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機會總是偽裝成“問題”(1 / 1)

一位管理專家說:“為什麼機會來臨時我們無法確認,因為機會總是喬裝成問題的樣子。”我們卻常常忘了,機會往往和困境連在一起,所以當問題來的時候,我們選擇了放棄或者被問題嚇倒了,進而我們常常幹不出成績。

當你遇到工作中的瓶頸的時候,也正是你脫穎而出的機會,如果把握得好,一次職場危機將會轉化成晉升的理由。當你遇到工作中的挫折,你千萬不要灰心,現在的苦難必然是日後的財富。

你隻有不被困難嚇倒,不被問題左右,你才能透過問題背後發現幹出成績的機遇。

國際影星奧黛麗·赫本,原來立誌做一名芭蕾舞大師,但是她的老師卻告訴她,她不適合跳芭蕾舞。對於別的人來說,自己的老師都這樣說了,也許就放棄了。但赫本沒有,她跳不了芭蕾舞就向電影進軍,她毅然進軍好萊塢,憑借高超的演技和天使般的外形,終於成為深受世界人民喜愛的電影明星。

問題來時並不可怕,可怕的倒是你不能看出問題中蘊藏的機會,這樣你將會一次次地和成績失之交臂。

卡內基想通過兼並來壯大自己的鋼鐵公司的實力,但是他一直都未能如願。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美國勞資矛盾日益嚴重,美國全國性的罷工越來越多,所有的鋼鐵企業包括卡內基公司都受到強烈的衝擊。對所有的企業家來說,這意味著災難,但是卡內基卻看到了這場災難背後的機會。

他積極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工人的工資,增加工人的福利,以及提高工人的養老待遇。由於這些措施使得卡內基鋼鐵公司很快從罷工中解脫出來,當別的鋼鐵公司的老板還在為員工的罷工焦頭爛額的時候,卡內基卻在積極籌集資金,他將有一次大的行動。

由於這次大罷工的影響,有的公司倒閉了,有的公司沒倒閉也快支持不下去了。這時候,卡內基就向他們拋出了橄欖枝,卡內基的競爭對手們緊緊抓住了卡內基的橄欖枝,讓卡內基兼並了他們的公司。

由於這一次兼並,卡內基鋼鐵公司實力迅速壯大,獲得了超時代的發展,其鋼鐵在全國市場上的占有率從七分之一一躍而為三分之一。不久,他將公司改名為US鋼鐵公司,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公司。

勇敢者對困難是無懼的,他們不僅具有力挽狂瀾的能力,也有從問題中發現機會的眼光。

李嘉誠就是這樣的一位勇者。他在房地產行業的成功就是因為他像卡內基一樣從困難中抓住了機會,才造就了輝煌的一生。

李嘉誠涉足地產業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隨著一手創立的長江實業有限公司的發展,李嘉誠先後在港島北角、柴灣建起了兩棟工業大廈,隨後的幾十年,地產一直是李嘉誠投資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但20世紀六十年代,亞洲爆發了經濟危機,香港物業價格暴跌,房地產市場受到首要衝擊。1966年底,蕭條了近兩年的香港房地產業開始複蘇。那些地產商們為了保住手上的資金,看到地產行業有了一點點生氣,於是就到處拋售地產,盡管是賤價,但還是賣的人多,買的人少。香港地產有價無市,地產商、建築商焦頭爛額,一籌莫展。

此時的李嘉誠也受經濟危機影響,自己投資的房地產成了自己的“短板”,這一次經濟危機對他的產業打擊也很大,但是他經過深思熟慮,他毅然采取驚人之舉:人棄我取,趁低吸納,並且將此看作是千載難逢的拓展良機。於是,在整個行市都在拋售的時候,李嘉誠不動聲息地大量收購。李嘉誠將買下的舊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產低潮建築費低廉的良機,在地盤上興建物業。李嘉誠的行為需要卓越的膽識和氣魄。不少朋友為他的“冒險”捏了一把汗,同業的地產商都在等著看他的笑話。

進入七十年代,這場經濟危機的陰雲慢慢散去,香港百業複興,地產市場轉旺。這時,李嘉誠已經聚積了大量的收租物業。從最初的12萬平方英尺,發展到35萬平方英尺,每年的租金收入達390萬港元。李嘉誠成為這場地產業災難的大贏家,並為他日後成為地產巨頭奠定了基石。

這就是英雄與平凡人的不同之處。普通人在災難、問題麵前,躲都來不及,怎麼還會去從中找出幹出成績的機會呢?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卡內基、李嘉誠成功的時候,很多人在為他們失去了發展的機會而後悔莫及。

在成功者的眼裏,問題不是宣告死刑的預言家,而是機會喬裝改扮來到自己的麵前。問題好比冰山的一角,而海麵以下可能是無窮無盡的機會。而無論麵對的問題有多大、多困難,隻要冷靜分析,積極行動,隱藏在問題下麵的機會,就會浮出水麵。那個時候,普遍的困難和問題,就成了你幹出成績的獨特良機。