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誌剛
我們站在教堂塔樓的頂上。我不明白為什麼父親把我帶到這裏。
父親說:“往下看。”我鼓足勇氣朝下望,“親愛的孩子,你明白了吧!通往廣場的道路不隻一條。生活也是如此,假如你在一條路上碰壁、摔倒,就該試試另一條。”
以後的歲月裏,我時常回憶起父親給我上的這一課——成為我人生的饋贈。
我帶著自己設計的服裝來到世界時裝之都——巴黎,可惜沒人欣賞。一天,我遇到朋友維迪恩,她身上的毛衣非常漂亮,雖然顏色平常,但織法卻與眾不同。我由衷讚道:“織得多好啊!”她笑了:“這是我在故鄉——亞美尼亞學的。”突然,我想為什麼不用它編織自己的時裝。我請維迪恩按我的設計織了一件毛衣。然後,我穿著它參加時裝界的午餐聚會。果然,它引起很多人的注意。紐約一家商店甚至當場訂了40件,要求兩周內交貨。我接受了訂單,興奮地走了出來。
可再見到維迪恩時,她對我說:“那件毛衣我用一周才織好。兩周織完40件,簡直是天方夜譚!”我幾乎要垮了,傷心欲絕地離開維迪恩。可走出不遠,我想肯定會有別的辦法。這種織法雖然需要特殊技巧,但別的亞美尼亞人或許也會。我回過頭又去找維迪恩,告訴她我的想法。我們就像偵探似的搜遍全城,最終找到20位會這種織法的人。兩周後,我如期交貨。
父親是對的,條條大路通羅馬。
世界上回報親情的方法有千種萬種,幾乎每一種都可以通過我們自己的主觀努力達到,而唯有這一種,似乎永無實現的可能,聽來卻最令人震撼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