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渴望一帆風順的人生,有人渴望富足安定的生活,但是人生就宛如一盤棋局,很難避免挑戰和艱辛,尤其當命運之神忽視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麵臨更多的苦難。如果這些苦難無法避免,那你一定不要去抱怨。因為生活的意義本來就在於奮鬥,在於挑戰苦難。隻有在經曆了苦難的洗禮後,我們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幸福的甘甜。
苦難能讓人從年輕走向成熟,從脆弱變得堅強。做一個堅強的人吧,直麵慘淡的人生,挑戰苦難,奮發向上。眼前的挫折和苦難算得了什麼,隻要我們有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決心,隻要我們不向它屈服,勇於挑戰苦難,那我們就一定能夠創造出輝煌的人生。這時,我們也就體會到:隻有經曆了苦難的生活,才是有價值的生活;隻有戰勝了苦難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朝鮮的奧斯特洛夫斯基
19世紀末期,朝鮮王朝的統治者荒淫無度,橫征暴斂,弄得朝鮮人民貧困不堪,掙紮在水深火熱之中。人民對統治者的激憤日益加劇,終於在1894年爆發出來。
朝鮮東學道的首領全奉淮是這次起義的領導人。他的父親因為不滿橫征暴斂,率眾起義而被殺害,他繼承父親的遺誌,發誓要推翻腐朽的統治者,拯救生活在苦難中的人民。他所參與的東學道提倡學習東方之道,抵抗西方的天主教,並提出要懲治貪官汙吏的口號,這在廣大生活在苦難中的勞動人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
這場戰爭的導火線是一個貪官不但征發百姓修築水利設施,而且還提高水稅中飽私囊。當時,全奉淮率領著成千上萬的百姓,衝向貪官的府衙,趕走貪官,開倉放糧,救濟貧困的百姓。戰爭自從爆發便一發而不可收,四處的老百姓紛紛趕來參加,起義軍的隊伍也逐漸壯大起來。
統治者看到這種情形,恐慌極了,急忙派出官兵鎮壓。起義軍雖然打了幾場勝仗,但最終因為日軍和清政府的介入而失敗了,全奉淮也英勇就義。
這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戰爭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他在朝鮮曆史上卻為反抗暴虐同誌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過了半個多世紀,這段曆史仍舊激勵著人們的內心。朝鮮作家樸泰源有感於這段舊事,便立下了再現這段曆史的決心。
決定之後,樸泰源就開始為這本書準備起來,查找資料、整理、寫作……每天夜以繼日地忙碌著,也許是想更快地把這本書寫出來吧,他每天的工作量都非常大,而且不完成當天的工作絕不會去休息,因此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夜。
時間長了,樸泰源的身體就漸漸地有些不支了,由於用眼過度,他開始覺得眼睛模模糊糊的,最初,樸泰源並沒有太介意,總是閉上眼睛休息一會兒,或者揉一揉,拿幹淨的帕子擦洗一下就繼續工作了。但是眼睛越來越模糊了,眼前就好像蒙了一層紗,看什麼東西都不清晰,視力急劇下降。為了早日完成自己的工作,樸泰源依舊強撐著每日連續工作,直到後來,在妻子的堅持下,他才去看了醫生。
醫生仔細為他檢查了身體,最後告訴他,他患上了雙眼視神經萎縮以及色素性視網膜炎,必須馬上接受治療,很可能還有失明的危險。樸泰源聽了,心裏覺得有些難過,不過他很快又振作起來,鼓勵自己一定要完成夢想。想到將來有失明的危險,他更加緊了手中的工作。妻子勸他去醫院休息治療,一些醫學專家也勸告他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樸泰源雖然感激他們的勸告,但是依然不肯放棄手頭正在創作的書,他覺得自己不能夠就這樣半途而廢,他要和疾病作鬥爭,在失明之前完成自己的心願。
於是,他每天爭分奪秒,更加用心地整理資料,編寫史書。他的視力下降的很快,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就隻能趴在書上麵才能看清字了。最終,不幸還是降臨在他的身上。
