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鏈接】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23課《隆中對》

找到你的“天賦”

朱德庸是台灣著名的漫畫家,他的《雙響炮》、《澀女郎》、《醋溜族》等作品曾經紅極一時,在台灣經久不衰,即便是在內地,他的作品也非常的暢銷。可令人想不到的是,這麼一個鼎鼎大名的漫畫家,上學的時候卻是個公認的差生,常常被老師們推來推去的,誰也不願意讓他進自己所教的班級。

在上學的時候,朱德庸的自信心被打擊到了零點,他一直都認為自己非常笨。當別的孩子輕而易舉地背出乘法口訣表,飛速地回答出老師提出的計算題時,他還在下麵一點點地進行演算;當別的同學在老師麵前流利地朗誦課文時,他竟然還讀不熟練。不是不努力,而是他好像天生與學習犯“克”,怎麼都學不好。那時候,朱德庸特別羨慕班裏學習好的同學,不僅因為他們常常拿到一些令人心動的獎品,還因為老師對他們的疼愛。在朱德庸的記憶裏,似乎從來沒有老師對他有過好臉色。因為,無論到了哪個班級,他肯定是被老師認為拖後腿的那一個。

盡管朱德庸成績不好,但是父親對他的期望仍然很高,老師們不願意朱德庸進自己所教的班級。父親就提著禮物,四處懇求拜托老師接受朱德庸。朱德庸被學校以成績太差勸退後,父親就到處找人,送朱德庸去差一點兒的學校,但是由於朱德庸成績差的“名聲”太大了,即便是最差的學校都不願意接收他。

有一次,朱德庸去一家比較差的補習學校去考插班生,參加完考試以後,訓導主任把他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問他:“朱德庸,我聽說你以前的成績很差,是真的嗎?你在上個學校的期末考試是多少分啊?”朱德庸這次插班考試考得並不好,因此就索性直接把分數告訴了他。訓導主任的臉色變了,他教的學生中還很少有一位數的成績的。結果可想而知,朱德庸這次又沒能進入學校。

盡管成績不好,但是朱德庸畫的畫卻非常出色。他從4歲開始學畫畫的時候,對於圖形和色彩的領悟力就讓人很驚訝,朱德庸自己也說:“對我來說,學習的壓力太大了,每次進了學校,就好像是進了地獄一般,而畫畫則是把我拯救出地獄的唯一方法。”

由於學習成績太差,朱德庸非常自卑,他害怕別的同學嘲笑他,就不願意和其他同學一起玩。偌大的學校裏,他沒有一個朋友。每天下課的時候,他就躲在角落裏,一筆一筆地畫畫。有一次上課的時候,老師故意叫朱德庸和一個成績好的同學上講台上演算數學題,那位同學很快就算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了,隻有朱德庸含著眼淚站在講台上,忍受著同學們的嘲笑。老師狠狠地把他羞辱了一頓,才讓他回到座位去。那一刻,朱德庸的耳朵裏什麼聲音也聽不到了,他拿著鉛筆,在課本上唰唰地畫著,似乎想把所有的委屈和難過都訴諸筆端。不一會兒,那位老師執著教鞭、口沫橫飛的漫畫像就出現在書頁上,看著他那誇張的形象,朱德庸忍不住偷偷地笑了,這時,他已經把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盡管父母為朱德庸上學的事傷透了腦筋,但是他們並不向朱德庸施加壓力,也不禁止他畫畫。也許是知道這是兒子唯一的愛好吧,他的父親很支持他畫畫,經常會去市場買回白紙,裁成一頁一頁的裝訂起來,給他作畫本用。而隻要是朱德庸喜歡的圖畫書,他也會很痛快地買下來。

為了畫好漫畫,朱德庸在觀察事物上下了不少功夫,走在路上,他喜歡觀察路人的表情,冷漠的、微笑的、平淡的……他總能從一張張麵孔上發現不一樣的地方,也常會產生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見了一個趾高氣昂的公務員,他昂著頭,目不斜視地走著,這時,朱德庸忽然突發奇想:如果現在有人上去給這個公務員一個耳光,他會有什麼樣的反應,肯定不會保持這種欠扁的臉色了吧?是愣在當場,還是一臉愕然?想著想著,朱德庸的腦子裏仿佛就出現了那個公務員尷尬的神情,他忍不住當街哈哈大笑了起來。不知道的人們還以為他是個“小瘋子”呢!

