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和氣、和諧,和為貴(1)(1 / 3)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群體中,有人的地方自然會有矛盾、分歧,若非要論個是非曲直不可,隻會既傷和氣又傷感情,不妨拿起“和”這個武器,好人緣不請自至。如果認清這個道理,心胸自然會豁達開朗。

為人處世不要鋒芒畢露

莊子曾經說過“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挺拔的樹木往往最容易被伐木者看中,甘甜的井水最容易被喝光。同樣,做人處處鋒芒畢露,往往更容易受到傷害。

西漢有位楊憚,重仁義輕財物,為官廉治奉法,大公無私。他正官運亨通、春風得意的時候,有人在皇帝麵前告了他一狀,大概是說他對皇帝陛下心懷不滿,表現得那麼出色是為了籠絡人心,圖謀不軌。

皇帝當然不喜歡貪官,但更厭惡有人和他唱對台戲,哪怕是你才幹再好,品德再好,你如果對他稍有異議,便會招來災禍。經人這麼一告發,皇帝就把楊憚貶為平民。

楊禪原先做官時,添置家產多有不便。現在下野了,添置一些家當,與廉政無關,誰也抓不到什麼把柄。他以置辦財產為樂,在每天忙忙碌碌。他的好朋友孫會宗聽說這件事,感到可能會鬧出大事來,就寫了一封信給楊憚,信裏說:“大臣被免掉了,應該關起門來表示‘心懷惶恐’,裝出可憐的樣子,免得人家懷疑。你不應該置辦家產,搞公共關係,這樣容易引起人們的非議。讓皇帝知道了,不會輕易放過你的。”

楊憚很不服氣,回信給老朋友說:“我自己認為確實有很大的過錯,德行也有很大的汙點,理應一輩子做農夫。農夫很辛苦,沒有什麼快樂,但在過年過節殺牛宰羊,喝喝酒,唱唱歌,來慰勞自己,總不會犯法吧。”

偏偏有人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向皇帝告發說,楊憚被免官後,不思悔改,生活腐化。而且,最近出現一次不吉利的日食,也是由他造成的。皇帝命令迅速將楊憚緝拿歸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將他腰斬,還把他的妻兒子女流放到酒泉。

一個人即使是有才,如果不懂收斂,鋒芒畢露,也是很難立足的,而且會招致厄運。就像楊憚一樣,被貶為平民,依然不知反省,反而還要大張旗鼓地置辦家產,最後悲慘收場。

大文豪蕭伯納贏得很多人的尊敬和仰慕。據說他從小就很聰明,且言語幽默,但是年輕時的他特別喜歡嶄露鋒芒,說話也尖酸刻薄,誰要是給他說一句話,便會有體無完膚之感。後來,一位老朋友私下對他說:“你現在常常出語幽人之默,非常風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覺得,如果你不在場,他們會更快樂,因為他們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開口了。你的才幹確實比他們略勝一籌,但這麼一來,朋友將逐漸離開你,這對你又有什麼益處呢?”老朋友的這番話使蕭伯納如夢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斂鋒芒,徹底改過,社會將不再接納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宗旨,從此以後,再也不講尖酸的話了,要把天才發揮在文學上,這一轉變造就了他後來在文壇上的地位。

做官鋒芒畢露要不得,生活中與人交往也同樣如此。適當地收斂鋒芒,將才華用到有用的事業上,積蓄力量,必然會做出一番成就來。

蘇秦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年輕時曾在鬼穀子門下求學,學習努力勤奮,自以為學業有成後,前去向老師道別。鬼穀子想考察一下蘇秦學到了什麼程度,便問了他幾個問題。蘇秦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沒想到鬼穀子不但沒有為學生出色的口才感到高興,反而皺起了眉頭。蘇秦見到老師的麵部表情,很小心地問:“先生,是我回答得不好嗎?您為什麼不高興呢?”鬼穀子說:“你說得很好,並沒有什麼過錯。”蘇秦聽了更加不明白老師為何不高興了。鬼穀子解釋說:“有句話叫‘事不可盡,盡則失美。美不可盡,盡則反毀。’你隻知道能言善辯能表露自己的才華,唯恐不能發揮到極致,卻不知一味玩弄口才容易引起他人嫉妒,從而引來禍患啊!”蘇秦聽了老師的批評,很是不以為然,但也不敢再爭辯什麼。

憑仗自己出色的口才,蘇秦本想四處遊說以求謀個一官半職,結果天不遂人願,很失落地回到家裏,又遭到家人接二連三的數落。家人都勸他說,立業當以務實為本。蘇秦受挫後,開始勤學苦讀。一年後,蘇秦又四處遊說,這一次收獲頗豐,一個人持有六國相印,甚是威風。有一次,他經由家鄉去趙國辦事,有大批人馬相隨左右。人群中蘇秦的兄弟和妻嫂看見蘇秦威嚴氣派的樣子,嚇得連忙跪拜在地,蘇秦不解地問:“過去你們很是瞧不起我,今天見我為何行此禮?”嫂子連忙回話說:“如今你已經非比尋常,我等不敢再有不尊。”

能言善辯的出色口才成就了蘇秦的榮耀,同時也遭到了他人的嫉妒,為他最終被害埋下了禍根。蘇秦在齊國擔任宰相時,其才能受到其他臣子的妒忌,於是,他們聯合起來,向齊王進讒言,誣陷他心懷惡意,圖謀不軌。表麵上看好像處處在為大王賣力,實際上別有用心,大王如果被他漂亮的言辭所蒙蔽,將會給齊國造成嚴重性的災難。蘇秦得知群臣在齊王麵前進讒言後,先是一驚,因為他對齊王並無二心,後又自信地說:如果論辯詞,沒有人能比得過我,他們是不能加害於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