鶩落霜洲,雁橫煙渚,江楓似火,遠峰凝碧,秋色美得可以入畫。在暖意融融的秋日,造訪九朝古都洛陽,想一睹冠絕天下的洛陽牡丹的芳容,追尋中國曆史上空前絕後的女皇武則天的身影。
到了洛陽,自然得去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龍門石窟風景區遊覽一番。
為了避開遊覽的高峰時間,我們特意一大早就出發了。迎著微涼的秋風,我們一鼓作氣攀上了龍門東山的香山寺。莫到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我們到達寺中時,果然已有捷足先登者了。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就是由此而來。香山寺正門兩側,鐫刻著一幅耐人尋味的對聯:“乾坤容我靜,名利任人忙!”朋友們相視一笑,似有所悟。始建於北魏的香山寺,危樓切漢,飛閣淩雲,巍巍壯觀,環境清幽,景色迷人,大批的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把酒賦詩。武則天曾駕臨寺中,留下了“香山寺賦詩奪錦袍”的佳話。寺中文化氣息濃鬱,精彩的對聯俯拾即是,“有容乃大東海胸懷,居高以謙泰山氣象”,僅此一聯,就讓人心悅誠服。連小小的一個水池旁,都鐫刻著“稽首禮古佛,掬水洗塵心”的禪語。呼吸著山上清新的空氣,朝陽下我們意氣風發步履輕快,連陡峭狹窄的青石小路也變得可愛起來。
白園,是白居易的墓地。古箏琅琅,繞耳不絕。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濃密的樹蔭下,半池枯萎的荷葉,煢煢搖曳風中,腦海中閃過李商隱的名句“留得殘荷聽雨聲!”穿過曆代名家真跡的詩廊,來到詩人的陵塚。綠蔭掩映,石塚蕭索,一代風流才子,終成一抔黃土。“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的詩,並無險韻,通俗易懂,與當代詩人的故作深沉,晦澀枯燥,截然不同。也許正因如此,他的《長恨歌》、《琵琶行》才會傳唱千古吧。
伊水之畔的龍門石窟自北魏開鑿,至晚唐的四百餘年間,古代工匠在兩座山上鑿窟建寺,把這裏變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藝術的寶庫。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公裏,共有970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佛塔40餘座。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長寬各 30餘米,是武則天統治時期開鑿的。此窟的非凡之處,在於中間那尊巨大的盧舍那雕像,堪稱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盧舍那佛像總高 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盧舍那在佛經中意思是光明普照。據說這是按照女皇的真實相貌雕刻而成。大佛,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睿智雍容,不經意間流露出盛唐的霸氣與一代女帝的威嚴。整個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盧舍那大佛旁肅立著弟子阿難、迦葉,菩薩、力士、天王隨侍左右。慈祥虔誠的菩薩,與麵目猙獰的天王力士,惟妙惟肖,相映生輝。
萬佛洞、蓮花洞、賓陽三洞、摩崖三佛,薈萃無數石刻藝術精品,精湛的雕刻技巧,令人歎服。
龍門風景區內,綠樹成蔭,流水潺潺,人聲喧雜卻不混亂。山腳下,一眼珍珠泉,吸引了眾多的遊人。掬飲一捧泉水,水質綿軟且甘冽,沁人心脾。
不久之前已經遊覽過龍門石窟的山水郎,連日開車頗感疲倦,他把我們送到風景區後,就開小差兒回去休息了。在遊覽期間,他時不時打來電話,遙控指揮。當他得知香山寺與白園已經對遊客開放時,懊惱得捶胸頓足,哇哇亂叫,以至賭氣拒絕喝我們特地為他帶回來的珍珠泉水。這家夥還很小人心態地揚言“你們等著拉肚子吧!”為了給這個烏鴉嘴一點小小的教訓,在他口渴向我們要水喝時,我故意把裝在農夫山泉瓶中珍珠泉水遞給他。一向老奸巨滑的他居然沒有起疑,就這麼一股腦地喝了下去。然後,我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四處翻找那瓶泉水,當然是找不著了。於是朋友們斷定泉水被他喝了,都格外關心他的肚子是否異樣。他臉上的表情,真是千變萬化氣象萬千,簡直比變臉的絕活兒還精彩呢。
在嬉鬧中,已經來到關林,這裏是我國唯一的塚、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巍峨宏偉,氣勢非凡,被人們視為朝拜關公的聖域。
進入關林,儀門左側鐫刻著一幅《竹葉圖》:“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這二十個字鑲嵌於竹葉之間,構思極其巧妙。這是是關羽贈別曹操的禮物,借此向一向禮遇他的曹操表明心跡。右側是嶽飛的真跡,陰刻著橫刀躍馬的關公。文武兼備,內外雙修,古人的修養與學識,讓吾輩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