為了觀察人們被多次騷擾後的表情及動作,朱德庸甚至偷偷地去按人家的門鈴,按完以後就趕緊溜到一邊躲起來,看開門人的臉色。等到人家一臉疑惑地關上門後,他再竄出去按門鈴,這樣反複幾次,直到把人家搞的發怒,這才帶著滿滿一腦子的表情素材回家畫畫。

朱德庸結束了自己的學生生涯之後,又開始去學電影,也許是因為從小看著電視長大,而且他對圖像色彩又分外敏感,他學得還算得心應手。而這時他的漫畫也受到了不少媒體的注意和青睞,開始有一些雜誌向他約稿、為他開辟漫畫專欄了。1995年,他的《雙響炮》在《中國時報》上刊登後,一炮而紅。

是選擇漫畫還是繼續呆在電影行業裏呢?這讓朱德庸陷入了猶豫和彷徨之中,他開始麵對人生對重要的一次抉擇。電影是他所學的專業,而漫畫不過是一種愛好而已,更何況在台灣根本就沒有專職漫畫家,選擇漫畫會不會沒什麼前途呢?經過慎重的考慮,朱德庸還是決定尊重自己的愛好,選擇漫畫。他辭掉了原來的工作,開始專心地畫畫。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醋溜族》、《澀女郎》等作品在引起了讀者們的廣泛關注,也引發了台灣漫畫的熱潮。對於自己的選擇,朱德庸說:“我認為,人和動物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我的天賦就是畫畫,我尊重命運賦予我的這一項特長,選擇當一個畫家,而不是其他的什麼職業。所以我成功了。”

【小啟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夢想。因此,在選擇人生的職業的時候,要清楚自己的天賦是什麼。隻有了解自己的所長,才能夠選擇一條正確的路。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選擇是最重要的一環,一旦選擇錯了,那麼我們有可能會離自己最初的目標越來越遠。因此,在選擇之前,要先認清自己。隻有清楚了自己的天賦,並且清楚了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我們才能為自己選擇一條正確的路。

【課本鏈接】

《曆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九年級上第一單元第4課《為民族獨立而戰》

無悔自己的選擇

蘇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學家,被後世奉為西方哲學的創始人,他生前有很多的弟子,而另一名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柏拉圖詢問蘇格拉底:“尊敬的老師,請問人生的真諦是什麼?”

蘇格拉底沒有立刻回答,他帶著柏拉圖來到了一片成熟的麥田,說:“你沿著田埂走到麥田的另一頭,並從中挑選一個最大最飽滿的麥穗、不許回頭,不許第二次選擇。”說完扭頭就走了。

柏拉圖走進麥田,他認真地看過每一個麥穗,認為都不是自己心目中最大最飽滿的那一個,於是他就一直向前走,走到田地中間,他終於看到了一個沉甸甸的大麥穗,他想:這就是老師所說的了。於是就上前摘下來繼續向前走。可是他又發現了好多更大的麥穗。但是老師說過不許做第二次選擇,因此他心中雖然後悔,但卻不敢回頭。

等他走到麥田的一頭,把手中的麥穗交給老師時,蘇格拉底問他:“這是這片麥田裏最大最飽滿的麥穗嗎?”

柏拉圖低下了頭,羞愧地說:“並不是。我在前半截看到大麥穗,以為前麵會有更大的,一直沒有摘,可是後麵的麥穗都差不多,然後就挑選了一個較大的繼續往前走。可是再往前走居然看到還有更大的麥穗,但是老師說不可以做第二次選擇,所以……我真的很後悔,我應該多向前走一走的。”

蘇格拉底說:“那你現在重新給我走一遍,摘到最大的麥穗交給我。”

柏拉圖自信地認為,這一次自己一定可以摘到最大的麥穗,他滿懷信心地再次走進麥田。可是等他出來的時候,他卻垂頭喪氣的。原來他這次摘到的麥穗還沒有上一次的大。他說:“我總告訴自己,最大的麥穗在後麵,所以看到大的麥穗時,一直不敢浪費機會。結果,走到頭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已經錯過了最大的麥穗。所以隻好在邊上摘了其中最大的一個。”

蘇格拉底舉著手中的麥穗告訴柏拉圖說:“這就是人生,你隻能選擇一次,盡管摘不到最大的麥穗,但隻要你有所得,就不要後悔,因為後悔無法彌補任何事情。”

人生本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沒有人可以來第二次,所以無論你選擇了什麼,都不要後悔,抓緊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或者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彌補,千萬不要像迪特裏·卡特那樣,讓後悔毀滅了自己。

