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那一年,駱兒的爸爸再婚了。她新媽媽進門的時候,駱兒甜甜地叫了一聲:“媽媽。”一半是由於7歲孩子的天真,一半是新媽媽手裏花花綠綠糖果的誘惑。可是她叫過之後,馬上後悔不已。晚上睡覺的時候,駱兒拿出媽媽的照片拚命地流淚,一個勁兒地說對不起。第二天吃過早飯要去上學的時候,駱兒的新媽媽遞過來一個蘋果,駱兒猛咽了幾口口水,狠狠地瞪了她一下,抓起書包就跑出了家門。
那時候,駱兒每天都故意很晚回家,她不想見到新媽媽。駱兒拒絕她的禮物,拒絕她的微笑。放學後,駱兒總是和夥伴們一起在河灘上玩到天黑,然後拖著長長的背影,一個人在路燈下走。
駱兒的兩個妹妹都很乖,總是“媽媽,媽媽”地叫個不停。有一天晚上,她們圍著駱兒神秘地問:“大姐,你說現在這個媽媽和咱們自己的媽媽,哪個漂亮?”駱兒很惱火,給了她們每人一巴掌。“當然是自己的媽媽漂亮啦,這還用問嗎?傻瓜!”兩個小家夥馬上就鬼哭狼嚎地找爸爸媽媽去了。駱兒咬著牙,但淚水還是流出來了。
駱兒的童年就在她對新媽媽的那種仇視中,悄悄地過去了。
後媽的心眼雖好,但脾氣很壞。在駱兒心目中,後媽就是妖怪,就是魔鬼,這些咒語常常寫在駱兒的臉上,但後媽並不因此放鬆對駱兒姐妹仨的教育。
本來很乖的妹妹由於受駱兒的影響變得敏感了。有一天,妹妹逃學在外麵玩到很晚才回來,被後媽狠狠地揍了一頓。駱兒雖心疼妹妹,但她也覺妹妹理虧。第二天,後媽又親自把妹妹送到學校。慢慢長大以後,駱兒和後媽之間仍保持著一種冷漠的客氣,彼此都感到難以接近。也許是女孩子長大以後感情變得細膩了吧,駱兒開始發現後媽竟是那樣的孤獨。她沒有親生兒女,她的愛變得淡然,讓人不易察覺,甚至誤解。當駱兒姐妹盡情歡笑時,她隻是遠遠地看著。隨著年齡的增長,駱兒越來越感到母親的重要。羨慕別人家的女兒親熱地挽著媽媽的手走在大街上,羨慕別人家的媽媽對女兒的細心關懷。但是駱兒配擁有嗎?這麼多年來,駱兒給過後媽什麼呢?隻有仇恨的眼神。後媽何曾體會到女兒的愛呢?駱兒從來就不珍惜她對她們姐妹的關心,從來就沒有正視她為媽媽。
終於,駱兒開始試著關心後媽的生活,試著幫助她做一些事情,試著和她一起談心。陽光燦爛的五月來了,繁花綠葉的景象融化了她的心。駱兒和妹妹利用平時節省的零花錢替後媽買了一瓶香水,一盒護膚霜,送給她作為母親節禮物。姐妹仨一起站在後媽麵前,說:“媽媽,節日快樂,這麼多年你辛苦了。”爸爸在一旁一下子愣住了,後媽開心地笑了,淚水情不自禁湧了出來。爸爸的眼睛濕潤了,這是他期望了許久的家的樣子。母女4個擁在一起都哭了,後媽第一次體會到了有女兒的幸福,她們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駱兒第一次感覺與後媽很近,很近。
從此,世界上少了3個失去媽媽的女兒,多了1個擁有女兒的媽媽。生活就是這樣,心換得心,愛換得愛。隻要我們懂得珍惜,愛便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若人到花甲、古稀的年紀,仍有機會在節日的時候,恭恭敬敬地說上一聲“父親、母親節日快樂!”那是怎樣一種人生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