那天,天氣很晴朗,他坐在書房裏整理資料,妻子則在一旁幫他收拾房間。正當他投入的時候,忽然感覺到眼前一片黑暗,就什麼也看不見了,他愣了一下,嘴裏輕輕地歎了一口氣,依然帶著一絲希望問妻子:“親愛的,外麵的天是不是突然黑了?”聽完樸泰源的話,妻子一下子愣住了,她手裏拿著的一本書都忘記往書架上放了。好半天,她才明白過來,眼淚“唰”地流了下來,不過她極力地壓抑著自己的哭聲,她知道,丈夫大概已經完全失明了。那一刻,她多麼希望老天能聽見自己的祈禱,讓丈夫能夠恢複視力,重見光明。可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沒有出現奇跡,丈夫正伸出手,試圖抓住一些能讓他安心的東西。
妻子走過去,抓住他的手,正想說幾句安慰的話,樸泰源卻先開口了,“親愛的,別太難過,雖然我的眼睛已經看不到太陽了,不過我卻把它藏在了心裏、腦海裏,我會永遠生活在光明之中的。”失明之後,樸泰源原來的工作單位願意承擔他以後的全部生活費用,而且妻子也有著一份不錯的工作,完全可以養活他,因此就讓樸泰源在家裏好好生活,不用再忙碌其他的事情。可是樸泰源放不下自己還沒有編完的書,他不甘心,他要和苦難的命運作鬥爭。
妻子拗不過他,隻好請人為他做了一塊硬木板,大小和稿紙相同,然後再木板上刻下一些橫豎的空格,再裝上一個夾子,然後把稿紙放在上麵讓他繼續寫作。就這樣,樸泰源依舊孜孜不倦地工作著。每天早上,妻子出門之前就把稿紙給他夾在硬木板上,準備好筆墨,樸泰源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晚上,妻子回來後,再把他這天縮寫的稿子整理出來,有時間的時候就念給他聽。他覺得不對的地方就可以及時進行修改。如此一遍一遍地朗誦修改,一直到他完全滿意為止。
但是正在他艱苦創作的時候,更大的災難再一次侵襲了他,他左半邊的身體癱瘓了,不久,全身都癱瘓了,雙手不聽使喚,再也不能寫字了。麵對這天大的打擊,樸泰源並沒有屈服,他仍然繼續著自己的創作,手不能再寫了,他就讓妻子為他請了一個記錄員,每天他轉動著大腦,一字一句地口述著故事的情節,然後再讓記錄員為他閱讀、修改。看著他每日如此辛苦,妻子含著眼淚勸他不要再寫了,可他卻說:“親愛的,別為我難過,現在我的身體已經成這樣了,再不抓緊時間寫,恐怕就沒有機會了,因此我必須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來完成我的事業,這點苦難算不了什麼,我一定可以戰勝它的。”
樸泰源的心血最終沒有白費,1977年,他的這部長篇巨作《甲午農民戰爭》第一卷終於出版了。他又繼續努力了三年,第二卷也脫稿出版了。為了嘉獎他不畏困難、挑戰苦難的精神,也為了獎勵他的優秀作品,朝鮮政府授予他兩枚國旗一級勳章,並將他譽為“朝鮮的奧斯特洛夫斯基”。
【小啟示】
樸泰源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遇到了困難,也要堅持自己的夢想。隻要還有一絲希望,就不要放棄夢想。當苦難來臨的時候,懦夫會膽怯,而勇士卻會去挑戰。當夢想遇到苦難的時候,我們隻有堅定夢想,並且不斷地戰勝苦難,才能實現夢想。否則,我們就會被苦難嚇倒,而一事無成。隻有堅持了,努力了,在以後的人生中才不會感到有所缺憾。隻有那些不屈服苦難,堅持完成夢想的人,才是真正令人敬佩的英雄。所以,我們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苦難,都要將夢想堅持下去。
【課本鏈接】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四課《人生當自強》孟子名言
石頭的命運
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座滿是石頭的高山,山上光禿禿的,什麼植物也沒有,看上去非常的荒涼。在這座山的最高處,並列著兩塊石頭,它們不知道自己究竟已經在這裏呆了多久,每天睜開眼看到的就是藍天白雲,呼吸的就是冷冽清新的山中空氣,生活的很是舒適悠閑。
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每天都看著同樣的風景,那塊小一些的石頭開始覺得厭倦了,一天,它終於忍不住對另一塊石頭說:“每天抬頭就是這一塊天空,低頭就是大大小小的石頭,你覺得厭倦嗎?為什麼我們就要在這裏默默無聞呢?這樣即便經曆的再長久,自己的生活不也是一片空白嗎?”
