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林裏,“氣壯嵩高”匾與“威揚六合”匾非常特殊,這是慈禧太後朱筆親提。字體遒勁有力,並無女子的纖細,更像是老成男子的筆跡。
古柏千章,蔥蘢回合,樹身上係滿了鮮豔的紅絲帶,那是愛子心切的父母為孩子祈福用的。山水郎同誌一路小跑,雀躍著把特地為他家寶貝兒子請來的靈符,係於柏樹的最高處,洋洋得意地向我們炫耀了一回父愛。可憐天下父母心!
穿過一條長長的石獅通道,直到大殿。這些可愛的石獅子,想必與盧溝橋上的石獅子一樣都見證了滄桑的歲月變遷。殿前的供桌上擺滿了各色精美的供品,寄托著人們對這位忠義之士的懷念與崇敬之情。
古人曾雲不可關公麵前耍大刀,勸戒世人要謙遜。殿側的那把青龍偃月刀,引得大批遊客躍躍欲試。七八十斤的鐵家夥,我用盡全力,它卻紋絲未動。憨厚的小潘連忙跑來幫忙,在他的幫助下,我才撼動此刀。隻能怪自己力氣太小令此行抱憾,否則我一定要在大殿前耍弄幾下,以示對這位所謂義薄雲天的關聖大帝的不以為然。
坦白說我並不欣賞關雲長。他的確有萬夫莫敵之勇,可以“千裏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但是驕矜過人,自視甚高,在聯吳抗曹的大背景下,竟然對前來聯姻的吳使口出狂言“虎女焉配犬子”,激怒孫權,以至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至於他的忠義,我更懷疑其真實性。他顧念昔日的情分,而放走蜀國的心腹大患曹操,置國家民族的大義於不顧,難道這就是他的忠與義嗎?分明是狡兔三窟,為自己預先準備了後路。果然,投桃報李的曹操以王侯之儀厚葬於他,看來關公還真有先見之明啊!器量甚小剛愎自用的他,居然被後世尊崇為“武聖人”,真是匪夷所思。
本應是莊嚴肅穆的關塚,卻成了今人斂財的工具。許願投幣,“叮叮當當”,升官發財,皆大歡喜。敢於開發墓地的經濟意識,緊跟時代的步伐。料想關老爺泉下有知,也應該可以寬宥一二吧!畢竟這是個經濟掛帥的時代,離開錢寸步難行啊!
在即將步出關林時,憨厚老實的小潘大大地出了一回風頭:高大魁梧的他披掛上關公的服飾,煞有介事地手持一把木刀,龍驤虎步,美髯飄飄,還真象那麼回事兒呢。接著他又突發奇想,摘掉假胡須,冒充一回年少憤青的關羽。我們一邊大笑,一邊忙給予掌聲鼓勵。
洛陽的另一處名勝是白馬寺。提到白馬寺,受野史毒害頗深的我,立刻聯想到了與女皇有染的那位白馬寺主持。其實白馬寺始建於東漢,漢明帝劉莊因夜夢金人,遣使西域求佛法,敕令修建了這座寺院。為紀念白馬馱經之功,命名該寺為白馬寺。因為白馬寺是佛教傳入我國後官辦的第一座寺院,曆來被中外佛教界譽為“祖庭”和“釋源”。素有中國第一古刹之稱的白馬寺,彩旗招展,橫幅飄飄,正在熱熱鬧鬧地慶祝國慶節呢。看得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目瞪口呆,原來佛門也可以趕這樣的熱鬧場,真不愧是“官辦”的寺院,拳拳愛國之心天地可鑒日月可表。穿行在新近修葺的廟宇中,倍感無趣。撫摸著斑斑駁駁的宋代石馬,讓人徒歎歲月的無情與時間的冷漠。
一向熱愛家鄉的山水郎,忿忿地為他們河北南宮的普彤塔抱不平,言之鑿鑿地說普彤塔比白馬寺修建的時間還早一年呢,論資排輩也輪不到白馬寺稱中國第一古刹呀!我們強忍著笑,聽他高談闊論,彰現寶貴的愛鄉情操。忽然,他四下嗅了嗅,冒出一句石破天驚的話來:“哪兒來這麼多女人?”小潘與小樓弟弟大驚失色,惟恐這個口無遮攔大放厥詞的家夥會被寺中僧眾亂棍打出來;而我和妹妹則笑得天翻地覆肚子發痛。
彼時剛過中秋,幽幽的桂花香氣襲人,誤導了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博學多才的山水郎。不過,在寺院裏找女人,真虧他想得出來。用心險惡,分明有栽贓陷害之嫌。
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在洛陽,因為錯過了花期,並沒有欣賞到豔冠群芳的洛陽牡丹,頗為遺憾。不知道明天春天是否有暇,可以重拾年少輕狂,邀上三五知己,來此賞花賦詩把盞言歡不醉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