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周易》中的名言,意思是人應該像天體的運行那樣自強不息。唐朝詩人李鹹也曾經寫下了“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名句。自強是我們炎黃子孫幾千年來熔鑄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這種精神,中華民族才能曆盡滄桑,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不能自強的國家會淪陷受辱,不能自強的人則會精神萎頓,難成大業。無數的事實證明,隻有自強不息,才能夠自立,才能夠贏得別人的尊重,在成功的殿堂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隻有自強,才能為我們的理想插上奮飛的翅膀;隻有自強,才能成為我們成功的橋梁;隻有自強,才是我們永遠進取的力量。如果稍微遭遇一些苦難和挫折就喪失了鬥誌,那麼我們就會從此走向人生的低穀,而並非迎來生命中的再度輝煌。
安徒生自強不息
安徒生是世界聞名的丹麥作家,他寫的童話故事給全世界的孩子們帶來了很多的快樂,由於他的傑出貢獻,人們尊他為“現代童話之父”和“世界童話創始人”。
安徒生出生在丹麥歐登塞城的一個普通家裏,他的父親是個窮鞋匠,靠幫人做鞋、補鞋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盡管安徒生的出世給這個貧寒的家庭雪上加霜,但父親仍然很高興。父親雖然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但是由於他從小就愛讀書,有很豐富的想象力和一些浪漫的氣質。對於安徒生來說,這算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因為父親常常給他講一些書上的小故事。
當時的歐登塞城還是一個十分封閉的小城鎮,人們很迷信上帝和女巫,關於這些神秘的事物,往往有著很多傳說和故事,小安徒生非常喜歡這些故事,一有空閑,他都會跑到紡紗線的婆婆那裏,聽他們講述那些古老的傳說。安徒生6歲時,被父母送到年輕的卡爾斯倩斯老師那裏讀書,年輕的女老師是一個很溫柔的人,從來就不會打罵他們,即便是在安徒生淘氣的時候,她也隻是說:“小淘氣鬼,安靜一些吧!小心別傷到了同學。”
小時候家裏很窮,他的父親是個窮鞋匠,靠幫人做鞋、補鞋為生,在安徒生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為了生活,母親隻好去做了一名洗衣女工,但這依然無法維持他們母子的生活。沒奈何,母親不久就改嫁了,並把安徒生送到了一家裁縫鋪去做學徒。由於安徒生長相醜陋,而且衣服破舊不堪,因此常常受到別人的嘲笑和欺侮。沒有人願意和安徒生說話、玩耍,寂寞的時候,安徒生就和父親生前給他做的一些小木偶玩,小木偶不會說話,不能給安徒生解悶,安徒生就編出一些有趣的情節,給每個小木偶安排一個角色,然後自編自演一些傀儡戲玩。
父親生前曾經帶安徒生去看過一場話劇。剛剛開始,安徒生就被這迷人的藝術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投入地看著台上演員們的表演,隨著演員的悲傷而悲傷,快樂而快樂。每當看到壞人得逞的時候,他總是緊緊地咬著牙齒,仿佛想親手把壞人給殺死似的,而看到好人麵臨困境時,他的一顆心也不自覺地揪了起來,多麼渴望自己也是劇中的一員,能夠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最後,話劇結束了,安徒生還沉浸在劇情中不能自拔,當父親拉他出去的時候,他仰起小臉,祈求地看著父親說:“爸爸,我們能不能再看一場啊!”父親為難地掏掏衣兜說:“安徒生,我們沒有錢了,爸爸知道你是個懂事的孩子,我們有錢了再過來吧!”雖然不舍,但小安徒生還是懂事地點點頭,和父親走出了劇院。從此,戲劇的種子就在小安徒生的心裏紮下了根。
沒有錢去劇院,安徒生就一個人在家裏表演,他一會兒想象自己是個親王,一會兒想想自己是個窮人,一會兒想象自己是個柔情萬種的情人,一會兒想象自己是惡毒的壞蛋,他認真地揣摩著每一個人的心理,想想他們應該如何說話,應該有什麼樣的表情。有時候,自己是在琢磨不透了,就跑去劇院,趴在門縫處往裏看,希望能夠學到些什麼。時間長了,安徒生表演起來惟妙惟肖的。
有一次,安徒生又去劇院附近轉悠,看戲,他一邊看一邊說唱比畫,正好被走出來的劇團團長看到了,團長想到團裏的一個演員生病了,因此就叫住安徒生說:“小夥子,我看你很喜歡喜劇,我們這裏正好缺了一位群眾演員,你不如來試試吧!”安徒生喜出望外,隨即就跟著團長去了後台,團長讓他在下一幕劇裏演一個沒有一句台詞的馬車夫。安徒生畫完妝,就趕緊走到一邊練習,馬車夫應該如何趕車,如何揮鞭子,應該有什麼樣的表情,他練習的很投入也很賣力。另一個群眾演員看到他賣力的樣子,就和他開玩笑說:“安徒生,你這麼賣力,真應該去皇家大劇院深造才對,在那裏你一定能成名的。”安徒生眼睛一亮,皇家大劇院?他做夢都沒想過自己能去那裏,但是這一刻,安徒生下定了決心,他一定要去皇家大劇院!