迪特裏·卡特是英國的一位著名記者,他從小就特別喜歡攝影。爸爸給他的零花錢,他從來不亂花,總是攢起來留著買膠卷。爸爸問他:“卡特,別人的零花錢都去買玩具和零食了,為什麼你總是買膠卷呢?那又不能玩又不能吃。”

迪特裏·卡特就回答說:“我想買膠卷啊!我想留下那些美好的、震撼人心的事物。”

父親知道了迪克裏·卡特的誌向,也很開心,就特意給她買了一台德國產的萊卡相機,讓他學攝影。拿到相機那天,他高興極了,一夜都沒有睡著。

長大後的迪特裏·卡特越發地喜愛攝影了,他的攝影技術也有了很大提高。每天閑暇的時候,他就會帶著相機出去尋找激動人心或者有意義的畫麵。他擅長搶拍,而且自己的角度也很獨特,所以拍出了很多獨特的照片。

上大學的時候,迪特裏·卡特選擇的是新聞係,他決心做一名攝影記者,拍下最震撼人心的畫麵。畢業後,他在一家報社做了專業的新聞攝影記者。利用電腦技術,他能夠拍攝出子彈穿透爆紙時萬分之一秒的畫麵。同行都稱讚他攝影技術高超。

1994年5越,蘇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幹旱,數月來沒有下過一滴雨,河裏麵的水全都幹涸了,土地爺都幹裂了,田裏的莊稼全都旱死了,很多人因為缺水幹渴而死。為了祈雨,當地的村民們成群結隊地跪在村口,敲鼓、祈禱,希望老天能夠開開眼,下場雨拯救他們。可是老天好像聽不到他們的祈禱一樣。隊伍中每天都有人死去,但他們依舊祈求著。

為了得到第一手的資料,報社派迪特裏·卡特趕去采訪,並讓他多拍一些寫實圖片。迪克裏·卡特一口答應下來,他背著相機,跟隨采訪隊伍來到了蘇丹,果然拍到了很多大饑荒的照片。這一天,他又來到了另外的一個村莊,發現在村莊外麵,有一個餓得皮包骨頭的小女孩兒,她嘴唇幹裂,目光中充滿了對生的渴望。但是就在離他不遠的地方,卻有一直凶狠地禿鷲正目光貪婪地盯著她,等待她死了以後就去吃她的屍體。

迪特裏·卡特被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他迅速地把相機對準了禿鷲和小女孩兒,按下了快門。不久,這張被命名為《大饑荒》的照片就公開發表了。而迪特裏·卡特也因此榮獲了普利策獎。

但是這張照片卻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爭議,人們質問迪特裏·卡特:“那個小女孩兒當時正處於危急時刻,如果不救她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你為什麼不先去救她,而是拍下了這張照片,身為一個記者,你還有道德和良心嗎?”

眾人的指責鋪天蓋地而來,迪特裏·卡特也陷入了深深地自責當中。盡管當時蘇丹政府為了避免外來記者染上瘟疫、警告他們不許碰觸饑民;盡管拍完照片後,卡特為那個小女孩趕走了禿鷲,但他還是過意不去。每次看到照片上小女孩被饑餓和恐懼折磨的瘦弱的身體,以及那雙渴望救助和生存的眼神,他就不由地感到內疚和自責:“為什麼我當時不抱起那個可憐的孩子呢?為什麼我不能收養她,把她帶回家裏來撫養呢?”

他的痛苦和悔恨沒有能夠得到任何人的諒解,不僅有社會上的人罵他,就連他的父親、他的妻子、以及她的女兒都認為他是一個見死不救、沒有人性的自私小人。這讓卡特無地自容,他陷入了深深地後悔之中。最終撕毀了那張帶給他榮譽和辱罵的照片,自殺身亡,年僅33歲。

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後悔就於事無補,又何苦為了那個譴責自己,甚至輕賤自己的生命呢?無悔選擇,選擇無悔,因為我們不可能從頭來過。

【小啟示】

人生有很多的岔路口,總需要我們做出這樣那樣的選擇。世界上沒有後悔藥,人生不可能重來,所以在麵臨重大的事情時,一定要慎重地選擇,千萬不能等到事後再去後悔。

如果真的選擇了一條泥濘、艱險的道路,那就不要回頭,一直走下去吧!也許會有罵聲、也許會有很多的不讚同,但是堅持做自己,努力地彌補那個錯誤的選擇,也許還會創造一個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課本鏈接】

《語文》(人教版)九年級下,第19課《魚我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