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衛
看電視媒體采訪一對母女,女孩今年有十八歲了,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齡,可是因為多年前的一次意外導致重度殘疾,隻能躺在床上,孩子的母親數十年如一日地細心照顧著她。
說起母親對自己的嗬護與關愛,女孩幾次都哽咽了,說不下去。母親坐在旁邊,緊緊握著孩子的手,看見孩子哭,就幫她捋捋頭發或是輕輕拍拍她的背。采訪快結束的時候,主持人問孩子最大的心願是什麼,說如果有可能會幫助她實現。女孩沒多想就說:“我有一個最大的心願,可惜永遠實現不了,可是我依然想說出來——我想做我媽媽的媽媽。”這個心願確實很新奇。主持人忍不住問為什麼?孩子說:“因為如果那樣的話,我也就可以有機會、有能力,像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好好照顧媽媽,就像媽媽照顧我一樣。我覺得隻有這樣的方式,才能報答母親的恩情。”所有人都被感動了,而那位母親更是熱淚盈眶。
世界上回報親情的方法有千種萬種,幾乎每一種都可以通過我們自己的主觀努力達到,而唯有這一種,似乎永無實現的可能,聽來卻最令人震撼與感動。
突然之間,她明白為什麼康乃馨叫母親花了:無論養母還是生母,都含辛茹苦地撫養孩子,寢食難安地惦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