另一塊石頭曬著太陽,吹著山風,懶洋洋地回答說:“我們生來就在山巔,這裏可是最高的地方,如此俯視眾生,享受陽光雨露,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這塊石頭回答說:“也許我們現在的生活算是養尊處優,可是對於外麵的世界來說,不是永遠默默無聞嗎?與其這樣,我們還不如去外麵多經曆一些事情,做一些別的,即便可能會遇到困難和坎坷,但是卻也能增長見識,遊覽各處風光,也算是沒有白在世界上走一遭了。不如我們現在就一起離開這裏吧!
“離開?”另一塊石頭大吃一驚,聲調都有些變了。“你知道外麵有什麼可怕的事情等著你嗎?說不定你會被人碾碎,也可能被流水衝刷的千瘡百孔,還可能……”它喋喋不休地說著外麵的壞處。“我們現在這裏不是很好嘛?安坐在最高的山上,享受平穩地生活,這不是很好嘛?為什麼要愚蠢地去經曆那些磨難呢?”
小塊的石頭沒有說話,它默默地思考著自己的想法,心裏卻也有點膽怯。它猶豫了很長一段時間,終於下定決心,要去經曆一番風雨。在一次山洪爆發的時候,它順勢隨著洪水滾下了山坡。一路上,它被其他的石塊撞得生疼,不過它一直咬牙忍受著。心裏卻多了一些歡欣,我終於離開那座禿山了。它歎口氣,向上看去,已經看不到原來的那塊石頭了。它不再回頭,繼續隨流水向前而去。它看到青青的草地、鮮美的花朵、高大的樹木、還有牛群羊群、飛跑的兒童、白胡子的老人……這一切都是它以前不曾見到過的。但是除了這些美好的事物,它也經曆了很多磨難,但是它絲毫不退縮,反而更加的勇往直前。
在它前進的過程中,它又結識了另外一塊石頭,這塊石頭色澤很光潔,而且質地堅硬,是一塊很出色的石頭,它們倆結成了好朋友。這一天,它們結伴隨著水流來到了沙灘上,這時,一個人走了過來,它四處尋尋覓覓,撿起一些石頭敲敲打打,最終走到了這兩塊石頭的身邊。撿起這兩塊石頭看了看,眼睛忽然亮了。他問這兩個石頭,現在我正在雕塑一個神像,我看你們兩個的材質都很不錯,你們願不願意讓我把你們雕刻成神像呢?兩塊石頭聽了,雖然不太懂雕刻神像是什麼意思,但覺得又是一次全新的體驗,於是就都答應了。
匠人帶著這兩塊石頭回到了自己的工場,他先用那塊資質好的石頭進行雕刻。可是他剛剛用鑿子在這塊石頭上鑿了幾下,這塊石頭就大聲地叫喊起來,“不行了,不行了,疼死我了,你這哪裏是在雕刻什麼神像,你這是想要殺了我,讓我粉身碎骨。”匠人嚴肅地說:“雕刻神像就必須把你身上的棱角以及不必要的地方裁掉,不受一點苦,怎麼能成為被人供奉朝拜的神像呢?”這塊石頭無論如何也聽不進去匠人的話,懇求他放過自己,自己不想成神像了,隻願意做原來無憂無慮的石頭。
匠人沒有辦法,隻好把它放在一邊,拿起了從山頂上衝下來的那塊。這塊石頭不但沒有請求匠人放下它,反而說:“好吧,我願意承受這些苦難,看看自己到底能變成什麼樣子!”匠人欣慰地笑了,開始精心地打磨這塊石頭。石頭忍受著鑽心的疼痛,卻不言不語,它知道,經曆的痛苦越多,它的收獲一定也會越大。這樣的疼痛不知道持續了多少天,它終於被匠人雕塑成了神像,而且身體的表現還被附上了一層金粉。這塊石頭變得容光煥發,看著非常神聖。
匠人欣慰地把這個神像送進了寺廟裏,人們都說這是他們見過的最精美、最壯觀的神像,一定要重新建造一座廟宇,把它供奉起來,享受人間的香火。人們四處集資,一座輝煌的神廟終於被建造了起來,建造這座神廟用了不計其數的石頭。神廟建好後,人們小心翼翼地把神像捧了進去。
高高在上的神像享受著人們的參拜。有一天,他低頭看了一眼,發現墊在他身下的基座竟然就是原來在山上的另一塊石頭,他開心地打招呼說:“嘿,朋友,原來你也下山了。”那塊石頭早已經認不出來它了,這會聽見聲音,才明白過來,它羞愧地答不出話來,想當初,它還譏諷過神像不會享受生活,偏偏要去經曆什麼苦難呢!
