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和氣、和諧,和為貴(4)(3 / 3)

很久以前,在國王的廚房裏放有兩隻罐子,一隻是陶的,另一隻是鐵的。鐵罐曾有幾次掉在地上的經曆,但依然完好無損:而陶罐則整天待在櫥子的最裏邊,所以驕傲的鐵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你敢碰我嗎,陶罐兄弟?”鐵罐傲慢地問。“不敢,鐵罐兄弟。”謙虛的陶罐回答說。“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著,顯出了更加輕蔑的神氣。“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的任務就是盛東西,並不是來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們的本職任務方麵,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住嘴。”鐵罐憤怒地說,“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消失了,我卻永遠在這裏,什麼也不怕。”“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的好。”“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說,“我們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會。很長時間過去了,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兩隻罐子被遺落在荒涼的場地上。曆史在它們的上麵積滿了塵土,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過去了。

許多年以後的一天,一群考古學家來到這裏,掘開厚厚的積土,發現了那隻陶罐。“喲,這裏頭有一隻罐子!”一個人驚訝地說。“真的,一隻陶罐!”其他的人說,都高興地叫了起來。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幹淨,和當年在禦廚的時候完全一樣:樸素、美觀、毫光可鑒。“一隻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輕點,千萬別把它弄破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謝謝你們,”陶罐興奮地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的旁邊,請你們把它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難受的了。”人們立即動手,翻來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點鐵罐的影子也沒有。鐵罐,不知道在什麼年代,已經完全氧化,早就無蹤無影了。

“鐵罐”的悲劇就在於沒有自知之明,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相比,自吹自擂,最終的結果是變成了塵土,無處覓影蹤。生活中的我們都有各自的特點,無論我們比別人強也好,弱也好。我們總有不如人的地方,也總有優於別人的地方,和別人攀比就等於是抹殺了自己的獨特之處,就像下麵故事中的小老鼠一樣,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處。

在一個叢林中住著一隻憂愁的小老鼠,整日悶悶不樂,它自感形象不佳,本領又小,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每次看到貓都要逃跑。苦惱的小老鼠來到了上帝的麵前,再三哀求上帝給予幫助,把它變成一隻貓。上帝終於被纏不過,答應了它的要求。於是小老鼠變成了一隻神氣的貓。沒高興幾天,又有了新的問題,原來貓怕狗。它又去求上帝,把它變成一隻狗。可誰料,狗怕狼,於是它又跑去請求變成狼……如此這般一路請求一路變化,小老鼠終於變成森林之王——大象。它昂首挺胸,在叢林中散步巡視,威風凜凜,動物們見了它都點頭哈腰,恭恭敬敬,它心中別提有多高興。可是沒過多久,它有了新的發現:大象最怕的竟然是老鼠。這時它眼中最偉大的形象又變成了老鼠,於是它又去哀求上帝……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與祖輩相比,生活越來越豐富,但是卻體會不到幸福。因為我們的目標與夢想承載了太多的欲望,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人攀比,似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拿到天平上去衡量。與別人相比,多了,無名地生出一種優越感;少了,自信心頓時受到打擊,開始埋怨時運不濟。我們沒有時間去思考,永遠在追隨著別人的腳步,我們的家庭,我們的事業似乎都是做給別人看的。

攀比其實是一種欲望得不到滿足的表現,但是人的欲望又是無止境的,擁有了幾百萬,見到別人上千萬就會痛苦,有了幾千萬看到億萬富翁又會鬱悶。為了能夠爬到金字塔的頂端,隻好像陀螺一樣不停地旋轉,所謂的幸福早已失去了它真實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