14歲時,安徒生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決定去皇家劇院所在的城市——哥本哈根,但是要進入皇家劇院並非容易的事情,安徒生想到了城鎮裏那位德高望重的紳士,他想:如果我求他為我寫一封推薦信,那就一定能進入皇家劇院。安徒生找到那位紳士,軟磨硬泡地請求紳士為他寫一封推薦信,讓他能夠去找哥本哈根的著名舞蹈家沙爾夫人。老紳士被他磨不過,隻好寫了一封信交給他。安徒生拿著信,一路吃盡了苦頭,好不容易來到了哥本哈根,他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去找,卻發現原來紳士寫的地址是假的,那裏根本不是沙爾夫人的家,安徒生並沒有期內,他住在最簡陋的出租屋裏,逢人就打聽沙爾夫人的家,最終終於靠著別人的指點見到了沙爾夫人,他敲開沙爾夫人家的大門,開門的女仆以為他是乞討的,就拿出一些零錢,讓他趕緊離開,安徒生把錢還給他,說明自己是來見沙爾夫人的,女仆不相信地看著他,最終被他的誠意所打動,讓他進了屋。
安徒生把那封推薦信交給沙爾夫人,沙爾夫人拿著信看了半天,她並不認識寫信的紳士,可是在安徒生的請求下,沙爾夫人答應看完他的表演在做決定。安徒生站在沙爾夫人寬闊的大廳裏,又是唱又是跳的,表演了起來,沙爾夫人看著他滑稽的樣子,忍不住哈哈大笑。最終,沙爾夫人告訴安徒生,他並不適合跳舞,然後說了一些客套話,把安徒生送了出來。
安徒生看這條路走不通,就冒冒失失地區間皇家劇院的經理,他在劇院的門口守了好多天,終於看到了那位經理。經理看到衣衫襤褸的孩子攔住自己,就把他當成了乞丐,就嫌惡地推開他。安徒生抓住經理的衣服,請求他給自己一個登上舞台的機會。但是經理說:“你這麼瘦,連演出的服裝都撐不起來,到時候一定會被觀眾轟下台的。”安徒生立刻說:“如果你肯給我薪水,我一定能夠吃胖的。”經理很生氣,就把安徒生趕走了。
無法實現自己當演員的夢想,他的錢也花完了,安徒生開始流落街頭,每天吃一點剩飯剩菜,終於讓他抓住了一個機會,歌唱家西博尼教授被他的頑強所打動,讓他免費進了自己所開辦的歌唱學校。生活有了著落,安徒生開始發奮學習唱歌,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一場意外的大病損壞了他的聲帶,安徒生不能唱歌了,後來他又去了一家舞蹈學校,但學習一些簡單的動作還可以,老師一教到複雜的動作,他的手腳就好像不停使喚了似的,就這樣,安徒生又無奈地離開了舞蹈學校。
就這樣幾經周折,安徒生嚐遍了生活的磨難,最後終於在文學領域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成了享譽全世界的童話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了世界兒童的喜愛。麵對苦難的生活,正是他那自強不息的精神才讓他變成了一個大有作為的人。
【小啟示】
偉大的作家安徒生,曾經經曆了許多磨難,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意誌消沉,萎靡不振。他將他所經曆的磨難經過修飾之後,寫成了童話,啟發著一代又一代人。除了他的成就之外,他還留給了人們一種寶貴的精神,那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現代社會的我們可能不會經曆他那樣的困難,但是當我們經曆挫折的時候,也要學習安徒生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隻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向成功。
【課本鏈接】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四課《人生當自強》(自強,進取的動力)
人生之船要自己掌舵
王一是一個普通的中國男孩,就在2006年7月,剛剛在北京理工大學上大四的他就去美國參加了“與人交流”國際合作機構組織的全世界百名學生領袖環球遊學之旅。而此項活動開展以來,還隻有一名中國大學生入選過。後來,被譽為“世界政治精英搖籃”的巴黎政治學院又打破了“非專業學生不招”的慣例,向王一拋出了橄欖枝,錄取他為研究生。這個男孩兒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能夠獲得“世界政治精英搖籃”的青睞呢?
