讓自己很清楚,如果突破這個期限,不良後果是什麼。

人們做事情都是為了追求快樂,逃避痛苦。要想避免拖延,你可以問一問自己:超過期限,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後果?自己是否能承擔起這個後果?比如,收入上會遭到怎樣的損失,在健康、人際關係上會付出怎樣的代價?相反,如果及時完成任務,自己將獲得多少快樂?能多賺多少錢?少承受多少壓力?這樣,就可以逼迫自己趕在期限前把事情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