【小啟示】
小石頭放棄了安逸的生活,去尋找精彩的生活。雖然一路上經曆了許多痛苦和磨難,但是它絲毫沒有放棄的想法,最後,終於成為了一塊令人矚目的神像。而大石頭則不同,它不願意放棄舒適悠閑的生活,去外麵的世界看看,隻想安穩的呆在山上。最終還是隻做了一個平庸的神像底座。生活的路是靠自己選擇的,若選擇精彩,就要承受痛苦。若選擇平淡,就要甘於平庸。隻想享受生活,不想經曆苦難的人,永遠不會體味到成功的滋味,也永遠不會實現自己的夢想,隻能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
【課本鏈接】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五課《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勇敢麵對,才有成功的希望
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孩,出生於一個貧寒的農家。她很懂事,也很努力,成績一直很優異,她一直夢想著能夠在首都的名校學習、深造,登上政治舞台,用自己的力量造福社會。高考時,她因報考不當,以超出國家重點線的分數被調劑到省內一所不出名卻底蘊深厚的高校,就讀物理教育專業。她有些許的失落,但很快喜歡上了大學的深厚的底蘊,大學生活成了一個她鍛煉自我、充實自我的舞台。
大學裏,她參與組織、主持迎新晚會、演講比賽,任係裏的宣傳部部長,每次認真的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使自己的組織、協調、朗誦、發言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與此同時,她認真學習,功課優異,英語更是一次性地通過了四級、六級的考試。此外,她還擔任家教,既鍛煉自己的授課能力,也賺錢減輕家裏的負擔。大學的四年即將結束,她知道,為了自己的去首都名校學習、深造的夢想,她隻有考研,於是報考了北大的研究生,努力地準備著。考試臨近了,她忽然生了病,抱病參加了考試,出了考場她就明白,這次考的很不理想。但她還抱著一線希望,忐忑地等待著。終於,考研成績出來,她沒有被錄取,雖然想到了這個結果,但她還是躲在被窩裏哭了一通。她是多麼希望自己能夠進入首都的名校,可是靜下心來想一想,貧寒的家庭需要她工作的支撐和幫助。於是,她回到家鄉的縣城做了一名高中教師。
她很喜歡教師的工作,和學生相處得很愉快,並且在講台上也一日比一日的從容起來,日子過得很愉快。轉眼一年多過去了,靜靜的夜裏,她的內心總是有著一種不安,她希望通過自己教育更多的學生,為社會造福,但她更渴望夠到首都的名校進一步充實自己,找到更好的機會發揮自己的能力,通過自己直接達到為社會造福的夢想。於是,她又一次報考了研究生,這次她報考了清華大學的哲學,寒冷的夜裏,批完作業,她開始讀通過朋友幫忙郵寄過來的參考書。第二年春天,考試成績很快揭曉了,她的成績不錯,各科都高出了國家線許多,她心裏喜滋滋的,感覺應該可以被清華錄取。等了幾天,清華的分數線下來了,她以英語的一分之差,沒有取得複試資格。她覺得上天怎麼這樣和她開玩笑呢,一分之差,難道要她放棄和退縮麼?她很不甘心,灰心而又絕望。
回到教師宿舍,她又一次哭了。哭了一陣子,她忽然覺得很沒有意思,就開始漫無目的地收拾自己桌子上的書。忽然,她看到一本剛借來還沒來得及讀的書,那是一本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便隨手翻了起來。她看到,老漁夫桑提亞哥和那條碩大的馬林魚鬥智鬥勇了兩天兩夜,不斷被它掀起的大浪摔倒在船上,被它牽走的釣索勒得背脊生痛,兩手血肉模糊,當時老人隻要割斷繩索就可以擺脫困境,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靠喝冷水、吃生魚片加大體力,最終製服了大魚,獵獲了他夢寐以求的目標。在兩天兩夜的搏鬥中,老人一直堅持著一條生命法則:“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她恍然大悟,是的,“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在桑提亞哥的身上,她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人,不管從怎樣的失敗、多少的失敗中走來,還得繼續麵對現實。隻有勇敢麵對,才有獲得成功的希望。於是她趕緊和清華大學招生辦的老師聯係,問老師是不是一點兒希望都沒有了,隻能來年繼續報考了?老師說,應該是這樣,勸她等下一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