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斌
早上醒來之前,突然看見我的奶奶和大伯母笑吟吟地來到我的夢中,情景非常真切,麵目異常清晰。醒後我感到萬分驚訝,因為她們已經去世多年了。去世很久的親人突然出現在夢境,我總有一種異樣的感覺,或許她們有什麼事想讓我辦,或許這一段是一個什麼特殊的日子。我想了很久,沒有想出個所以然來。後來起床洗漱,無意間瞥見牆上的日曆,我才豁然醒悟:今天是九月六日,農曆閏七月十四,明天,九月十五,就是我們老家的鬼節了。在我們家鄉,秋季的鬼節和春季的清明節,人們都是一樣重視的,都要去上墳掃墓,祭奠亡靈。
今年有兩個七月,第一個七月我和別人一樣,沉浸於浪漫的“七夕”中,忘記了對親人的祭奠,第二個七月,我依然忘了地府這麼盛大的節日,她們的出現,是不是對我的一種提醒,一種責備呢?在我們家鄉,清明和農曆七月十五以前是一定要去上墳的。上墳有兩層涵義,一是對亡故的親人的追悼,二是要給他們送冥幣。我已經離開家鄉三年,也就是說,我已有三年沒給親人焚燒紙錢,磕頭下跪了。這確是大不敬的。
我的奶奶和大伯母生前都非常疼愛我,原因可能是我是我們兩家(我奶奶有兩個兒子:大伯父家和我們家)最小的一個兒子。“爹媽喜歡斷腸兒”,父母喜愛,所以帶動了大家都喜愛。不過這隻是一個因素,最重要的是我本人也確是一個招人喜愛的孩子。我的奶奶晚年常常愛坐在太陽下麵看書,她看的都是書頁發黃的豎版書,我記得其中一本名字叫《繡像紅燈記》,這本書我曾經看過,講的是才子佳人的故事。當時我讀得很吃力,因為書上沒有標點符號,字又小,斷句非常困難。但奶奶卻看得津津有味,有時我問她後麵的內容時,她還能整段整段地背誦。我愛讀書,這大概是我奶奶喜愛我的其中一個原因吧。
奶奶這樣有文化,可他的大媳婦(即我的大伯母)卻一字不識,這裏麵的原因我是不知道的。但我猜想,大伯母生於解放前的一個大地主家庭,可能她的家庭受了“女子無才便是德”毒害,才使她遭受了一輩子不識字的苦澀吧!大伯母雖然沒有念過書,可她的賬卻算得特準。不管是買糧還是買菜,隻要是經過她算的賬,沒有一次出過錯。有一次,家裏買了一大堆柴火,奶奶令我用筆算,可還不等我算完,大伯母已經把錢都付給賣柴人了,數目是分毫不差。
奶奶和大伯母去世時,我們兩家已經沒住在一起了。當時,我還沒從奶奶逝世的陰影中回過神來,就又接到了大伯母病危的噩耗。她們去世後,我每個人都守了三天三夜的靈,以後,每到清明和鬼節還要去磕頭燒紙。
2003年,我來到了北京,此後就再沒有回過故鄉,這三年我沒有去她們墳上磕過一個頭、燒過一張紙,我想,她們一定是想我了。可是,我身在異地,身不由己。今夜,我隻能麵南而跪,撮土為香,遙祭英靈了。
存款是用北原武的名義開的戶頭,存款高達數千萬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