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偏見不好,堅持不反省自己,隻會讓心中的偏見根深蒂固。之所以產生偏見,無非是由於思想認識上出現了偏差。比如見到某人脾氣好,就認為這個人沒有主見。再例如,龍生龍,鳳生鳳,都是一種偏見。以偏見待人,不僅害人而且害己。時刻反省自我,看人看事就能夠更加的客觀,也有助於消除別人對自己的偏見。
信守承諾,得道多助
信守承諾是廣被推崇的做人準則。承諾可以是以語言的形式外顯出來,也可以是人在心裏對自己所做的某種比較鄭重的決定。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要說到做到。信守承諾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一個信守承諾的人,自然得道多助,能夠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信守承諾的人更容易讓人信任,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人生之路也會更加平坦。
人無信不立,做人要表裏如一,不能隻下表麵工夫。一個人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人,表麵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會毀了自己的聲譽,與物質相比聲譽重要得多。
1968年,日本麥當勞社社長接受了美國油料公司訂製300萬套西餐用刀叉的合同。交貨日期為同年的8月1日,在芝加哥交貨。藤田社長組織了幾家工廠生產這批刀叉,但這些工廠一再誤工,到7月27日才完工。從東京海運到美國芝加哥路途遙遠,8月1日肯定交不了貨,誤期已是必然。在這種情況下,藤田社長毅然租用泛美航空公司的波音707貨運機空運,花費了3萬美元的空運費,將貨物及時運到。這次交易,藤田社長的損失很大,但他信守了承諾。第二年,美國油料公司又訂製西餐刀叉600萬套。可惜,又一次誤期,隻好仍用飛機空運。藤田社長不惜損失,租飛機運送刀叉,雖然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但信守了承諾。他堅信隻要信守承諾,就會有新的訂貨。在以後的幾年裏,美國油料公司不斷向日本麥當勞訂製大量餐具,藤田社長也因此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信守承諾的人一定能夠得到回報,如果一個人用發自內心的責任感和尊嚴去信守承諾,那麼生活中會多一片陽光,照亮生活的每個角落。信守承諾的人身上必定閃現著獨特的光輝,讓人不由自主地去親近他、信任他。
漢代有一位名叫朱暉的人,在讀書的時候,結識了一位大官名叫張堪,恰好兩人是同鄉,張堪很器重他。但朱暉認為自己隻是一名太學生,不敢與張堪交往過密。有一次,張堪對朱暉說,你真是一個自持的人,值得信賴,我願把身家妻子托付給你。因為張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朱暉對此重言不知如何反應,隻是恭敬地拱手相應。後來,張堪死了,因為為官清廉,死後沒留下什麼豐厚的遺產。朱暉其時早已與張堪不通音訊,但知道張堪去世的消息後,感於張堪的知遇之恩。千方百計地濟以錢糧,並經常去噓寒問暖。
朱暉的兒子不解地問:“父親,我們以前沒有聽說過你與張堪有什麼厚交,你為什麼如此厚待他的家人?”朱暉說:“張堪生前,曾對我有知己相托之言,我當時已答應了,做人不能欺騙別人,更不能欺騙自己。”朱暉還有一個朋友叫陳揖,兩人也十分投機,陳揖過早謝世,留下了一個遺腹子陳友。朱暉在陳揖去世後,盡一切力量幫陳揖盡父責。有一次,南陽太守召朱暉的兒子去當僚屬,朱暉卻換下了自己的兒子而舉薦陳揖的兒子陳友。
朱暉對朋友信守承諾可謂達到了極致,為人正直誠懇,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堪稱典範。
在與朋友的交往中,答應的事一定要想方設法地做到,切不可虛情假意、口是心非。
對方如果發現你的虛偽,會逐漸遠離你。這樣,你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少。
但是不要輕易地對別人許諾,承諾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事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斟酌,做不到的事情不要答應,否則隻會自毀名譽。平時空口許下一個諾言,以為隻是小事,可是一個人誠信的形象就是在小事上積累而來的,當你一次次在小事上失信,就會在別人心目中形成一個不講信用的牢固印象,被看成是一個不值得信賴的人。這時,再想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就很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