其實,王一和其他所有的孩子一樣,小時候非常頑皮,他的父親在大連一所不對院校當教官,之所以為兒子取名王一,就是希望兒子能夠永遠爭得第一,可是王一上學後,卻望父母非常失望,因為頑皮的王一非常貪玩,常常是上課鈴響了,他還不肯進教室。有一次上課的時候,老師在講台上講課,一抬頭發現後麵王一的課桌竟然空了出來,老師奇怪,剛剛上課的時候好不容易把王一帶進教室,這會兒難道又溜了嗎?老師放下課本,走過去一看,才發現王一正躲在課桌下麵玩橡皮泥,老師非常生氣,當場沒收了他的橡皮泥。但王一並沒有多大改變,他我行我素,每天玩的不亦樂乎。就這樣一年下來,他的成績一團糟,幾乎門門功課都掛起了紅燈,在家長會上,老師對王一的父親說:“你家的孩子太貪玩了,我是教不下去了,看看他的成績,隻會給班級拖後腿,我建議讓他留一級。”父親很無奈,但是他知道留級一定會給王一帶來心理陰影,因此就給老師說了不少的好話,表示假期裏一定好好教育兒子,讓他不再托班級的後退,好說歹說,老師才總算收回了讓王一留級的決定。
這件事讓王一的父親開始深入地思考孩子的教育問題,他不認為成績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孩子的成長應該是快樂的,孩子的學習也應該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是在家長的逼迫下痛苦的學習,於是他決定,不逼迫孩子在假期裏不息,而使采取鼓勵的方式,讓兒子在玩中學習,並大力培養孩子的動手以及動腦的能力。
在父親的鼓勵下,王一的興趣越來越廣泛了,他不僅喜歡上了學習,而且對於繪畫、書法和音樂也有很大的興趣。王一也很喜歡看電影,父親就常常帶他去電影院,在看一些外語大片時,王一碰到了一個問題,片子裏的人都說英語,而他的英語水平還不足以理解劇中的對話,因此,他常常一邊看一邊問父親對話的意思。父親告訴他說:“兒子,如果你能學好英語,你就能看懂所有你喜歡的外國大片了。”王一聽了父親的話,就說:“爸爸,學英語難嗎?”“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隻要你肯學,就一定難不住你的啊!”王一就說:“爸爸,我想學英語!”
