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愛尋
有一個旅人走到了沙漠深處,遠遠地他看到前麵有一間土坯房子。他衝進屋裏,發現裏麵有一口壓水井,旁邊放著一個盛滿水的小桶。桶邊有一個木牌,上麵寫著幾行字:“為了保證後麵來的人都有水喝,請先把這桶水倒入井裏,把水壓出來,然後再喝,走的時候別忘了把桶壓滿!”這人猶豫了半天,假如把水倒入井裏,萬一壓不出水怎麼辦?但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他把水倒進井裏。
沒費多大功夫,清涼的井水從井管裏流出來了。
他自己喝了個夠,並且把身上的水袋也裝滿了,最後又按照木牌上說的,把那個桶裏壓滿了水。
後來又有許多人經過這裏,都按這種方法做了。
這種方法實行了好幾十年,隻有付出才能得到,這成為大家公認的規則。
但是有一天,有一個好心的過路人發現了其中的缺陷。
他想,如果準備一個大一點的水桶,那些疲憊的路人就可以避免壓水的勞動了。
他進行了雷厲風行的革新,把原來那個小桶扔到一邊,取而代之的是從遙遠的地方買來的一個大桶。
這種方法使人們得到了很多便利。
但是沒實施多久,這個大桶卻被淘汰了。
因為後來從這兒經過的人們發現大桶裏的水多,足夠幾個人喝,還夠他們路上帶的,最後還能剩下不少。
來得容易就丟得容易,人們漸漸養成了浪費的惡習。
更糟糕的是,他們都覺得再從井裏壓水是別人的事情,與自己無關。
於是那個大桶經常空著,致使後來者無水可用。
人們不禁又懷念起來當年的那個小桶。
就這樣,本來造福於大家的大桶被無情地淘汰了,原來那個小桶又恢複使用了。
此後,人們浪費和偷懶的行為完全杜絕了,無水可喝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過。
那一次他說著,就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心”字,寫得極妙,連他自己也驚奇,就細細地看。不過癮,後退一步又看,再退一步,竟忘了講台那麼小,一腳踏空,身子一挫,重重地斜摔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