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一路向前時,勿忘凝思人生(3)(1 / 3)

可是有一次,父親生病了,不能下山。兒子對他說:“您放心吧,在這條路上走了這麼久,我看不見路,單憑記憶也能走過去。”父親隻好讓兒子獨自牽著驢下山,他囑咐道:“孩子,一定多加小心。”兒子就牽著驢沿著路往山下走,一切都很順利。這條路他走了十幾年,其實沒有父親指路也不會有危險。但是,到了那處險彎,那頭老驢停下了,任憑他怎麼拉怎麼拽也不肯挪動一步。他對著驢子又是吆喝又是哄勸,老驢就是不買他的賬,把他急得滿頭是汗,就是想不出辦法。突然,他靈機一動,學著父親的語氣叫道:“兒子,拐彎,小心了!”那驢就輕輕快快地往前走了。

由此可見,習慣的力量是多麼巨大。動物是如此,人也是如此。良好的習慣會成就一生的事業,一個壞習慣會讓一個人逐漸地走向覆滅,成功也成為水中幻影。

據美國一家調查機構的研究表明:在許多企業中,80%的業績是由20%的推銷員創造出來的,這20%的人並沒有什麼超凡脫俗的魅力,也並非能言善道、舌燦蓮花之人,他們唯一的相同點就是都擁有邁向成功的方法。雖然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明顯的共同之處,那就是擁有一個很好的習慣。成功的推銷員習慣每天至少打50個業務電話,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會完成這個目標;每天下班的時間固定,從來不會早退;上班的時間裏,也總是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前天晚上都安排好第二天的日程,不會浪費時間來考慮今天應該幹什麼。

每個人都是習慣的奴隸,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一個良好的習慣會使你一輩子受益。

一家公司要招聘一名內務人員,由於薪金高,工作條件優越,競爭者很多。通過筆試和麵試後,有三位青年從數百人中脫穎而出,且難分伯仲。公司人事部經理感到很為難,便讓三人填好表,待公司高層集體研究後定奪。三位青年坐下來填表後離去,人事部經理卻叫住了其中一名青年,告訴他:“你被錄用了。”這麼快又突然作出的決定,令三位青年都感到意外。待另兩位青年離去後,人事部經理對被錄用的這位青年說:“我剛才注意到了,在填表後離開時,那兩位將坐椅拖離原位坐過之後,就任椅子斜擺在那兒,隻有你站起身後,又將椅子推回原位,擺正放好。我們需要的內務白領就應是一位有著這些良好習慣的人。”

習慣是經過長時間逐漸形成的。習慣能造就一個人,不同的習慣往往會成就不同的人生,一個小小的習慣就讓這個年輕人獲得了理想的工作。大凡成功的人生,都是好習慣延續的必然結果,而失敗的人生則是壞習慣積累導致的惡果。一個人應該學會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生都會有源源不斷的“利息”;養成一種壞習慣,一生都要背負沉重的“債務”。

在印度和泰國,經常能夠見到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麼掙紮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紮,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紮。馴虎人本來也像馴象人一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昧,自然不會傷人。馴虎人的致命錯誤在於他摔了跤之後讓老虎舔淨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終於將馴虎人吃了。小象是被鏈子綁住,但大象卻是被習慣綁住的。馴虎人則死於他的老虎不吃肉的習慣。

人永遠無法看破習慣的底蘊,人喜愛習慣,因為造就它的就是自己。習慣令我們安守本分,也令我們平庸和沉淪。改變習慣,預示著風險,但也預示著希望與機會。最初我們造成了自己的習慣,之後則是習慣來造成我們。習慣開始是吐絲,隨後不久就結成大網。把我們牢牢地困住,要想掌控自己的命運,就一定要改變自己的壞習慣,代之以良好的習慣。

司馬光小時候像很多孩子一樣有貪睡的壞習慣,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下定決心要改掉貪睡的壞毛病。可是談何容易,古代沒有鬧鍾,不知不覺他就會睡過了頭。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有一次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以為這樣自己會被尿憋醒,結果不但沒有被憋醒,反倒尿了床。後來聰明的司馬光用圓木頭做了一個枕頭,這樣他早上一翻身,頭就會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因為他堅持不懈,最後終於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並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資治通鑒》。

良好的習慣是邁向成功的鑰匙;不良的習慣是敞向失敗的大門。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唯一不同點往往在於他們的習慣。如果司馬光沒有養成早起的習慣,恐怕就沒有他後來的鴻篇巨製了。有的人和別人能力相差無幾,但是由於兩者的長期形成的習慣有所不同,他們的人生軌跡便會有天壤之別。

空懷夢想彷徨,不如行動來的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