就這樣,王一被父親送進了少兒英語班,開始學習英語。英語班的老師很注重口語和朗誦,上課的時候,老師把要講的內容寫在黑板上,然後再講解一邊,就把黑板上的內容擦掉,然後讓孩子們憑借自己的記憶進行複述。王一那不服輸的性子起了很大的作用,為了能夠更好地複述出老師講解的內容,每次上課的時候,王一都全神貫注地聽著老師的講解,連一分鍾都不願意錯過。他的努力也沒有白費,當老師叫他複述的時候,他總能準確無誤地背誦下來,這讓老師對他讚不絕口。而老師的稱讚也更加強了他學習英語的信心。到了期末考試的成績,王一的英語居然一舉獲得了第一名,其他的科目雖然沒有英語好,但也都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這讓老師們都對他刮目相看了。升初中的時候,王一的成績已經由原來的倒數第一變成了名列前茅。
成績雖然升上去了,但王一自理生活的能力依舊很差,每次吃飯的時候都要父母把飯菜盛好,吃完飯碗也不刷,筷子一丟就跑了,他的房間裏也亂糟糟的,地下滿是被他拆過的玩具零件,床上則扔得都是沒看完的書,衣服髒了脫下來就往床下麵一塞。後來,父親看不下去了,就來找他談話。父親說:“王一,你今年多大了?”王一覺得很奇怪,自己多大父親不是很清楚嗎?怎麼突然這樣問,盡管好奇,但他還是老老實實地回答了父親的問話。父親接著說:“你已經長大了,是個小男子漢了,應該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王一很聽父親的話,從此,他就很注意一些小事,譬如幫媽媽倒垃圾、飯前擺碗筷,洗自己的一些貼身衣服,收拾房間等等。每當他做過一件事情,父親總是誇獎他一番,這讓王一的自主性越來越強。
後來,由於學校要擴建,號召同學們為學校做一些貢獻,同學們紛紛表示要讓自己的父母來學校裏幫忙,有人說自己家有車,讓父母幫忙拉磚、運送沙子、水泥等;有的人說讓父親幫學校鑲玻璃……教室裏議論紛紛,老師看王一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就覺得有些奇怪,因此就把王一叫起來說:“王一,你要為建設學校做什麼貢獻呢?你怎麼不說說想讓你爸爸媽媽為學校做些什麼?”王一想了一會兒,幹脆地回答說:“我爸爸告訴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男子漢要自立自強,讓爸爸媽媽來做事也不是我做的貢獻,所以我想自己去幫忙。”聽完他的發言,老師帶頭鼓起掌來。
說道做到,沒到周末的時候,王一就會準時趕到操場的工地上,幫助搬磚頭,撿石塊,遞工具等等,忙的不亦樂乎。工人們勸他不要幹了,他總是搖搖頭,笑著說:“我要為建設校園貢獻自己的力量。”父親雖然心疼兒子,但是並不勸阻他,他認為讓兒子經受一些事情是必須的,這樣才能培養兒子自立自強的性格,才能讓兒子有所作為。
王一上初三的時候,有一次,學校要舉辦藝術節表演,決定要學生自己策劃自己導演。王一聽到這個消息後躍躍欲試,希望能夠一展身手,可是他也有很多的顧慮,一來怕自己能力不夠,把這次藝術節搞砸了,二來怕影響自己的學習,要知道,策劃藝術節是要花費大量時間的,那樣他的成績勢必會下滑。他把自己的顧慮告訴了父親,父親卻說:“這是一次鍛煉你的最好機會,隻要你抓住了,把藝術節辦好,成績差一點爸爸媽媽都不會怪你的。再說了,我相信以你的能力,將來肯定能把成績搞上去的。”得到了父親的支持,王一開始放開手腳大幹起來。
藝術節開幕的那一天,他請自己的父親去學校觀看表演,果然,整台節目主題鮮明、構思新穎,而且表演也非常的精彩,想到這一切都是兒子辛苦了那麼久的成果,父親禁不住使勁鼓掌叫好,為這樣的兒子驕傲。
這次藝術節雖然花費了王一不少時間,但他的學習成績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反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市裏的重點高中。這讓他的父母很是欣慰。
上高中後的王一對學校的教育方式很不滿,他討厭每天麵對著堆積如山的模擬試卷,討厭老師填鴨式的教育方式。父親也理解他的想法,支持他自主學習,王一除了完成每天的功課外,開始博覽群書,他不但讀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還讀了不少的名人傳記,就是天文、地理、文學、曆史、軍事等各方麵的書籍也有一定的涉獵。如此看“雜書”並沒有影響他的學業,2002年,他終於以596分的高分走進了北京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